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打车神器

公司

2013-04-25 11:40

最近在杭州出差,要赶飞机回北京时朋友用快的打车帮着叫了出租车,还挺自豪地说这是 “神器”,当时我还怀疑这东西的效果,没想到第一时间就有了司机的回应:车一会儿就到。

上车就跟这司机聊上了。令人新鲜的是,他的方向盘旁边架起了一个支架,上面托着一支 iPhone,一有发单就会广播出来,原来这就是他的新工作设备。据这位师傅介绍,在杭州,超过半数司机都装了这个应用,令人惊讶。没想到这个群体对移动互联网科技的运用已经这么娴熟了,以往我觉得司机大叔不会用智能机、不会玩 App。然而现在,一个城市的半数以上出租司机都用上了同一款移动互联网产品。其实驱动力很简单也很强烈:就是它能让他们挣到钱。

离开杭州,飞回北京,特意留意了下,我在北京坐的这辆出租车也有这么一套工具了,司机装了摇摇招车和嘀嘀打车。相隔很远的两地,都采用了这样的新工具,不免让人产生一种突然碰到流行趋势的感觉。普及时间才几个月,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打车应用如花开。这应用除了能让你打到车外,服务还是免费的,尚未向顾客或者司机收费。而以往在北京,打专门的叫车热线电话,得多加 5 块钱叫车费。

这类应用大体的运作原理是,乘客通过应用来发单订车,可以有多个出租车司机抢单。一般是周边的司机会抢单过去,路程远的车抢单则少。

司机师傅提到在推广的早期,应用推广者在机场、车站等师傅密集的地方教他们下载应用。在一个城市,如果用户与司机都多了,就会形成马太效应。而资本进入则可能会在短时期内支持大规模地推,覆盖大量的出租车司机,然后让消费者从线上也下载这个应用。

杭州司机师傅和我讲了他所观察到的乘客的预订行为:很多乘客预定的是稍后一两天的车,或者是人在偏僻点的地区以及上下班高峰期着急通勤时会叫车。如果在市内,他较少抢单,因为需求量足够了。

有趣的是在杭州,我发现电台里也开始讨论打车应用了。新闻评论节目说,出租车通过应用被预订后,在路上就不会停下再拉其他乘客了,一些站在马路边打车的乘客看到这样不拉活的情况就会投诉。我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个应用模式制造出一个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市场——通过信息的流动,让供求匹配优化。它们提高了出租车的运营效率,也提高了司机的收入。

评论节目最后将这事归为监管缺乏。其实通过技术来解决打不着车的问题,会改变或颠覆旧有的模式。未来也许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我们打出租车的行为与现在的行为大大不同,而打不着车的,原先就有各种其他原因,不用较真。像帝都北京,监管也没解决打车难的问题。以后装个叫车神器作为日常必备品,依靠技术力量,这比寄希望于 “监管” 靠谱多了。有些做节目的,不了解市场的力量,太依靠另一只手的监管了。

至少我所在的北京,政府已经开始管理了。这些创业的移动互联应用,怎么与出租车这个传统行业融合而不产生排异反应,后续值得关注。

 

题图来自 mercadolibre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技术是人的欲望的延伸。研究复杂技术,研究复杂人性。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