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Tizen 会不会走上 Symbian 之路?

公司

2013-03-18 14:32

Tizen 手机还没有开卖,三星移动部门执行副总裁李永煕在上周五才宣布第一款 Tizen 手机可能 “8 月或 9 月 ” 发布。这个时候谈论 Tizen 的命运似乎为时过早。

但是 Tizen 跟 Symbian 太像了——

如出一辙

Tizen 和 Symbian 的前身都是多年成熟的作品。Symbian 前身是 EPOC(Electronic Piece of Cheese),Psion 成立于 1980 年的操作系统,多用于 PDA 设备;Tizen 前身是 LiMo,是厂商与 Linux 开源社区合作的结果,LiMo 是三星与 EFL(Enlightenment Foundation Libraries,嵌入式 GUI 操作系统)项目组、尤其是 Linux 著名开源软件工程师 Carsten Haitzler(现为 Tizen 架构师)合作多年的操作系统。

Tizen 和 Symbian 是大厂商参与后,才获得新名字的。Tizen 前身是 LiMo,在 2011 年 9 月英特尔离开 MeeGo 加入 LiMo 项目后,LiMo 改名为 Tizen。Symbian 是 1998 年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和 Psion 共同成立的公司,公司名为 Symbian,独立于厂商之外,有自己的产品路线图。

Tizen 和 Symbian 都有众多厂商支持。Tizen 的硬件支持厂商有三星、华为,Tizen 协会董事会公司 12 家:三星、英特尔、富士通、华为、韩国电信(KT)、中兴、日本 DoCoMo、法国 Orange、松下、SK 电信、美国 Sprint、英国沃达丰。后续可能会有更多厂商参加。Symbian 成立之初就有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支持,后续有松下、西门子、三星、联想、ARM、TI 加入。直到 2010 年三星退出 Symbian 后,悉数散尽。

Tizen 和 Symbian 都成为某家公司的代名词。Tizen 设备目前还没有开卖,但大家一谈到 Tizen,就谈到三星,虽然它是与英特尔合作的产物,现在还有华为作为硬件支持商。Symbian 公司 1998 年成立之后,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松下、西门子、三星、联想都推出过 Symbian 手机(外界认为第一款 Symbian 智能手机是 2000 年面市的爱立信 R380),但 2002 年诺基亚辉煌之后,尤其是 2004 年 Psion 出售 Symiban 股份之后,诺基亚掌握塞班联盟(诺基亚 47.9%,爱立信 15.6%,索尼爱立信 13.1%,松下 10.5%,西门子 8.4%,三星 4.5%),人们只识 Symbian 为诺基亚,而不知其余厂商。

Tizen 和 Symbian 的背后大佬都是硬件厂商。与 Android 背后的 Google 公司不同,Symbian 和 Tizen 的背后大佬都是硬件厂商,Symbian 的后台是 “塞班联盟”,由硬件厂商组成,后有电信运营商加入,由于 Psion 是一家欧洲公司,诺基亚在展开合作时有天然优势。Tizen 的后台是三星,加上华为;“Tizen 董事会” 有芯片、运营商和厂商,但真正有吸引力的是三星。

Tizen 和 Symbian 均被赋予革命者的形象。Symbian 诞生的时候,一开始就加入无线通信,比 Palm 和 Windows CE 在通信方面有先天优势,与立志把手机做成电脑的 Windows Mobile 不同,Symbian 为手机而生。Tizen 现在如此受人关注,同样是外界(主要是运营商)希冀它成为丰富的选项之一,从 Android、iOS 中抢夺过份额。

能否繁荣?

Symbian 能走向繁荣,与诺基亚的硬件实力分不开。当然,亲自葬送 Symbian 的也是诺基亚,其失败原因正是苹果成功原因:软件生态建设。从硬件销售角度看,诺基亚做 Symbian 深知一点:便宜货是销量最大的,可以用来攻占市场;高端产品可以吸引粉丝,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品牌溢价;中档产品起过渡作用。

这里讲远一点?诺基亚为什么不选择 Android?根据我了解到的消息,2010 年 9 月埃洛普出任诺基亚 CEO 之后,考察了诺基亚内部秘密项目 Maemo、Google 的 Android、微软的 Windows Phone(那一年刚从 Windows Mobile 改过来)。当初弃用 Maemo 的原因,是因为诺基亚内部盘根错节,难以力排众议;放弃 Android 的原因,是因为 Android 做不到千元以下,而且不能获得主导权。即 Android 不能满足诺基亚高中低端产品丰满布局的要求。

Tizen 能不能走向繁荣?现在的消息太少,我们难以下判断。但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上周五出现 Tizen 消息后,大家都很关注 Tizen 手机发布的时间。另外两个消息没有那么引人关注:一是李永煕讲 Tizen 主打高端市场;二是 Tizen 协会一名负责人在媒体采访中告知第一批 Tizen 用户会有 “几千个” 应用可以使用。

这两个消息决定了 Tizen 未来的走向:主打高端市场,重视软件生态建设。分析这两个策略:主打高端市场,可以树立品牌形象,但对出货量不利。诺基亚第一款 Symbian 智能手机 7650 国内售价 5000 元以上。但诺基亚当初与 7650 搭配的,是低端的 3650。后续的机型基本也是高中低搭配发布。三星早期打造 Tizen 高端手机,是精力有限使然,但如果三星无法在战略层面投入更多资源,何谈 Tizen 兴隆?

再来看软件生态建设。一开始能够注意到软件生态建设的重要性,避免了重蹈 Symbian 之覆辙,但时过境迁,如今 Android 和 iOS 已经非常成熟,“几千” 对于几十万的 Android、iOS 软件生态来说,九牛一毛。当然,万事开头难,从这个角度看 “几千个” 也不是小数目,那么后续发展动力呢?我们可以认为这几千个应用要么是三星合作伙伴的支持,要么是三星通过利益置换诱惑著名开发公司换来的。那么之后呢?我们现在看到了 Windows Phone 依然面临着应用数量不足的抨击,英特尔做智能手机也只能架一层翻译器来编译 Android 应用。而任何一个生态的繁荣,在于众筹式的普通开发者的加入和推进,Tizen 走高端路线,设备销量起不来,对开发者就会一直没有吸引力。这里尚且不谈 Firefox OS 与 Ubuntu 可能会在将来分流开发者精力。

另外还要看执行力。这就不得不谈到英特尔这个伙伴。英特尔在手机操作系统方面的努力一直不死心,先是跟诺基亚联合开发 Meego,现在与三星联合搞 Tizen。早前搞 Meego 的时候,对外宣称强强联合,但双方实在太 “强”,谁也不服谁,光妥协、整合就耗费大量精力,而彼时 Android、iOS 正在风起云涌。此番与三星合作 Tizen,双方能否合作愉快值得期待。比较 “幸运” 的是,英特尔现在在智能手机领域处于弱势一方,三星处于强势一方,合作中三星的话语权更大,执行阻力应该小于英特尔与诺基亚的合作。

是否衰败?

假使三星在 Tizen 进行战略投入,合作伙伴也鼎力支持,应用生态健康发展,硬件设备除高端机器外逐步发布中低端机器(三星有这方面的实力,其在 Android 的成功也得益于此)。那么,Tizen 繁荣之后,是否会走向衰败?

这里不讲哲学层面的 “衰败”,因为科技领域任何一个公司都是各领风骚十数年、数十年。你看如今移动浪潮革掉了多少企业的命。

我们讲在 Tizen 如日中天的时候,它会不会如 Symbian 一般作鸟兽散,很快衰败?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待到 Tizen 如日中天之时,三星必是另一副苹果派头:硬件实力一流(市场经过几年优胜劣汰,摆脱残酷的出货量竞争后,它在未来将致力于硬件创新),软件生态一片繁荣(这是定义 Tizen 成功的重要指标)。这个稳固的生态是经得起多年竞争的。

那么其他硬件厂商会不会离三星而去?当然。大树之下,寸草不生。硬件厂商与三星是直接竞争关系,除非三星与其同盟协定利益互不侵犯,一方做高端,另一方只做低端,否则利益竞争在所难免。但这种联盟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弱不禁风。三星也没有 Google 开放的气量——其实本质是核心商业模式不同。

所以在合作模式中,与其说 Tizen 是一种联盟,不如说它是一个反派同盟,反 Android 的同盟。加入 Tizen 是一种态度,告诉 Google:手机操作系统的选择不只有 Android,Tizen 也是备选项。以此削弱 Google 对 Android 的话语权。

一旦 Tizen 势成,除了对运营商,对于其他硬件伙伴是不利的:给三星当炮灰。天下大家一起打,天下三星一家分。这一点无论是参与方还是 Google 应该都看得比较清楚,所以 Tizen 这个奇怪的产物,只有在这个时代才会出现。

当然,未来十年,我们丝毫不怀疑有颠覆性的创新系统出现,但它的诞生地可能不是手机界,有可能是其他平台,比如已经看到雏形的 Google Glass、智能手表、汽车中控系统。我们知道,电脑磁盘的颠覆性创新——闪存是诞生在医疗领域。未来移动 OS 可能也是诞生在手机之外。

 

题图来自 badahub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热爱设备,对数据敏感,崇尚新闻专业主义。致力于90度栏目建设。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