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莫森伯格:从时政记者到科技评测

公司

2012-12-11 08:12

沃特·莫森伯格(Walt Mossberg)为《华尔街日报》“Personal Technology” 撰文已经 20 余年, 作为当今科技界首屈一指的媒体人、评测师,他的言语举止足以影响一款产品的销售、公司的股价。2007 年《纽约客》杂志曾撰文称 “人人都听莫森伯格。”

新浪科技驻美国记者@郑峻近日对莫森伯格进行了一次专访,挖掘到不少关于莫森伯格不为人知的职业经历,莫博士也坦露了不少关于科技评论的经验。

半路出家:“科技媒体不仅是年轻人的舞台”

莫森伯格进入到科技媒体圈属于 “半路出家”。在科技圈发表激扬文字前,他曾是美国著名的时政记者,报道题材都是涉及国家安全、外交等 “硬新闻”。据称,性格秉直的他曾因直言批评美国国务卿,登上对方的黑名单。

1990 年,国际局势趋于平缓,加上家庭因素的影响,莫森伯格毅然放弃了时政记者阳关大道,踏入了看似前景不佳的科技媒体圈。

凭借耿直的性格、敏锐的嗅觉以及出色的评论,莫森伯格在业界逐渐树立起个人品牌。二十年来,他几乎采访了业界所有的重要人物。2007 年,AllthingsD 5 大会上,乔布斯和盖茨同台接受了莫森伯格的采访。杨致远后来评论称,“只有莫森伯格才能说服乔布斯和盖茨同台接受采访。”

鉴于莫森伯格在业界的影响力,厂商通常会率先向他展示一些重量级产品,比如第一代 iPhone、今年发布的 Surface。而提前的意义已经不局限于让他写出体验报告,更多的在于厂商能够最快地获取反馈和意见。

莫森伯格曾撰文给予苹果 MobileMe 毫不留情的批评。乔布斯看了文章,给他打电话说:“沃尔特,我看了你的评论,很难过你那样说,但我觉得你是对的,MobileMe 确实需要重新打造,谢谢你。” 后来的事情广为流传——乔布斯当面怒斥 MobileMe 团队 “玷污了苹果的声誉”。

或许是数十年的从业经历让科技产品已经成为莫森伯格生命中的一部分,如今 65 岁的他还没有退休计划,反倒显得老当益壮,他坚持每周七天工作,周末也会继续做产品评测。

“我会一直工作下去。或许有人觉得科技媒体是年轻人的舞台,但我并不觉得。”

“我不是一个客观的新闻记者”

在莫森伯格专栏的道德声明中,他直言 “我不是一个客观的新闻记者,我是一个主观的评论家,一个消费电子产品的观察者,一个技术问题的探讨者。”

莫森伯格巧妙地将写产品评测比作写影评,他认为影评人不应关注票房,而应该告诉观众他们对电影的感受。正如写评测一样,告诉读者内心的感受,喜欢或不喜欢,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莫博士不看新闻稿,单纯从个人角度出发,因此也就无所谓客观性。

“读者花钱来看我的评测,就是为了看我的观点,而非那种似是而非的中立性。”

正因为如此,莫森伯格有时会被贴上诸如 “果粉”、“软黑” 的标签。然而,莫森伯格对此很坦然,他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公司的粉丝。

“我确实写过很多关于苹果产品的正面评测,这是因为我觉得那些产品的确出色……我也写过不少严厉批评苹果的评测,包括 MobileMe、最近发布的苹果地图和 iTunes……我也曾经赞赏过微软的很多产品,他们的鼠标就比苹果好很多。”

莫森伯格的 “非客观” 是建立在立场坚定的基础之上,这个立场不是从厂商出发,也不是主观臆断,而是基于广大的用户。评测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够代表大多数消费者的喜恶。

如果不能保持独立性,立场就很难坚定,而这就要求媒体人必须将一切涉及利益关系的因素排除在外。莫森伯格的声明中同样写着这样一句话:

“我不接受来自我所报道的产品公司、公关公司或广告机构给予的任何金钱、免费礼品或者其他有价值产品。”

对于我们

“信誉是媒体人最宝贵的财产。”

莫森伯格的这句话是对所有媒体人的忠告与警示。

混迹于国内科技媒体圈,看惯尘世乱象,不由得觉得莫森伯格的言行举止是对那些站在 “客观”、“中立” 道德制高点的观察者们的心灵一击。无论怎样的媒介素养,物质利益永远会不自觉地影响观察者的判断和立场。而媒体公信力的源泉不仅仅是长期专注的经验积累,更是听从内心坚如磐石的信念和判断力。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从技术的旁观者与记录者,成为技术影响生活方式的实践者。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