![](https://s3.ifanr.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bwtm.jpg!720)
沃尔沃 4S 店陷「山寨音响」争议,宝华韦健变成「宝华伪健」?
我上面的「W」全部标成了两个「V」。
2 月 9 日,浙江人民广播电视台城市之声报道称,一位沃尔沃车主在 4S 店购车时获赠的宝华韦健音响,被网友指出「Bowers & Wilkins」的「W」中间存在间隔,变成了「VV」,与正品标识不符,疑似存在假冒伪劣的情况。
试想一下,你刚买的宝华韦健,变成了「宝华伪健」,你会是什么心情。
从质疑到「实锤」
你这个宝华韦健上面的标不对。
1 月 24 日,我们的主人公在车友群里晒了几张新车的照片。这本是一次寻常的互动,却意外揭开了一场造假争议。照片中,一枚印有「Bowers & Wilkins」的音响金属标牌引起了车友注意。车友指出,标牌上的「W」,看起来像是两个「V」拼凑而成——
Bowers & Wilkins 成了「Bovvers & VVilkins」,宝华韦健成了「宝华伪健」。
▲ 下图为真正的宝华韦健
不仅如此,车主在进一步检查时还发现,它的水晶档把也疑似存在问题,和原厂的不同,该档把无法点亮。这一发现让车主警觉起来。
「当时谈的是音响和档把都是送的。」车主说,其在购车时,4S 店曾承诺赠送「宝华中置音响+水晶挡把」,并明确写入购车合同,合计价值高达 10679 元。需要说明的是,沃尔沃原厂宝华韦健音响选装价为 25800 元,远超合同中赠品价值。
发现问题后,车主立即联系了经销商,但经销商坚称,他们一直使用的是所谓的「专用版宝华音响」。一名销售人员在沟通中还称自己不认识品牌英文名,无法区分「W」和「V」的区别。
▲图片来自:中青网
总之,车主提出的质疑并未获得有效回应,经销商一口咬定,该音响同样符合车辆适配标准,同样享有保修。无奈,车主只能进一步找到沃尔沃厂家进行投诉。
1 月 27 日,经销商在接到厂家转来的投诉后,依旧表示这是「专用版宝华音响」,甚至表示「做了这么多年没听说过原厂宝华」。一番商讨无果,经销商最后建议车主进行第三方鉴定,并与其法务部门进一步沟通。
▲ 图片来自:中青网
另外,关于档把的商讨同样未有结果。沃尔沃原厂水晶档把需要更换整个档把总成,该车主认为,经销商的工作人员只是为其粘贴了水晶档把头,因此缺失了点亮功能。
车主随后将音响送往第三方检测,报告显示该音响名为「沃尔沃专用中置喇叭」,而非来自宝华韦健的产品。
宝华韦健音响因为标识的问题被怀疑真假,目前没有接到类似的反馈,如果我们遇到大范围的,或者是大规模的这种反馈,我们一定会给相关车主处理方案,给一个满意的交代。
面对媒体的质疑,沃尔沃官方客服否认了此次事件的普遍性,但从社交媒体的用户反馈来看,「有幸」能够享受到「宝华伪健」的用户并不在少数。
▲图片来自社交媒体平台
好消息是,车主表示,经过媒体的曝光,后续与经销商的沟通「还算顺利」。目前,车主已与经销商达成一致,但由于他签署了保密协议,其中细节我们未能得知,配件来源以及沃尔沃官方是否对此知情等问题也未有公开说明。
价格战之下的信任危机
豪华车载音响的崛起,是汽车工业与消费文化交织的缩影。
1930 年,美国摩托罗拉推出首款车载收音机,标志着车载娱乐的起点。70 年代,磁带播放器开始普及,但由于其音质粗糙,仅能作为车辆的「功能型配置」,直到 1982 年,BOSE 才为凯迪拉克开发了首套定制音响,开启高端品牌合作模式。
此后,哈曼卡顿、柏林之声、宝华韦健等品牌相继入场,音响成为豪华车「隐形溢价」的核心。
进入 21 世纪,数字信号处理、声场建模等技术突破,让车载音响从「听响工具」升级为「空间艺术」。以宝华韦健为例,其 2015 年为沃尔沃开发的「哥德堡音乐厅模式」,通过 19 个扬声器与算法模拟,将车内声场精度提升至 0.1 毫秒级延迟,达到人耳难以分辨的沉浸效果。
为什么车企愿为音响豪掷千金?这背后,是车企对用户心理的精准拿捏。
在发动机、底盘趋同化的时期,音响成为品牌塑造「性格」的关键。沃尔沃与宝华韦健的合作,正是为了强化「北欧精致生活」的标签。其次,艾媒咨询调研显示,有高达 88.65%的消费者将音响列为购车前三考量因素。一套顶级音响能让车主产生「这钱花得值」的即时满足感。
但镀金的标签一旦剥落,露出的可能是锈迹斑斑的信任链条。
2019 年,保时捷因 4S 店安装假冒 BOSE 音响,被法院认定构成整车欺诈,判决退一赔三赔偿车主 247 万元 7。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动作变形」的风险远超经济层面。
不仅如此,豪华车的溢价建立在「真实感上——真皮必须来自特定牧场,木纹必须是对称切割。当连音响标识都能造假时,消费者会怀疑整个品牌的诚信体系,最终走向竞品。
此次「山寨音响」事件并非孤例,而是汽车行业激烈竞争下的一个缩影。
2022 年,理想汽车 CEO 李想曾在微博直言:「豪华车动辄数万元的选装音响,不过是授权贴牌。」此言虽引发争议,却也戳中了行业痛点——声学品牌授权车企使用其调音标准与品控体系,硬件则由车企自行采购,最终以「联名」形式溢价销售。
典型案例是当初高合汽车的「英国之宝」争议。
2023 年,50 名车主联合指控高合 HiPhi X 车型宣称搭载「英国之宝音响系统」,实际硬件却来自国产供应商。尽管高合澄清「仅采用其声学标准」,但律师函与车主拆解视频的传播,已让贴牌溢价的行业逻辑暴露无遗。
有趣的是,李想一边批判贴牌乱象,一边为理想汽车打造「全栈自研音响」的人设。这种矛盾恰恰折射出行业的现实困境:当「品牌故事」比「硬件参数」更易收割溢价时,谁还愿意为「真实」买单?
更深层的矛盾来自新能源转型的冲击。沃尔沃当前的电气化布局仍显滞后,理想、蔚来等自主豪华品牌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抢占市场,传统豪华品牌已然陷入了「保利润」与「保销量」的两难境地。
2024 年,沃尔沃在中国市场销量为 15.6 万辆,同比下降 8%,经销商面临库存积压和盈利压力。为完成销售任务,部分门店选择通过「赠品缩水」降低成本。
当经销商无法从新车销售中获利时,就会转向配件和服务的灰色地带。即便品牌方将责任归咎于「个别经销商的不规范行为」,也抹去这一事件对于品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