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世界 500 强有美国公司的美国梦,那中国呢?
上周发布的财富世界 500 强排名里面,中国上榜公司的数量仅次于美国成为了排名第二的国家。当然,除了金融行业的利润丰厚,央企的霸气十足,通过这份榜单的数据比较,也可以看一下我们的科技公司到底如何?虽说,这份榜单没有办法概括国内整体的科技行业,但是如果从世界范围来进行横向比较的话,多少还是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为了行文的统一,这篇文章讨论广泛意义的科技公司,主要涉及了电脑、电信、软件、互联网、消费电子、半导体等领域。)
从整体数量的比较来看的话,美国公司 132 家上榜企业中,属于上述类型的科技企业数量达到了 13 家,占比接近 10%。日本企业上榜总数为 62 家,科技企业达为 9 家,占比为 14.5%。韩国企业总数为 13 家,符合条件的是 4 家,占比为 30%。台湾上榜的企业有 6 家,其中 3 家科技公司,比例为 50%。大陆上榜的科技企业为 6 家,所占比例约为 6.3%。这 6 家按照排名依次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华为、联想和大唐。(详细名单,请见文章最后,已经按照排名整理成表。)
根据列表,可以进一步看到,进入前 100 名的综合排名中,美国科技公司有 5 家,日本有 4 家,韩国有 2 家,台湾与大陆各 1 家。
而通过这张榜单,也向我们展示了更多有意思的数字。
1. 55% VS 6.12%
先来看下这两个数字,55% 与 6.12% 。
根据之前国内的媒体报道,9 家中国金融企业占到了全部上榜中国企业利润总和的 55%。
那么,中国的科技企业利润所占比例是多少呢?我进行了试算,答案是 6.13%。而美国的情况则是,科技企业的总利润占到了上榜公司总和的 19.13%。
世界 500 强榜单,中国与美国在金融业与科技业的利润比例
55% vs 6.12%,这样的比较显得多少有点尴尬。而这 6.12% 的数字里面,老大哥中国移动贡献了将近 8 成的利润,如果去掉它的部分,其余 5 家企业的利润总和占比只有可怜的 1.5%。
显然,向中国企业届输出了柳传志,任正非,狼性文化,拥有可以说目前中国企业中数一数二的全球化运营管理经验和大批优秀的 IT 人才的科技企业们,在金融机构庞大的利润面前,显得 “不值一提”,这是一种现实,还是一种讽刺?这到底是经济制度的体制原因,还是行业特性的原因,抑或是企业个体的内部原因?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欢迎大家讨论。
2. PC 时代与后 PC 时代的霸主们
老崔当年唱的:不是我不明白,只是世界变化太快。
模拟电路时代的产业霸主——日本 5 虎,代表 PC 时代的微软与 Intel,PC 品牌商 Dell、HP 以及联想,以及现今引领世界的美国互联网公司,苹果以及韩国的三星。相较于源源不断赚钱的能源和金融产业而言,科技产业的波动幅度之大,让人感慨。
根据这份入选进名单的企业来看,电信产业的中位平均利润率为 4.89%,PC 产业的中位数为 1.77%,台湾的代工厂商的利润率中位数为 2.33%,而日本的 4 家上榜的消费电子业巨头的利润也就是在 1% 上下浮动(夏普更是巨亏,利润率为 -22.15%)。
行业的起伏从模拟电路到 PC 时代,从 PC 时代跨到因特网的新经济时代,从软件服务产业到社交网络时代,除了美国的企业一直屹立在浪潮之巅之外,不断冒出新的企业挖掘出新的利润增长点外,其他各个国家的企业也就是各领风骚数年而已。换一个角度来看,单位员工所创造的营收,可能更能说明这个问题。
上榜科技企业单位员工所贡献的营收
The Next Big Thing 在哪里?没有人能够说的清楚。而我们的科技企业该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市场,存活下来?中国的市场需求是否可以早造就下一个引领潮流的世界级科技企业的诞生?让我们来看接下来的一个数据。
3. 苹果产业链:200 万美金 VS 10 万美金。
将 Fortune Global 500 上榜的苹果系的供应商,所列如下进行比较。供应链体系里面,下游的几家公司的盈利状况总和也不及苹果一家的多。当然,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这些供应商的客户并不只有苹果一家。但是总体来说,苹果对他们仍然具备了较大的影响力。
富士康的营收中有 4 成来自于苹果,我们姑且也按照人数的 40% 来划分,根据排行榜公布的数据,鸿海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 130 万人,也就是说大概会有 52 万左右的员工为苹果服务。
苹果的总员工数为 7.6 万人左右。如果两者相除,意味着大约 7 位富士康的员工服务于苹果的 1 位员工。
而从单位员工贡献的营收(参看前面一张图表)来比较的话,1 个苹果员工创造的收入为 200 万美金,而 1 个富士康的员工创造的平均年营收为 10 万美金。
几十万、100 万的来自于湖南、四川、河南等地的农民工子弟们,三班倒的像个机器人一样服务于东南沿海、西部地区的代工厂。而这个世界的另一端,产业链上游,位于库比蒂诺、山景观、帕洛阿托的员工们,沐浴着加州的阳光,呼吸着全世界最自由的空气,吃着五星级大厨的各地美餐,用技术去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未来世界。彼岸的人在唱歌跳舞,彼岸的另一边的人在争相着跳楼。
纯粹冷冰冰的数字比较都显得毫无意义与建设性。但是在今天,当我们再提起富士康,提起过往的那些同胞们,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在于,我们是否有能力为我们的同胞们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更加人性化的弹性上班空间,而不是用纯军事化管理的机器规则去约束以及提高这样的生产效率?
而这个命题的背后意味着什么?我无意去抹黑苹果,抹黑富士康,相反,我很尊敬苹果的锐意创新,改变世界,富士康的弹性生产,快速供应。上面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想简单的怪罪到谁谁的身上。因为上游的客户规定代工厂的最后交货日期,按照契约,你要不要交货?而上游的品牌客户在面临着竞争对手的追赶,消费者快速转变的消费需求,需不需要加快设计与生产的速递?苹果,富士康这些都是规模很大的公司,站在各自的立场,都各有各的道理。然而,如果站在产业链的角度,我们是否就只能在这样的系统循环中认定自己的宿命?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这样的一个系统工程,一个 Ecosystem 是否有改变的可能,这里面难道就没有创造的机遇与可能吗?这些背井离乡的几百万,几千万的农民工子弟们,是否就应该做着这样三班倒的工作,然后回到宿舍,又被一群利用他们这种单调乏味空虚的生活的公司所包围,并美其名曰” 屌丝经济” 的商业模式。
美国有的是天马行空的创新思想,日本有的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韩国也有核心组件的供应链管理。那么我们中国的企业群应该被定义成什么呢?
100 年前的福特汽车做了两件牛逼的事情。一件事情是将汽车的生产过程进行了流水化生产(这里不是指流水线生产本身的好与坏,而是指与以前的生产模式不一样),另一件事情就是让每位员工都能买得起车,从而造就了美国的中产阶级。前一件事情改变了整个产业,后一件事改变了整个社会。
从今天角度来看,我们也理应有这样的雄心壮志。中国的科技企业任重而道远,我始终相信,在不远的未来,科技企业,民营的科技企业,中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将会是这个榜单上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的出现将会带领一部分的中国平凡人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对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只是,我们需要更加地努力。
PS:附表。以下为大陆、台湾、美国、日本与韩国科技公司的上榜名单。我根据排名,整理成表格,方便大家查询。
Country | Company | Rank | Rev($B) | Profits($MM) | Employees |
韩国 | Samsung Electronics | 14 | 178.6 | 20.6 | 236,000 |
美国 | Apple | 19 | 156.5 | 41.7 | 76,100 |
台湾 | 鸿海 | 30 | 132.1 | 3.2 | 1,290,000 |
日本 | Nippon T&T | 32 | 128.9 | 6.3 | 227,150 |
美国 | AT&T | 34 | 127.4 | 7.3 | 241,810 |
美国 | Hewlett-Packard | 43 | 120.4 | -12.7 | 331,800 |
美国 | Verizon Communications | 48 | 115.8 | 0.9 | 183,400 |
日本 | HITACH | 54 | 108.9 | 2.1 | 326,240 |
韩国 | SK Holdings | 57 | 106.3 | 0.9 | 78,593 |
美国 | IBM | 62 | 104.5 | 16.6 | 466,995 |
大陆 | China Mobile | 71 | 96.9 | 11.9 | 222,431 |
日本 | Panasonic | 83 | 87.9 | -9.1 | 293,732 |
日本 | Sony | 94 | 81.9 | 0.5 | 146,300 |
美国 | Microsoft | 110 | 73.7 | 17 | 94,000 |
美国 | Amazon | 149 | 61.1 | 0 | 88,400 |
美国 | Dell | 165 | 56.9 | 2.4 | 110,050 |
大陆 | 中国电信 | 182 | 53.4 | 1.1 | 488,113 |
美国 | Intel | 183 | 53.3 | 11 | 105,000 |
日本 | Fujitsu | 186 | 52.8 | -0.9 | 170,000 |
美国 | 189 | 52.2 | 10.7 | 53,861 | |
美国 | Cisco | 220 | 46.1 | 8 | 66,639 |
韩国 | LG 电子 | 225 | 45.2 | 0.1 | 86,697 |
日本 | KDDI | 233 | 44.1 | 2.9 | 20,238 |
日本 | Softbank | 257 | 40.7 | 3.5 | 24,598 |
大陆 | 中国联通 | 258 | 40.6 | 0.4 | 218,598 |
美国 | Oracle | 294 | 37.1 | 10 | 115,000 |
日本 | NEC | 295 | 37 | 0.4 | 102,375 |
美国 | Sprint | 310 | 35.3 | -4.3 | 39,000 |
大陆 | 华为 | 315 | 34.9 | 2.4 | 150,000 |
台湾 | 广达 | 321 | 34.4 | 0.8 | 121,917 |
大陆 | 联想 | 329 | 33.9 | 0.6 | 35,026 |
大陆 | 大唐 | 376 | 30.4 | -0.1 | 103,822 |
日本 | Sharp | 383 | 29.8 | -6.6 | 50,647 |
台湾 | 和硕集团 | 384 | 29.8 | 0.2 | 177,948 |
韩国 | LG Display | 447 | 26.1 | 0.2 | 55,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