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Google Reader,遗憾;个性化阅读?扯淡!

公司

2013-03-14 18:03

Google Reader 即将被关闭,谷粉哀鸿遍野。

至于 Google 为什么要关闭 Google Reader,坊间已经流传出了诸多解释:不接地气、只会亏钱、大势所趋等等。于我而言,Google Reader 的离去确实是一件颇为遗憾的事情,它对于喜爱阅读的人(或者被迫要大量阅读的某行业从业者)而言,是一款能为 “业界良心” 这个词定义的产品。

如果这是大势所趋,我们能做的恐怕只有深情感慨和用力地黑,以及深入思考一下,这个 “趋势” 究竟是啥。

不难发现,这里的趋势指的应该是 “个性化阅读”——它指的是根据读者的行为习惯和阅读经历为之 “定制” 内容。这种模式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行为来进行自我调整,让用户更多地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过,我认为——

个性化阅读?扯淡!

之所以扯淡,一大原因就是——我们根本无法定义什么叫 “个性化阅读”,就像我们很难想象什么叫 “非个性化阅读” 一样。

举例

我是一个电影爱好者,我在闲暇时最爱做的事就是弄点吃的然后开始看片。我有区别于他人的阅片喜好,也具备一定的业余鉴赏能力,因此于我而言需要进行 “筛选” 的不是为自己推荐新片,而是选择哪些新片是我绝不会去看的。那么我是否需要借助一个 “个性化推荐电影系统” 来帮我推荐新片呢?

或者说,我为什么需要?

“个性化 XX” 机制的有效性应该是借助强大的数据采集、分类和提取技术,根据以往的数据为我这个服务对象赋予各种 “关键词”,假设在我的阅片历史中发现了 “动作、丧尸、cult、美女、昆汀塔伦蒂诺” 等高频关键词,然后再针对这些关键词为我推荐影片。样本越大,精确度越高……

等等,“精确度” 是个什么意思?是指能够准确地预测我喜好的影片,且不说这种做法是否足够科学、其背后的评价机制是否有效,就算它科学有效,这是不是意味着 “我只喜欢看同一类影片” 呢?另外,假设这种机制充分地科学有效,系统又是否能够利用无限多和无限精确的数据为我创造一部 “我最喜欢的电影” 呢?

不科学。

我为什么阅读?

回到主题。和前文的举例不同,每天网络上的文章更新量是要远远大于电影的,所以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似乎更需要一些帮助。Google Reader 是一个不错的工具,它能帮我推荐我比较关注的文章源。

因为工作原因,我需要经常去关注某些网站,于是 Google Reader 这类工具能够为我节省许多时间和步骤。我进行 RSS 订阅的确是在尽可能地追求阅读个性化,不过这种个性化不等于今天我们所说的 “个性化阅读”。我筛选的是文章源,而不是文章本身。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是由用户在进行筛选,而不是某个系统。

如果是出于工作需要,我可能需要鉴别文章的可读性和可信度,不过这个过程我能够完成,事实上这种功能是其他 “个性化阅读” 应用不可能完成的——它只能推荐和我之前阅读的文章相 “类似” 的,而不是 “我需要” 的,也不一定是 “我喜欢” 的。

这么说来,我们似乎只有在娱乐的时候会借助这些工具,而且是对本不怎么喜好阅读的用户而言的娱乐。如果我们探讨的是这种应用本身,倒没什么太多值得讨论的,但如果这种阅读习惯变成了一种趋势,就另当别论了。

我们是达到了多高的文明程度,能够普遍将阅读文章变成下里巴人的 “娱乐”?我们又是懒到什么程度,选择放弃自主的阅读?

eat

 

我们想要的,可能就是这样的未来。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