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8 万元起,二代哈弗枭龙 MAX 全系标配 Hi4 四驱系统
这时候的评论区里,也一定会有人发「你只管踩油门,其他的留给 Quattro 」。
这更好的说明了四驱车辆的几大优势——牵引力强、稳定性好、在湿滑、松散路面上的安全性高。
这些优势也正是这次二代哈弗枭龙 MAX 大胆采用了全系四驱的原因,而且即使买一辆最低配的「Quattro」也要 30 多万元,而二代哈弗枭龙 MAX 只需要 13.18 万元。
二代哈弗枭龙 MAX 所有车型都上了哈弗自研的 Hi4 四驱系统,他们认为四驱系统最大的意义是能够让车辆的驾驶安全性得到极大的提升,尤其是在地库坡道、湿滑路面、高速避险等场景下,四驱车拥有更好的抓地力和操控稳定性,能够为驾驶者和乘员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对于四驱系统会增加燃油消耗的问题,哈弗则在二代枭龙 MAX 上用了一台1.5L 混动专用直喷发动机 + Hi4 四驱 + 150kW 后桥的动力系统,这套系统可以根据实际路况切换最佳工作模式,使发动机处于最优效率,其在 WLTC 下的综合油耗为 0.97L/100km **,在** CLTC 下的馈电油耗为 4.2L/100km;
性能上也不用担心,在发动机与前后电机并联三动力输出的状态下,这套动力系统综合功率 238kW,综合扭矩 595N-m,百公里加速约 6.8 秒,相当够用。并且最大 60% 的爬坡度加上前后轴 50:50 的轴荷,也让二代哈弗枭龙 MAX 有一定的越野能力。
作为一台车,不仅要好开,还得好看。
二代哈弗枭龙 MAX 整个外观设计采用了耐看型的传统 SUV 造型,车身尺寸为 4780mm × 1895mm × 1725mm,轴距为 2810 mm,一共有极光绿、远山灰、沧浪青、冰晶白、幻夜黑五种车身颜色可选。
车辆的大灯采用了点阵式设计,灯光通量高达 4000 流明,远光照射距离可达 190 米,为夜间行车提供了充足的照明。尾灯则采用闪钻尾灯设计,使用了 332 颗 628nm 超红光 LED,夜间行车的辨识度挺足的。
在悬浮式车顶,车顶与车尾的连接部分的大量连贯线条,以及 19 寸花瓣造型轮毂的衬托下,整车跑起来的动态视觉应该也不错。
内饰也属于比较主流的简约风格,用了搭载高通 8155 芯片的 12.3 英寸全液晶仪表与 14.6 英寸中控屏,也配备了 50W 的无线快充和 HUD 抬头显示。
前排座椅支持 12 向的主驾电调以及 4 向的副驾电调,通风、加热、按摩功能也一应俱全,后排座椅则有靠背可调节和加热功能,同时支持 4:6 比例放倒,可使后备箱容积从 540L 扩展至 1366L。
内饰颜色上则有天镜白、探秘黑和峡谷棕三种颜色可选。
二代哈弗枭龙 MAX 的智驾系统这次采用了纯视觉路线,配备了 2 个 800 万像素的双目高清前视摄像头、1 个 300 万像素后视摄像头和 4 个 300 万像素环视摄像头,支持城市 NOA(记忆领航)、高速 NOA 以及跨层记忆泊车和全场景智慧巡航等功能。
前后碰撞预警、开门预警、并线辅助预警、疲劳驾驶监测等基础安全功能这次也一应俱全,更为进阶的自动紧急刹车、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车道偏离辅助、紧急车道保持、紧急转向辅助、智能远近光自动切换等功能也没少。
总体而言,在 13 万-17 万元的区间内,二代哈弗枭龙 MAX 基本上是目前价格最低的四驱插电混动 SUV 了,对于北方地区有频繁的冰雪路面驾驶需求或者越野需求的用户来说确实挺实用。
比亚迪和吉利最近在插混技术上都有不小的突破,几款车型的市场声量也挺大。但长城这边似乎打算扬长避短,靠 Hi4 技术独辟蹊径。起初,Hi4技术主要应用于坦克系列,主要是为了增强越野性能。但随着Hi4-T与Hi4-Z的相继问世,特别是这次在哈弗第二代枭龙 MAX 上的应用,意味着 Hi4 技术开始从细分的越野市场迈入了体量更大的家用 SUV 市场。
二代哈弗枭龙 MAX 或许不像其他的高性能四驱那样,是一台为极限越野而生的野兽,但可能它更重要的价值在于——找到了一个用更「平价」的方式提供更好安全性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