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 “小米风”
昨天,华为终端在北京竞园艺术中心发布了传说中的 “神秘手机”——荣耀四核爱享版。从产品的推出到发布会现场气氛,我们仿佛看到了另一个小米。
死磕小米
4.5 寸 720p IPS 屏幕、基于 Cortex-A9 架构的海思 K3V2 四核 1.4GHz 处理器、2GB RAM+ 8GB ROM、800 万像素背照式摄像头、2230mAh 可拆卸电池、“72 小时不充电飙机”……华为的指向性非常强——米 2。尽管某些性能上的差距还有待验证,但对于一般用户,四核这个噱头下的选择不需要考虑太多。
发布会上,华为特别强调了 “用户无需等待”,冷嘲热讽小米 “卖期货”。
在价格公布时,华为有意制造了不少噱头,网友竞猜、小直升机送价格单、屏幕价格数字玩突变等等,硕大的 1888 给人的视觉冲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今年 6 月 798 的那一幕。
另一个亮点在于荣耀四核爱享版白色款后壳的设计,从魅族开始,到小米手机,“熊猫机” 的设计越发受到国产智能手机厂商的青睐。如果说小米的后壳设计在于淡化魅族的品牌辨识度,那么华为荣耀四核的矛头可能是小米手机。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以最简单粗暴的价格吸引消费者的策略屡试不爽。1888 元的售价一经曝光,迅速在网上掀起一阵热潮。相比较主流的四核手机,1888 的定价策略在四核手机市场极具侵略性。
- 魅族四核 MX 32GB 版本 2999 元,16G 版本 2399 元。
- 米 2 四核 1999 元。
- HTC One X 和 Galaxy S III 的水货价格在 3000 到 3500 元之间。
- 联想四核 5 寸机型 K860 2199 元。
- 天语大黄蜂 2 的价格为 1999 元。
然而,急不可耐的华为在发起攻势的同时,似乎也让自己的产品线陷入尴尬的境地。荣耀系列本定位中端,其配置却比肩于定位高端的 Ascend 系列的 P1 XL(2499)、D1(2499)、D1 XL(2599)、D1 四核 XL(2699),价格却更加亲民。虽然可以预料这些机型可能将于不久降价,但对于刚购买这些产品的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个打击。
在尚未击溃竞争对手前,华为已经有不少自家阵营的 “兵将” 倒下了。
同样狂热的 “花粉”
在媒体的闪光灯之外,发布会上另一个群体颇为瞩目,他们是华为手机的粉丝,与 “米粉” 一样,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称号——“花粉”,他们身着统一服装,他们在微博上吐槽小米,在现场振臂高呼。
其实在发布会之前,媒体就已经曝出 1888 的售价,从现场微博墙上看,嗅觉灵敏的 “花粉” 显然早已获悉,但不知是群体感染还是其它什么因素影响,1888 元售价揭幕之时,我仿佛听到了 6 月 798 会场的回响……
这是不久前华为在官方论坛上召集的一次活动,最终华为从报名网友中选择了 30 名 “花粉” 作为嘉宾亲临现场。
不过相比较米 2 发布会上由 2000 名 “米粉” 组成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华为后花园里的 “花粉” 声势还势单力薄。
购买渠道
尽管用户无需等待,但与小米如出一辙,荣耀四核爱享版同样需要网上预约、网上抢购。诸如 “每个手机号预约一次”、“预约用户享受优先购买权”、“每个预约账号限购 5 部”、“预约用户直接参与抽奖”…… 层出不穷的营销活动让一向低调的华为仿佛小米附身。
小米手机面世时宣布仅通过电商渠道销售一度引发热议,而此前过于依赖运营商渠道的华为几乎没有终端销售经验,面对网络营销加网上销售渠道的巨大前景,今年 3 月 18 日,华为商场(Vmall)正式上线,标志着华为在公开渠道上开始发力。
从系统制造商品牌到消费者品牌
早在去年小米推出第一代小米手机时,大隐隐于市的华为也推出第一代荣耀——无论是价格还是配置均与米 1 有惊人的相似,然而两者在关注度上却有着天壤之别,余承东也坦承华为在媒体宣传方面上的欠缺。
作为一家工程师文化浓厚的技术导向型企业,华为只擅长做客户内部的 B2B 营销,至于市场导向型的手机 B2C 业务,华为显然面对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再看华为的 slogan——华为,不仅仅是世界 500 强,倒仿佛流露出一种深居幕后不谙世事的自嘲。如今,在消费者市场打磨数年的华为,正逐渐从一个系统制造商品牌走向一个消费者品牌,仿佛醍醐灌顶的华为开始意识到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法则——产品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