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上,“脑波控制” 引发了尖叫
“意念控物” 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不管是严肃的科幻小说,还是娱乐化的动漫作品,里面都利用了 “意念控物” 这个概念反映超出一个人的 “无所不能”,比如说《X 战警》里的电磁王,让十几部汽车浮空当做导弹一样砸向前方的场景,让人感到震撼。在现实当中,作为交互手段的一种实现方式,“脑波控物” 正在逐渐发展起来。
去年,我们报道了两个和脑波控物有关的公司和产品,一个是打算帮助物理学家霍金直接控制外物的 iBrain,一个是 Mindwave Mobile,可以跟 iOS、Android 智能手机以及电脑相连,通过测量脑电波的变化,来操作游戏的设备。前者相对于后者来说,要更复杂,研发公司 NeurVigil 希望从脑电波的变化中找出固定而重复的模式,将脑中的想法给 “翻译” 出来。
实际上,去年日本公司 Neurowear 就研究出可通过脑波控制的猫耳朵、猫尾巴。不过它们的原理并不复杂,猫耳朵和猫尾巴运动的频繁与否,与脑电波活动的剧烈程度相关。所以,它们其实并不真正知道你的情绪如何,只是因为无论高兴还是伤心,一个人的脑电波的频率就会发生变化。当机器检测到这种变化,就会命令猫耳朵伸直,或猫尾巴摇动得更加频繁。
根据 ReadWrite 的报道,出现在本次 CES 2013 大展上的脑波控制设备 Muse 引发了观众的尖叫。Muse 的外形就好像平常人们跑步时会戴上的头箍,由加拿大的 InteraXon 研发与制造,此前在众筹平台 IndieGoGo 上成功融资,该设备的目标是能够与现实中的设备相结合,成为除声音、手指以外的另一种交互方式。
简单来说,Muse 也是一个通过检测脑电波,然后通过算法 “解码” 脑电波所反映的信号。Muse 会识别不同的脑波,比如说人们在舒缓、放松的情况下会呈现的 alpha 波(8 – 12 Hz),以及在紧张的情况下呈现的 beta 波(12 – 30 Hz)。随着脑电波的转换,Muse 所发送到电子设备里的命令也有所不同。
在 CES 2013 的摊位上,InteraXon 放上了两个屏幕,一个用于运行与 Muse 相连的,由 InteraXon 开发的游戏,另一个屏幕则显示通过 Muse 所收集的数据。ReadWrite 的记者 Taylor Hatmaker 进行了尝试。
她面对的第一个的游戏,是尝试令分别处于屏幕上相反位置的太阳与月亮重合在一起。当 Hatmaker 的注意力变得集中,beta 脑电波的活动会变得比较剧烈,此时两个图案重叠在一起的速度就会变快。而为了让自己大脑输出更多 beta 脑电波,Hatmark 不断在脑海里翻来覆去念一首诗。
Hatmaker 所尝试的第二个游戏和听觉有关,每当她冷静下来,反馈而来的是节奏较为舒缓的音乐。而当摄影师为她拍照,照相机灯光闪了一下的时候,耳边传来一声极为有力的鼓声。
不过, Hatmark 的经历反映了 “脑波控制” 的一个问题,即便现在设备能识别的脑波比较简单,但要人马上就戴上一个脑部扫描器,就能够控制门的开关,也要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Mindwave Mobile 在展示自己通过脑波控制的游戏时,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没有学习过禅宗的我们,每分每秒都会翻涌起不同的念头,比较严重的,大脑就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事物上——完全通过脑电波的变化来解读我们的想法,这比较难,而让我们一直保持释放某种频率的脑电波,也同样困难。所以 Hatmark 的看法是,Muse 若保持 CES 2013 大展上这种方式,一边有游戏,一边有实时的脑波变化的反馈,那么让人们就能通过 Muse 训练自己的大脑,保持注意力。
如果脑部控制变得流行会怎么样呢?其实就是人人都带着一个脑电波扫描仪,到那个时候,一些负责监控脑电波变化的应用也许会应运而生。通过分析人的脑电波的变化,比如说 alpha 波和 beta 波的变化,为人提供健康建议。我们都知道,现代人工作压力大,容易陷入焦虑之中,但在日常待人接物中,未必会反映出来,而脑电波的变化则能够忠实地反映了这一点。
大脑潜能的开发之前一直是比较热门的话题,但市面上流行的锻炼脑力的书籍并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试验验证,也许 Muse 能够帮助科学家更加了解我们的大脑。
题图来自 digitaltr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