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斯拉深陷信任危机,多地爆发抗议活动,还有高层要马斯克辞职?
上周末,北美数十家特斯拉门店前挤满了抗议人群。
在明尼阿波利斯郊外的服务中心,示威者高举「拔掉疯狂国王马斯克的插头」、「这辆车靠法西斯主义运行」的标语;曼哈顿展厅外,数百人高呼「不要用特斯拉资助政变」。
这场名为 #TeslaTakedown 的抗议运动席卷全美 37 个城市,甚至蔓延至柏林、海牙和维多利亚——涂鸦、纵火未遂、投射纳粹符号,一场针对马斯克个人的「符号战争」,正在演变为特斯拉成立 20 年来最严峻的公众信任危机。
从硅谷偶像到政治靶标
这场风暴的核心,是马斯克日益激进的政治化身份。2024 年美国大选后,这位全球首富多了一个新头衔:特朗普政府「政府效率部」(DOGE)负责人。他主导的公务员裁员、联邦机构预算削减、教育部裁撤,被抗议者视为「商业领袖对民主制度的劫持」。
更致命的是,马斯克在欧洲的政治冒险——公开支持德国极右翼政党选择党(AfD)、呼吁推翻英国工党政府——彻底点燃了跨大西洋的愤怒。
当 CEO 成为政治斗争的代名词时,企业就失去了安全区。
Ludicrous: The Unvarnished Story of Tesla Motors 作者 Edward Niedermeyer 在波特兰抗议现场对媒体表示,由于马斯克的权力并非来自公职选举,抵制和抛售特斯拉是遏制其议程的唯一手段。
特斯拉展厅玻璃上的涂鸦、柏林超级工厂外投射的图像,无不显示这场危机的本质:公众已不再区分马斯克与特斯拉,而是将两者视为「极右翼联盟」的象征。
讽刺的是,特斯拉最坚定的批评者,恰恰来自它曾引以为傲的阵营——环保主义者。
西雅图气候活动家 Emily Johnston 组织的「反 DOGE」抗议中,马斯克的名字和形象占据了标语牌的显眼位置。在商业上伤害特斯拉是其中的一部分,任何关心民主的人都应该为驾驶特斯拉感到羞耻,」Johnston 说道「公众最好的筹码就是摧毁他的声誉。」
这场背叛早有预兆:马斯克在 DOGE 推动取消联邦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公开质疑气候行动的紧迫性,甚至搁置低成本车型开发,彻底激怒了曾视其为环保先锋的群体。
这种撕裂感催生了荒诞的「去马斯克化」运动:加拿大车主们纷纷在车尾贴上「我在他发疯前买了这辆车」的保险杠贴纸,试图将产品与 CEO 切割——当车主需要靠贴纸自证清白时,品牌忠诚度已岌岌可危。
外部的怒火,与特斯拉内部的低气压形成残酷对照。
《华盛顿邮报》获得的一段内部会议录音显示,特斯拉某部门最近举行的员工会议上,特斯拉员工和高级管理人员公开表达了对于马斯克的担忧。
两名特斯拉员工称,公司上下对马斯克的不满情绪日益增加。一些员工认为,马斯克为特朗普政府效力使得他对特斯拉的关注减少,且由于特朗普是个争议性人物,公司内部也越发担心马斯克与他建立紧密关系,认为这已经损害了公司在部分消费者中的品牌形象。
一名员工表示,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在员工会议中暗示,如果马斯克辞职,公司的情况可能会更好。这场罕见的公开质疑,暴露了特斯拉内部的价值观裂痕——
当马斯克将时间分配给 DOGE、xAI、X 平台和特朗普的椭圆形办公室会议时,员工们发现,公司官网上「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转型」的使命宣言,正在变成一具空壳。
▲2 月 18 日,马斯克的 xAI 发布了 Grok 3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马斯克强硬的管理风格并不陌生,但如今,通过裁员清除异己的策略似乎已经不太奏效了,马斯克手底下的员工们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质疑他的领导能力,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他「玷污了品牌」。
「他(马斯克)似乎已经对自己的公司置之不理了,」咨询公司 ValueEdge Advisors 副主席 Nell Minow 说,她去年将大部分特斯拉股票捐赠给了慈善机构。「他对公司形象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这场危机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
在政治极化的时代,企业领袖的政治站位不再是个人选择,而是品牌的致命变量。特斯拉曾凭借科技光环跨越意识形态鸿沟,环保主义者、自由派科技精英、保守派自由市场拥护者都能在「可持续能源」旗帜下找到共鸣。
但当马斯克主动踏入政治雷区,这种平衡瞬间崩解,特斯拉的展厅成了政治立体的实体投票站,支持者看到技术创新,反对者只看见特朗普盟友的充电桩。
眼下,这场危机尚无解药,继续沉默将被视为默许激进立场,公开切割则可能激怒马斯克的忠实信徒。当一家企业的命运与 CEO 的政治人格深度绑定时,它的展厅注定无法回归平静。
当「马斯克溢价」沦为负资产
特斯拉展厅外的涂鸦颜料还未干透,资本市场的绞索已经收紧。2 月 8 日,特斯拉股价单周暴跌 11%,较三个月前的历史高点蒸发超 25%。
这场崩塌没有局部事故,只有全局溃败,特斯拉的危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当一家公司的 CEO 忙于在白宫推行「政府效率改革」,在德国极右翼集会上演讲,甚至与印度总理讨论「国家级 AI 项目」时,他的电动汽车帝国正在经历一场无声的雪崩。
欧洲曾是特斯拉对抗传统车企的桥头堡,如今却成了特斯拉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德国联邦机动车运输管理局的数据冰冷刺骨:2025 年 1 月,特斯拉新车注册量仅为 1277 辆,同比暴跌近 60%,而在同一片市场,纯电汽车总体销量增长 53.5%。
类似的场景正在整个西方世界复刻,法国销量下滑 23%,英国交付量减少 18%,瑞典交付量下降 44%,就连马斯克最珍视的「环保标杆」挪威市场,特斯拉也只卖出了 689 辆,同比下降 38%。
东方战线同样失守。特斯拉 1 月在华交付量同比下降 11.5%,环比下降 32.6%。尽管中国市场整体销量仍保持增长,但特斯拉的市场份额还是从 2023 年的 7.8% 下滑到了 5.4%。
为了应对销量承压的局面,顺利度过 Model Y 的换代期,特斯拉采取了一系列降价和优惠政策。例如,2025 年 2 月 5 日,特斯拉宣布焕新版 Model 3 可享 8000 元限时保险补贴及 5 年 0 息贷款政策,补贴后起售价低至 22.75 万元,刷新焕新版 Model 3 最低售价纪录。
北美大本营的警报同样刺耳——加州第四季度销量同比下滑 8%,全年萎缩 12%,马斯克当年在弗里蒙特工厂打地铺催产的执着,如今成了遥远传说。
资本市场的反应比销售数据更残酷。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特斯拉股价跌至 355 美元,缩水 16%。裁撤教育部、削减联邦机构预算、现身德国选择党集会演讲……每一条关于 DOGE 的新闻都在特斯拉股价上剜了一刀。
与此同时,销量的崩塌暴露了更深的危机:
特斯拉的技术护城河正在干涸,不仅改款进度落后,自动驾驶团队的日子同样难熬——FSD 正式版迟迟未能推送,而友商的城区 NOA 已经开始穿梭于中国的街头巷尾。当汽车业务的营收开始下滑,就连特斯拉最忠实的极客粉丝也开始怀疑,「钢铁侠」是否已经忘了怎么造车。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马斯克财富版图中唯一坚挺的,竟是离地球最远的业务——SpaceX 最新估值突破 3500 亿美元,猎鹰火箭的尾焰照亮了资本市场的夜空。
SpaceX 可以挣脱地心引力,特斯拉却被困在了政治引力的泥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