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MINI 的高性能车,也进入了纯电时代

董车会

6 小时前

前不久我们聊到,2025 年的汽车市场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三排六座混动大 SUV 变成了「版本答案」,是各大品牌接下来的主要发力点。

但这并不是说没有品牌去做小车了,相反,专注小车的品牌反而有了更多彰显性格的机会。

今年的精品小车市场同样会有很多新成员,譬如上周上市的蔚来萤火虫,领克 Z20 也已经开售一段时间了,每个月能卖个五六千辆,达到了领克的预期。

而 MINI 这个最具代表性的小车品牌,也迎来了他们的纯电新成员——MINI JCW 和 MINI JCW ACEMAN,售价分别为 22.48 万元和 23.99 万元。

续航方面,两车均搭载 54.2kWh 三元锂电池组,其中 MINI JCW 的 CLTC 工况续航为 412km,JCW ACEMAN 则是 406km。

这样的续航注定了它是一个只适合城市通勤的「大玩具」,但如果你在燃油车时代就对 MINI 情有独钟,那么现在的纯电 MINI,依然会不负你的期待。

什么是 JCW?

实际上,两款全新 JCW 车型已经在去年的巴黎车展上露过面了,还收到了不少好评。

首先是它的尺寸,即便转为纯电,MINI JCW 的尺寸依旧克制,在这一点上,MINI 的与隔壁家 smart 的思路截然不同。

这辆黑红色的小车,车长只有 3.8 米,车宽 1.75 米,轴距约 2.5 米。它的车高也依旧低矮,仅为 1458mm,只比款 Cooper S 高了 8mm。

更难得的是 MINI 在车重上的坚持——在配备了一块 51.5kWh 的三元锂电池的基础上,MINI JCW 仅重 1.6 吨。

MINI 很清楚,要造出一辆手感灵活的小车,在尺寸和重量上保持克制一定是第一要务,即便是在纯电时代,物理定律也未被打破。

环绕车身,可以看到 JCW 的徽标分布在这辆红黑小车的各个角落,那不是「金城武」,也不是「脚臭味」,它代表着的只有两个字——性能。

可能有些朋友不太了解 JCW 这个与 MINI 高度绑定的高性能品牌, 毕竟精品小车本就是个小众细分市场,高性能精品小车更是小众中的小众。

和 AMG 一样,JCW 最初也是一家小型改装厂。

1946 年,工程师查尔斯·库珀(Charles Cooper)和他的儿子约翰·库珀(John Cooper)在英国的萨里郡萨顿镇(Sutton, Surrey)创立了 Cooper Car Company。他们将自家的汽车修理厂转型为一家以制造赛车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开启了传奇的赛车制造之旅。

▲ 一辆 1951 年的 Cooper 500

在接触 MINI 之前,这家公司就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他们的首款产品 Cooper 500 方程式赛车所向披靡。这俩父子更是打造出了历史上第一台采用中置引擎的 F1 赛车,并在 1959 年拿下了车手冠军和制造商冠军。

也正是在这一年,第一辆 MINI 从英国汽车公司(BMC)的厂房中驶出,那是一辆以省油为核心目标,只有 34 马力的经济型小车。

很快,John Cooper 留意到了这辆小巧的车,他看重的自然不是 MINI 的经济性,而是其在拉力赛场的潜力。于是在他的改造下,MINI Cooper 诞生了。

相比普通 MINI,MINI Cooper 的动力系统显著强化,功率提升到了 55 马力,悬挂系统也经过了强化,让它拥有了卡丁车般的驾驶感受。此外,MINI Cooper 还用盘式刹车取代了传统的鼓刹,这是盘式刹车在小型车上的首次应用。

多方面的提升,很快就让 MINI 在赛车界崭露头角,赢了众多赛事的冠军,甚至还在著名的蒙特卡洛拉力赛拿下了三连冠。从省油到性能,MINI 在各种赛事中展现了它所蕴含的无限可能。

来到 21 世纪,在宝马治下,MINI 重新梳理了他们的产品线,MINI Cooper 瞄准追求时尚感的城市年轻人群,而 MINI 基因里的「性能」则由 JWC(John Cooper Works)产品线来继承。

如今,在这辆纯电 MINI JCW 里,我们依旧能够寻得 60 多年前 John Cooper 赋予这辆车的激情。

「它好在哪?好在指哪打哪」

尽管和之前的燃油版 JCW 相比,新上市的 MINI JCW 已经便宜了十多万元,但作为许多人眼里的「杂牌电动车」,它还是遭受到了不少质疑。比如:卖 20 万还是前驱?

然而,在宝马 MINI 和许多 MINI 粉丝看来,MINI 就应该是前驱。

「我们在纯电 MINI JCW 上还原了一辆 MINI 应有的驾驶感受。」说这句话的人叫做 Micheal Platzer,前宝马工程师,现任光束汽车底盘及驾驶动力总监。他表示,对于纯电 MINI JCW 而言,最重要的,自始至终都是驾控感受。

Platzer 进一步介绍称,为了抵消掉纯电车型带来的 300kg 额外重量,工程师将主销后倾角的主销拖曳距增加了 15%;车轮的外倾角达到 -1°。

主销后倾角(Caster Angle),是指前轮转向轴在纵向平面内相对于垂直线的后倾角度,而主销拖曳距(Trail)是主销后倾角导致的轮胎接触点与转向轴地面的投影点之间的距离。

更大的后倾角和拖曳距,能够提高转向的回正力,提升驾驶精准感,驾驶员也能够更清晰地感知路面反馈。

而车轮的外倾角,则是指车轮在横向平面内相对于垂直线的倾斜角度。负外倾角表示车轮顶部向内倾斜,类似汉字「八」,能够在弯中获得更好的抓地力。

底盘上的性能化调优,当然也包括减震和防倾杆,另外,还有宝马新推出的 DIVC 数字大脑(Dynamic Integrated Vehicle Control)。这套系统能够实时整合转向角度、轮速传感器等数据,将方向响应延迟缩短至 60 毫秒,也就是 0.06 秒。

总之,MINI 在 MINI JCW 上作出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弯道快」。

而在直道,MINI JCW 准备了一台功率为 190kW 的碳化硅电机,峰值扭矩为 350N·m。另外,拨动方向盘后的 Boost 拨片,车辆会额外提供 20kW 的动力,并持续 10 秒,零百加速时间为 6.9 秒。

的确,6.9 秒的加速成绩在 22.48 万元的价位上并不算突出,与价格相近的 Model 3 后轮驱动版(6.1 秒)相比,慢了近 1 秒。

但话又说回来,并不妨碍 MINI 成为一辆驾驶者之车,MINI 从来都不以动力取胜,即使是出自 John Cooper 之手的版本,也不是依靠动力赢下蒙特卡洛拉力赛。

为了变而变,可能不是 MINI 想要的,在他们认为该坚持的地方,MINI 还是那个 MINI。市场上从来都不缺能力均衡的水桶产品,缺的反而是眼前这辆,有自己性格的 MINI。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