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没有漂白粉味道的水
当你听到 “生态圈” 这个词时,想到的是什么?iOS?Android?Windows Phone 8?就像听到 “苹果” 时,更多人想到的是 iPhone、iPad 一样,如今,“生态圈” 的所指已然发生漂移。只是,在我们讽刺哪个生态圈充满恶意应用,批评哪个生态圈 “刷榜” 严重时,我们也别忘了回过头看看现实中的生态圈。北京的朋友,请先关好窗门。
拿起一杯带着漂白粉味道的水,你不禁望着女朋友桌上的依云喷雾,这脸的待遇现在可远远超过了五脏六腑,只是这差距也太大了。这差距恐怕会越来越大。卫报报道指出,水将可能成为世界下一个大市场。
在乌干达,一家啤酒制造商正支付社区保护湿地,确保生意上稳定的水源。而在邻国肯尼亚,鲜花公司、牧场主和酒店都给予农民种子和工具的代金券,只为他们能减少农田水土流失,以防灌溉系统和风景被破坏。
据 Ecosystem Marketplace 调查,支付社团、社区群体来保护水资源的项目过去四年数量增加了一倍。
最新报告显示,分析师们确认项目数目至少从 2008 年的 103 个增长至 2011 年 205 个,而 NGO 和私人公司在约 30 个国家 “购买” 了超过 80 亿美元的 “水域服务”,2008 年这个数目约为 20 亿美元。
这些项目包括下游城市之间的交易,和通过支付财产拥有者金钱 “购买” 水质保证,或换取上游城市土地管理和人口控制。在那些水源更为纯净的地方,特殊的水基金或水质贸易计划建立起来。超过 30% 的项目就在中国运行,政府是其中最重要的力量,生态补偿计划已纳入国家五年发展计划中。
不过 “购买水域服务” 这种形式是否能保护到水资源?能否使当地社区真正受益?水资源保护市场化会不会导致商品化的问题等都浮出水面。
支持者认为购买生态服务和其他基于市场的计划将帮助建立 “绿色经济”,水和其他自然资源的价值才能得到经济系统认可,生态保护和影响才能更好被衡量和管理,“绿色” 收入也将惠及当地贫穷百姓。
反对者则掀起全球水正义运动,警告道如果不对金钱、权力和资源三者进行平衡,水的商品化和私有化将导致这个由生态圈提供利益的市场走向批发商品化。他们大力抨击 “购买水域服务”,认为这预示着最大的私有化,而且将最终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分析师也指出,在大部分的项目中,社会目标和生态目标很少被确立,确立的很少真正实现。支付真的能带来更好的保护?谁来决定哪些水资源更值得保护?而这些计划又将为人们的福利、贫困、不平等带来什么影响?这些都还未纳入项目衡量范畴。
当 “生态圈” 被用以指代操作平台时,也许早已预示了各种自然资源未来商品化的道路,包括水、空气?不,不是的,这个市场早已形成——小区容积率高低跟房价有着直接关系,各种纯净水、蒸馏水、矿泉水就有着不同的价格。有人说,阳光是最公平的,可是多少毕业生住在城中村暗不见天日的握手楼里。
相反的,虚拟后代生态圈反而显得纯净,虽说明码实价,虽说也存在刷榜、侵权、山寨行为,但市场规范却明确而透明,免费的应用也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需求。我不反对自然资源的市场化,但我想商品细分市场中最便宜的那个,它的质量应该是可控的,可监管的,至少自来水煮开后是无味的,至少最廉价的空气是无害的,至少楼距的规定让最底层的住户得到一缕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