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人 copy 苹果公司,而每个人都在 copy 苹果的产品
题目是 Asymco 的 Horace Dediu 提出的问题。他是有感而发。
苹果将推出电视产品,从去年到现在,这个传言有愈演愈烈之势。而其它厂商,如科技公司 Google、英特尔、索尼、三星、如电视运营商时代华纳、康卡斯特(Comcast)、还有电信运营商 Verizon 都进入电视领域。从开发者变为投资者的 Marc Andreessen 觉得:
一旦苹果电视上线,那么每个人都会匆匆地复制它。“干我们这一样,苹果负责定义产品,而当苹果完成定义,那么每个人都知道该如何做了,这是一种途径。”
这话说得有些难听,但有实际的一面。不能否认,苹果的确为世界带来了一丝改变。如今的产品愈发强调用户体验、设计师的的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而那些定义产品概念的人,也就是产品经理们,也成为大家关注的职业。
电脑、软件、设计、出版、音乐、广告、零售,当然还有手机,苹果擅长用一个个产品来颠覆行业。也许是最近十年苹果的光芒太耀眼,所以,大家都希望知道苹果下一步会做什么,如何做。苹果俨然成为产品标准的制定者。
我们看到苹果的产品有许多模仿者,却看不到有多少家公司去模仿苹果公司本身。所以 Dediu 这样问也不奇怪了,“为什么没有人复制苹果的产品创造流程?”,“为什么没有人复制苹果的商业模式?”
Dediu 说,他知道这么说有点不对,许多公司都有实力去成为苹果,他们并非 “不能”,而是 “不愿” 成为苹果。如果真的打算成为苹果,那么市面上必然会出现许多关于苹果如何 “成功” 的文章,华尔街也会以苹果为标准来评判公司。
苹果是一家不成功的公司吗?从股票上看,最近公司股票大幅跌落,而且市盈率不但低于他的竞争对手,甚至低于世界 500 强公司的平均值。 这表明,不管苹果过去多成功,人们不看好公司的未来。
脱离资本市场,去问问别人,尤其是企业家们,他们觉得苹果如何?他们一定觉得苹果十分成功。不过,他们将苹果的成功归功于 “奇迹”。他们也提到了 “技能”、“文化”、“团队”,但他们更倾向认为,有一位 “元首” 能够魔法般地将所有元素都调和一致,令公司进展一切顺利。这些解释都模棱两可,无法说明苹果的成功之处——换言之,也不难理解为何他们不去复制苹果的公司本身。
去年蒂姆·库克接受了 Businessweek 的采访,谈及了公司竞争力,他说:
如果你想寻找创新的基本方法,(实际上),不存在这样的公式。如果有创新的公式,那么那些富有的公司将把它买下来,以得到创新的能力。
库克当时将 “一体化” 以及 “伟大的团队” 作为苹果独特的优势,但也无法解释为何没人打算去复制苹果公司的做法。“一体化” 的做法也许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但在付出艰苦地努力后,是有可能 “复制” 的。一小部分公司正打算这么做(比如说,微软),然而,行动上却显得半心半意——在衡量了成本和收益之后,许多公司觉得发挥自己的优势,复制苹果的产品,要比复制苹果公司本身要来得轻松。
“复制” 不 “复制” 的讨论,也许已经让人有些厌倦,但还是有意义的。——我是一个爱听音乐的人,世界上没有两首同样的歌,即使是被翻唱了无数次的 “Yesterday”,经过每个人的演绎,都会有不同的版本。
从乐器上看,大部分乐队的配置都几乎相同,一把吉大、一把贝斯、一个架子鼓、一名歌手,但他们都演奏出截然不同的歌,有的人走红,有的人依然被冷落。但受到观众叫好的乐队、歌手,比如披头士在 The Cavern Club 默默无闻唱了两年,进行 292 次表演,然后才出道。但也有怀才不遇的,比如 Nick Drake,他的作品销量惨淡,对乐坛的影响直到多年后才逐渐显现。
但如果所有歌手都放弃对音乐的热爱,以自己专业的素质去迎合观众的喜好,那么绝对不会有好音乐出现。
有人评论说,苹果与别的公司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价值观,写得很好:
我认为乔布斯和库克都非常清楚,(苹果独特的地方)在于价值观。价值观是无法复制的,只能教化。价值观无法简化为一则公式。乔布斯流传最广的金句,大部分都和价值观相关。“制造最棒的产品” 最受关注,但被传统管理方法的价值观排斥在外。“Stay hungry” 呼唤谦卑的心态。“甘愿自我颠覆”,是不愿妥协。
创新不仅是新想法,也不基于头脑风暴的模式,与洞察相关。iOS 是大家看得到的趋势,也是不打算妥协,去拯救现有市场的产品。它将电容触摸屏、闪存、移动处理器、电池技术等等以一种本应如此的方式整合在一起。iOS 被放置在一个对外隔绝的地方,这样他们就不会被忧虑中的 OS X 团队所影响。
我认为,苹果的洞察力来自 “拒绝的过程”。显然,他们有一套流程;人们需要去量化一切可量化的。不过,他们拒绝任何东西都可简化为一套流程的观点;他们拒绝量化那些无法量化的。这是为何乔布斯讨厌那些,被他称之为 “推销者” 推动的公司的原因。这令他们无法如魔法般地做成某事。在我看来,乔布斯是一个德育家。库克自知自己的职责是让苹果的价值观得到保持。
其它公司(还有分析师们)将苹果视为魔法,是因为他们并不分享价值观。他们的价值观是妥协的、困惑的,意味着他们应当摒弃。我认为,关于成功的条件上,乔布斯和库克两个人的心胸已经非常开放。但这与能否复制某些东西无关。它是一些必须被发现的东西。
有的人到 60 岁依然筹划着给社会、他人带来价值,我们会被这种人感动;有的人 30 岁就计划退休,过上环游世界的生活,我们只会羡慕他们。差别在于,前者会获得我们的尊敬,而后者则成为我们眼里的符号。
也许公司 “不酷” 没什么关系,但 “不酷” 的公司很难获得认同,这是真的。
题图来自 l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