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对在线评论的新实验
上周,值新教宗上任之际,纽约时报在线版对一篇相关报道下的评论区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实验。
据 Nieman Journalism Lab 的报道,读者在发表评论之前,需要在分为四个象限的方块中选取自己的立场,这四个象限包括:积极+淡定、积极+惊讶、消极+淡定、消极+惊讶。
评论框上方明确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觉得 Pope Francis 会对天主教会的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
此外,评论还对字数进行了限制,由以前的 800 字符减少到 100 字。
通过新型的评论系统,读者可以方便地以倾向性过滤观点,而不仅仅是类似亚马逊评论区中以 “是否有用” 来划分积极抑或消极。
由于没有提供中立的选项,用户必须发表具有倾向性的评论,那些平庸的无病呻吟将不会出现,这一做法将有助于提升观点的水准,从下方的评论来看,这一做法的确奏效。
纽约时报互动新闻助理编辑 Marc Lavallee 表示,这种形式的评论系统有助于鼓励读者留下自己的观点并发掘到别人的评论。不过也正如纽约时报互动新闻责任编辑 Sasha Koren 所说,这种评论系统只适用于特定情况——报道可能得到大量的反馈。
作为 Web2.0 时代的产物,评论机制让读者不再单纯是内容的浏览者,它弥补了传统媒体的在传播反馈环节上的不足。与此同时,它作为重要的沟通交流的手段,对培养沟通氛围、活跃站点以及增强读者黏性等方面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评论的重要性,评论不是文章的依附物,而是读者与作者的讨论,是文章内容的延伸,是思想火花的孕育之地。
但是现有网媒的评论系统仍然具有很多缺陷,评论的地位仍然低下,同时也不利于讨论的展开。比如读者与读者的交互比较滞后、高质量的评论利用率低,对于大站点的热点新闻,评论动辄成千上万,精华评论很容易淹没在无意义的只言片语中。不少媒体也试图做一些尝试,如 BBC 评论区的 Editors’ Picks——通过编辑手工过滤引导,的确提升了评论的价值,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无意义的灌水,但这很难反映意见的走向,更多只是代表编辑个人的意志。
而纽约时报这次对评论系统颇为激进的探索和实验,展现出一家百年的传统媒体对待读者评论开放的态度以及创新的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