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OPPO Find N5 首发体验!不展开,也是旗舰!

产品

昨天 20:41

在这个黑暗的空间中,我们摆放了几台不同的手机,随着屏幕的点亮,给你三秒钟判断:哪台是折叠屏?

这是 OPPO 刚刚推出的新一代折叠屏——OPPO Find N5

做好一部折叠屏,要先做好外屏

眼尖的小伙伴可能发现,刚才的挑战里,我并没有展开 OPPO Find N5,而是只用外屏来对比。

为什么我要藏起折叠屏的终极形态?

回答这个问题,我先抛出一个暴论:最好的折叠屏手机,是让人忘记展开屏幕!

先别急着否定,你们跟着我回忆一下,折叠屏的诡异现状:从折叠屏这个形态出现直到今日,所有厂商和用户,都在疯狂琢磨内屏。

折痕明不明显?铰链丝不丝滑?展开后够不够大?手感怎么样?

不是说这不好,毕竟折叠屏主打的就是展开后的大屏体验,但问题是,我们买的是一部手机。

看看你的屏幕使用时间——微信、抖音、支付,这些占据 80% 使用场景的操作,需要的是能随时单手掌控、轻松打字的手机,而不是需要一台双手捧着的便携平板。

但是在行业和用户注意力的倾斜下,折叠屏的外屏长期被忽视,久而久之就成了附加品,导致折叠屏的整体体验其实并不算好。

最后,我们花大价钱买了一部折叠屏手机,忍受着超出直板机的重量和厚度,牺牲了旗舰影像能力,得到的却是一台合上不好用、展开也不方便的手机。

这就像是你对米其林憧憬已久,好不容易花大价钱去吃一次,本打算大快朵颐,结果份量还没炸酱面上的浇头多,好像是挺新鲜,但刀叉都没捂热,盘子就见底了。

最后还是在米其林门口,买了个麦当劳才填饱肚子。

折叠屏就处在这种尴尬的境地,看起来很高级,体验却两头不讨好,用大屏难受,用外屏更难受。

一台手机,如果占据了日常百分之八十以上使用环节的外屏都不好用,靠那百分之二十的,内屏是救不了使用体验的。

那么,怎么破局?

OPPO 做了两件事儿。

第一件事儿,OPPO 把外屏做好了。

这块 6.62 英寸的屏幕拥有 1140×2616 的分辨率,像素密度为 431 PPI,支持 1-120Hz 自由动态刷新率,全局峰值激发亮度可以达到 1600 nit,完全可以媲美 OPPO 自家 Find X8 Pro 那块分辨率为 1264×2780 的 6.78 英寸的屏幕。

抛开参数,OPPO Find N5 这块外屏给我的实际体验就一个词儿:爽!

为了展示这块外屏的响应速度,我们设计了两个挑战,在高帧率下观察这块外屏的表现。

这次挑战共准备了两个机型,分别是 OPPO Find N5 与对照的 iPhone 15 Pro,由于系统不同,我们专门选择了,动画过渡较少的相册界面。打开同一张图片,来看看他们的表现。

虽然有响应策略等方面的影响,但 OPPO Find N5 的外屏响应速度的确已经非常优秀,完全不输 iPhone 15 Pro,在日常使用中完全不会出现拖拽、不跟手的情况,随时可以响应我的指尖动作,哪怕是换上其他的直屏旗舰,N5 也不落下风。

外屏还有个问题 ,就是误触优化。

由于形态的限制,折叠屏的外屏想要达到直板机水平,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做更细致的优化。

同样在高速相机下,我们用日常的打字速度对这块屏幕进行一个简单的优化测试。

在快速输入的情况下,两部手机都没有出现误触的情况,顺利完成了挑战。屏幕的响应速度、优化水平都到位。

但还有最重要的显示效果,OPPO Find N5 的外屏全局峰值亮度激发可以达到 1600 nit,这个数据已经追上了旗舰级别的直屏机。

将 N5 与其他直屏旗舰手机一起丢到太阳底下观看超宽幅照片,这块外屏的实际显示效果完全不输其他直板旗舰机,没有丝毫露怯。

可是外屏光好用也不行啊,三星的外屏就很不错,但是 Z Fold 6 一合起来就像拿了一块砖。

于是,OPPO 做的第二件事儿——把 Find N5 变薄了。

OPPO Find N5 折叠后的整体厚度只有 8.93 mm,相比之下,华为 Mate 70 Pro+ 与 iPhone 16 Pro Max 的厚度为 8.25 mm,0.7 毫米左右的差距感知已经不算明显,而 229 克的重量也基本与主流旗舰机型齐平。

手握着 OPPO Find N5,除了比传统手机更为细长一些,直角边框带来视觉与手感上的干净利索,配合并不过分的重量,你甚至察觉不到这是一台折叠屏。

这两件事儿一做完,OPPO 的目标就达成了。

什么目标?

做好一部直板机!

奇怪不?明明是折叠屏,我却一直在谈论外屏,但这恰好是核心问题所在——传统折叠屏的逻辑是「为折叠而折叠」,先强调展开形态的价值,再为厚重、折痕等问题辩护;而 OPPO 则认为「直屏体验是核心,折叠是增量价值」,这才真正符合用户对「手机」的底层基础需求。

也就是说,想做出一台优秀的折叠屏,前提是先做出一台出色的直板机。

就像刚刚我吃完米其林回家路上买的麦当劳,汉堡嘛,大家都盯着汉堡中间的肉饼有多厚多香,但 OPPO 觉得要是面包坯子又硬又难嚼,再好的肉也白搭。

这也是为什么塔斯汀能靠汉堡皮获得一部分人青睐的原因。

珠玉在前,内屏开卷

当然,毕竟是折叠屏,我们为这块展开的屏幕可花了不少钱。

所以 OPPO Find N5 的内屏我们还是要讲讲。

从硬性参数上来看,OPPO Find N5 展开后的屏幕为 8.12 英寸,分辨率为 2248×2480,比例为 9.9:9,也就是 1.1:1,1400 nit 的全局亮度,足以在兼顾续航的同时保证日常观感。

再加上 OPPO 在折叠屏的系统优化上一向有口皆碑,无论是开合还是分屏都有优秀的过渡和动画,对误触区域的设置也相当合理。

如果说直屏手机市场已经进入红海,那折叠屏手机还处于一个百家争鸣的状态。

那争的是什么呢?

别再跟我提折痕,那太无聊了,只要从正视角去使用折叠屏,折痕几乎不会影响实际观感。

真正值得争的,是尺寸大小。

作为一个还不算成熟的形态,折叠屏的演进方向远未定型,各家都有自己的理解,而尺寸,正是分歧最集中的地方。

我们将目前各家的折叠屏放在一起进行可视化的对比可以看见,从 4:3.55 到 1.09:1、从 8.03 英寸到 7.93 英寸,各家的尺寸比例虽然差之毫厘,但没有一家是完全相同的,打得好不热闹。

摆在 OPPO 面前的是同样的问题:哪个尺寸比较合适呢?

想要找到答案,也许要跳出形态的限制。

折叠屏虽然年轻,但尺寸概念并不新鲜,在 8 英寸上下的天地里,早有一位祖师爷级的对照标杆——iPad mini

虽然在苦等了三年以后 iPad mini A17 Pro 的推出并没有满足大家的期待,但不得不承认 iPad mini 依旧是这个尺寸中最为成熟、最为好用的设备。

于是,OPPO 选择不再瞎卷,整了最接近 iPad mini 这个黄金标杆的尺寸大小,让折叠屏的展开状态更接近真正成熟的平板形态。

之所以执着于尺寸和比例,从小了讲。是考究谁更能在体验上通过微小的优势取胜:

看视频的黑边是不是会少些?游戏的视野是不是更宽广些?社交平台的信息是不是更丰富些?

往大了看,这场比例之争本质上是在争夺折叠屏形态的话语权——一旦某种尺寸比例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公认的最佳形态,那它就能像当年 iPhone 定义全面屏、小米 Mix 开创无边框设计那样获得市场认可,并成为未来折叠屏设计的行业标杆。

在使用 OPPO Find N5 的这段时间中,它的内外屏表现,都让我非常满意。

但这并不是一台完美的手机,N5 的机身虽然比其他折叠屏更接近传统旗舰,但依然偏细长,单手使用时拇指只能碰到电源键,调节音量必须调整握持姿势。

同时,还有影像模组的外观设计。

OPPO Find N5 在背部设计上,完全抛弃了 N3 的经典设计,曾被我视作点睛之笔的边缘闪光灯也重新回到了影像 Deco,形成了更规整的对称布局,让背面整体更加简洁、克制。

当然,外观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Find N3 大气独特,Find N5 则精致内敛,你们更喜欢哪种设计?

2019 年,三星与华为几乎同时发布 Galaxy Fold 以及 Mate X,两部折叠屏一内一外,宣告折叠屏元年的到来。

此后的时间里,各家对折叠屏各有想法、都有野心,三星与华为持续发力,在折叠屏领域高歌猛进;

而 OPPO、vivo 与小米也不甘示弱,在这条赛道上尝试各种不同的形态,力图寻找更多可能。

折叠屏从炫技的惊艳到实用的考验,每一次迭代与变化,都是在试图回答一个问题:

它,究竟该是什么样子?

终于,在折叠屏正式登上智能手机舞台的第六年,我们看到了理念再次转变的 OPPO Find N5。

与其说这是一台强调折叠的手机,不如说这是一部折叠时,更好的手机。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