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 Geek 眼中的无线互联网简史(上): 开天辟地
本文是 ifanr 与 21 世纪网大声栏目联合开办的爱范观察专栏文章,在本站与 21cbh 大声频道同步发表。
起初,没有互联网,Vinton Gray Cerf 和 Bob Kahn 一起写出了 TCP/IP 协议。于是,有了互联网。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加入互联网的设备越来越多,因此,互联网还真的互联了起来,这使得互联网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了。后来,机器越来越小,小到了可以放在卧室里,小到了可以放到手提箱里,甚至,小到了可以放在包里。与此同时,无线互联网也在蓬勃的发展着。本文将着重讨论从移动互联网的混沌时期到 2.5G 的广泛使用这一阶段的历史。
天地浑沌如鸡子:从模拟到数字
曾经在济南舜井街上,人们是不敢打开大哥大的——原因很简单,如果你胆敢开着大哥大在舜井街走一圈,下个月的电话账单肯定会爆掉。由于种种原因,例如安全、信号、稳定性问题,模拟电话最终走出了历史舞台,接替它的是数字移动电话,确切地讲,是在 1990 年代被慢慢替代 AMPS 的 GSM 数字电话网络,他们被统称为 2G 网络,或者说第二代无线电话技术。 GSM 网络起源于芬兰, Radiolinja 是第一家支持 GSM 网络的运营商。
GSM 网络带来的不仅是安全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移动电话体积的降低以及更激动人心的崭新的通信方式——短消息 (SMS)。短消息这一特性在 3GPP specification 02.03: Teleservices Supported by a GSM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PLMN) 中规定,使用 MAP 协议传送。当然,同时期使用广泛的 2G 技术还有 IS-95,或者说 cdmaOne。PDC 则是日本常用的 2G 技术。模拟到数字的转变是必然的,在移动通信领域亦然。数字电话的出现使模拟电话逐渐的淡出了市场,也为技术的演变留足了空间。
天地开辟:2G 通信技术的出现
2G 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使用手机的习惯,手机从 “手提电话” 开始向手持信息设备的转变也悄然开始了:手机已不再是无线电话。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短消息相对于语音通话的低廉资费而变成了拇指一族。与此同时,随着半导体工艺的进步,手机也不再是奢侈品,而变成了平民百姓也可以消费的电子产品。
这大概是发生在 1998 年左右的事情,那时,个人计算机还停留在 Pentium 2 的级别,而 Sun 工作站也基本是 UltraSPARC II 的级别。计算机并没有普及,手机也成了不错的信息获取方式,因此,那个时期涌现出了大批 SP。这也为现在如此普及的移动互联网作好了铺垫。
在那之后一段时间内, GSM 网络开始支持了 CSD 通信。 CSD 是 Circuit Switched Data 的缩写,速率是 9600 bps。其原理大概可以这样形容:CSD 使用一个时隙用于提供 9600 bps 的到 GSM 网络的传输速率。这也可以被看成是无线互联网的最初的开始——尽管人们可以使用电话拨号的方式连接到 ISP,比如拨打 16900。但是,由于后来慢慢出现的语音压缩技术,使直接使用手机连接调制解调器上网速率变得越来越慢。
CSD 运营着最初始的信息服务,在国内,当时提供服务的似乎只有移动梦网。但是,人们已经有了热情使用无线数据业务,尽管还不是互联网业务,比如红极一时的手机图铃下载。甚至,在那时候,上海移动的充值单背面全都是图铃下载的广告。当然,有很多是基于诺基亚的基于短信的图片传递业务。
一时间,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开通了 “无线” 站点,提供的服务,则大都是手机的个性化,比如含有自己名字的待机图片。左边的图片,就是从 2002 年左右从新浪主页上截下来的一小块。ifanr 没有图铃广告哦~
天气蒙鸿,萌芽兹始:2.5G GPRS 以及大众的移动互联网
CSD 是革命性的技术,最初的移动互联网应用都运行在 2G 网络上。尽管传输速率很慢,但是我依然记得从摩托罗拉手机屏幕上看到收到我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时的激动。但是, CSD 终究是电路交换数据,传输速率是很大的问题,况且在使用的时候占用了所有的信道,只能干一件事情,那就是上网,与此同时无法接电话。而那时候的电话已经可以做到暂时挂起拨号连接,接听电话后继续上网了。
HSCSD 作为 CSD 的改良版本 (High Speed CSD),尽管速度更快,但还是 CSD,根本问题是没有解决的。
下列一表,简述 CSD HSCSD 以及 GPRS EDGE 的传输速率。
技术 | 下行 (kbit/s) | 上行 (kbit/s) | TDMA 时隙数量 |
---|---|---|---|
CSD | 9.6 | 9.6 | 1+1 |
HSCSD | 28.8 | 14.4 | 2+1 |
HSCSD | 43.2 | 14.4 | 3+1 |
GPRS | 80.0 | 20.0 (Class 8 & 10 and CS-4) | 4+1 |
GPRS | 60.0 | 40.0 (Class 10 and CS-4) | 3+2 |
EDGE | 236.8 | 59.2 (Class 8, 10 and MCS-9) | 4+1 |
EDGE | 177.6 | 118.4 (Class 10 and MCS-9) | 3+2 |
2.5G 技术终于出现了。 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是真正的基于包交换的数据服务。它使用了未用的 TDMA 时隙用于传输数据,提供了适中的(虽然现在看起来很慢)传输速率。这大概是移动互联网开始真正兴起的时刻了吧。
2002 年 1 月,中国移动 GPRS 试商用。
开始时, GPRS 资费显得有点高,但不久后,在 2004 年,某些省份推出了 20 元不限流量的业务,这使得无线互联网真正的开始了兴起,也让后来的爆炸时期时,中国移动的网络不堪重负。
2003 年间,国内网站开始推出 WAP 版本。WAP 其实是 “无线应用协议” 标准,而 WAP 网站可以认为只是一个普通的互联网网站,不同的只是采用 WML 而不是 HTML 作为数据的具体表示形式。WML 的表现能力很有限,左图为 Google 的 WML 版本。
后来,无线互联网的混战,真正的开始了……
请期待中篇。
作者简介:@tifan, ifanr 服务器管理员,OSQDU 核心成员,Firefox 中国用户组创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