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新闻业:这是最坏的年代,也是最好的年代

公司

2013-05-10 17:23

实体书店受到冲击,纸媒受到冲击,互联网仿佛一阵龙卷风袭来,你看到纸张纷飞,却抓不住只字片语。广告形式转变,报纸不再吃香,报社破产,公民记者兴起,传统新闻业自然地受到冲击。来自 PaidContent 的报道称,仅这个星期,纽约邮报就进行裁员,村声杂志也裁员。

看起来,投身新闻业,这看起来是最坏的年代。

Ann Friedman 曾是杂志《GOOD》的编辑,去年被解雇,因为这本杂志决定转型为用户自产内容的社交网络。但 Ann 依旧对新闻业怀抱信心,在她看来,这也是最好的年代。她在《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上撰文论证了这个观点

  • 报道者能接触到更多资源:社交网络和其他工具使记者更容易接触到采访对象。
  • 消费者拥有更多接触媒体的途径:信息的接受者、传播渠道也十分重要,记者的报道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人群。
  • 记者与读者互动:报道能得到更多反馈,从而得到改进。
  • 乱世出英雄:通向专业成功的传统路径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创造和尝试,这也给了更多人机会。

我们可以看看国内的情况,报纸已不如往日风光,尽管收益颇丰,但传统机制遗留下来的冗员问题难以得到解决,而新媒体的冲击令以往坐享其成的广告业务面临危机。很多媒体人都纷纷在新媒体上寻求出路。

由于一开始就进入传媒业,所以我微博上关注的基本都为新闻从业人员。在公知盛行的年代,也许应该把他们定义为传播学中的意见领袖,我们会发现其中不少来自媒体圈。纸媒衰落,但这群人依旧可以靠着积累下来的资源,进行爆料和信息引导。不过,很多时候他们做的已不再是新闻。

对于想做新闻的人,互联网提供了途径。一种是消息收集型,如 @互联网的那点事,就是靠着积少成多,成为一个信息的聚合站,又如微信上的 “小道消息”,靠的则是内部爆料。

另外一种则更像传统媒体报道:调查报道、深度报道。其实这类似于天涯的八卦,当新闻事件出来后,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网上零碎的消息,一旦有人将这些消息集合,那它可以说是一篇汇集各方观点的粗糙报道。如有人能用专业的手法进行加工,再进行实地调查或采访,加强其真实性和客观性,则可成为一篇专业报道。

新闻的形态也更多样化,文字不再是唯一,图片、视频、截图留真相,使报道更为生动,阅读更为轻松。担心人们读不下长文章,那就分几部分,慢慢发。在发布途径上,博客、长微博、微信,都是不错的选择。

不可避免地,便要说到怎么赚钱。在吸引那么多眼球的情况下,媒体人有的是机会进行商业化,前提是不危害新闻真实。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轻功练不好,就要内功深厚,如果你做不到快,那就要做深。而在中国,为了让你的信源更丰富,视野更开阔,学好英语是必须的。

我们不像桑德拉,有资深记者的鬼魂给我们线索和爆料,但我们不缺新闻。即使纸媒不再,新闻不死。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我最怀念的,不是那些终将消逝的东西, 而是鸟鸣时的那种宁静。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