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 入华,狼还没来
历经屡次推迟,亚马逊 Kindle 入华终于捅破了最后一层玻璃纸。
去年 12 月 13 日,亚马逊中国 Kindle 书店正式上线,用户可以在 iOS 和 Android 平台设备上阅读;今年 4 月 19 日,亚马逊云存储服务 Cloud Drive 上线;5 月 4 日,亚马逊上线 “亚马逊应用商店”。如今内容、云服务、应用程序商店皆已落地,亚马逊意图在国内复制的生态系统唯独剩下硬件这一个缺口。
诞生于 2007 年年底的 Kindle 并非电子书阅读器的鼻祖,索尼、iRex 等公司早有电子墨水阅读器,非电子墨水产品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然而,真正激活电子阅读市场的不是那些先行者而是亚马逊。
为了让大众能够接受数字阅读的概念,亚马逊一方面不断提升阅读体验——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购买书籍、在不同设备间同步阅读进度和笔记,甚至可以使用免费 3G 服务。另一方面,为了促使出版社与之合作,亚马逊起初甚至选择高价购入电子书,然后以 9.99 美元的低价出售给读者。除此之外,亚马逊通过广告补贴不断地硬件价格。通过在内容、渠道、终端上的精耕细作,仅仅四年多的时间,亚马逊便成功地激活了美国电子书市场。2011 年 5 月 19 日,亚马逊宣布平台上销售的电子书总量超过纸质书。
尽管姗姗来迟,但亚马逊依然被业界视为最有希望激活中国电子阅读市场的力量。Kindle 中文商店目前已拥有近 4 万本书籍,这一体量对于国内任何电子书销售者来说都是压倒性优势。此外,背靠电子商务平台,在苏宁进行线下销售,亚马逊无须担心渠道和用户数量问题。借力 Kindle,在这个群龙无首的市场中,亚马逊的竞争力将大大提升。
但这并不意味着亚马逊就没有短板,内容排版不够精良、依赖内容销售的商业模式……而内容资源的构建正是亚马逊入华最大的阻力之一:如何适应国家政策与水土,如何定价与推广,如何调动出版商和作者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一个内容与消费的良性循环,成为摆在亚马逊中国面前最大的难题。
应该说,849 元的定价一点也不便宜, 599 元的传闻更是给用户造成一定的心理落差。更悲剧的是,Kindle Paperwhite 距发布接近一年,眼看新款产品就即将发布,时机不利。 不过好在,Kindle Paperwhite 只是一个端倪。
对于眼下国内的数字出版业而言,还远没有到谈论所谓平台、渠道、内容和终端全方位之争的阶段:尽管产业链各个环节都不乏参与者,但优质内容的缺乏、对盗版的忌惮以及产业链整合能力的缺失,中国的电子书市场的商业规则仍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亚马逊 Kindle 的破局并不意味着 “狼来了”,它或许能成为亚马逊教育读者和出版社的一堂公开课——无论是亚马逊还是其他竞争者,没有人希望读者手中的阅读器只是一台充斥着盗版电子书的 “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