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历史上,主机游戏从来就没便宜过

游戏

2013-07-03 17:45

主机游戏花钱的大头其实并不是主机本身。在漫长的生命周期里,购买游戏拷贝会花掉比主机价格多得多的金钱。在我们关于 Xbox One 与 PS4 的讨论之中,游戏的价格也是重要的因素,至少玩家们对 Xbox One 的游戏定价不太满意。游戏主机已经发展到了第八个世代,游戏拷贝的价格难道从来都没有便宜过吗?

Ars Technica 历数了 30 年来主机游戏拷贝价格的变化。从变化的曲线上看,似乎这么多年,主机游戏的价格一直都是这么贵的。

统计过去这么多年的游戏价格其实有点麻烦。游戏拷贝的介质从盒装变成光盘,很多游戏没有建议零售价,而且随着一款游戏寿命的消耗,新游戏的成交价格也是越来越低的。更何况,三十年过去,通货膨胀也成为了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

统计将游戏首先分成盒装和光盘两个大类,然后按照内容分成动作、冒险、打斗、赛车、角色扮演、射击、体育还有其他几个类型,价格来自官方广告公示的价格。另外,结合发售是假的限制,统计排除了一些清仓甩卖的游戏,也排除了这几年在在线服务中打折销售的数字版游戏。

Average-price-for-new-games-carts-640x455

盒装时代

1982 年,Activision’s Tennis 的拷贝卖 19.99 美刀,听起来很便宜,但这个价格在今天的经济条件下相当于 48.18 美元,并不便宜。8 位机时代来临的时候,游戏的价格也保持着稳定。1988 年,NEC 的游戏定价看起来比 6 年前雅达利的游戏更贵,但考虑通胀因素之后,他们的价格都徘徊在 60~80 美元的范围内。

但是 16 位游戏机开始出现的时候,游戏价格突然开始暴涨。1990 年,一份 “Strider” 卖 67.95 美元,这个价格在今天相当于 120.95 美刀。1992 年,像《最终幻想 III》和《街头霸王 II》之类的大牌游戏能买到 69.99 美元,相当于如今的大概 116.18 美元。

到了 1996 年,随着零售商开始脱离 16 位游戏机生态和像 32X 与 Jaguar 这样的游戏机,游戏拷贝的价格大幅回落。但是随着 1997 N64 的发售,高价游戏卷土重来。在这个背景下,最后几款超级任天堂主机的游戏买到了很夸张价格,超级任天堂《玩具总动员》卖到了 79.99 美元,这是 1997 年全年最贵的游戏。

进入 2000 年,盒装游戏日渐式微,但因为拷贝的成本,零售商不大可能把价格压得太低。那一年,在沃尔玛买一张《恶魔城:黑暗遗产》要花掉 79.97 美元,而一张全新的 PS2 游戏光盘可能只要 50 美元。光盘时代正式来临了。

Average-price-for-new-games-discs-640x462

光盘时代

但是游戏机光盘时代的到来其实没有给玩家们带来立竿见影的好处。1996 年,土星和 PS 的新游戏拷贝都卖 59.99 美元,像《VR 战士 2》甚至卖到了 69.99 美元。这个价格在今天相当于 103.59 美元。不过之后业界竞争越发激烈,成本也越来越低,到了 1997 年,已经很难见到超过 49.99 美元(今天的 $70)的游戏光盘了。

到了 2003 年,游戏光盘的价格普遍保持在 40 到 50 刀,这其实意味着通胀正在让游戏越来越便宜。2006 年,Xbox 360 和 PS3 的新游戏价格统一调整到了 59.99 刀,但是实际上,2006 年 59.99 刀的价格要比 1997 年 49.99 刀还要略低一些,而且新游戏打折的速度越来越快。

基于消费者实际买到的价格,过去 10 年主机的游戏光盘价格实际上非常稳定。最高大约 60 刀,一般折扣价格大约在 45 到 50 刀。根据通胀因素折算之后,光盘游戏比当年盒装游戏其实便宜多了。

但是,光盘游戏的零售版本无论如何也不会比数字版更便宜。因为省去了运输成本与介质成本,今天,几乎所有的纯数字版游戏的价格都不会超过 20 刀。相对于普通游戏拷贝,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环境和更灵活的销售方式可能会导致游戏的价格波动更剧烈。

网络越发普及,速度越来越快,在可见的未来,恐怕数字版游戏将成为主流。但是鉴于现代游戏产品的开发成本迅速膨胀,开发商们给数字游戏提价也不是不可能。但总的来说,现在买游戏比以前还是便宜多了。

 

题图来自 Gamestop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Geek地生活,文艺地思考。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