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移动社交网络:MSNS

公司

2009-07-07 09:00

by kkk@ifanr , newkhonsou@twitter

移动社交网络 (MSNS)

上个世纪,IT 界最牛的 M 开头的词,是 Micro。今天,则是 Mobile。
上个世纪,IT 界最牛的 S 开头的词,是 Soft。今天,则是 SNS。

这两个牛词两者结合起来呢?就是移动社交网络:MSNS

Mobile SNS 的概念已经有了,但是大家还是局限于手机上的 SNS 应用,却没有多少人反过来想一下:把现在手机上的地址簿 SNS 化。

而 Palm 通过协和,已经把这种可能性摆在了眼前。

image

和中国不同,日本(欧美的大多数国家似乎也是一样)的手机销售是契约模式。你需要和运营商签订一个合同。这意味着你需要提供自己的有效身份证件。
换句话说,一个手机号码,对应的是一个真的不能再真的身份。

这个真实身份的关系网的最佳对应,不是 email 地址簿或者 IM 地址簿,而是手机地址簿。Palm 在 Pre 上推出的协和功能,又大大扩展了地址簿。传统的手机地址簿里面,囊括了网络上的虚拟身份。

实名社交网络的超新星 Facebook,是从零开始积累个人信息和关系网的。个人信息全靠自己输入,关系网从 IM 搜索中得到了不少帮助。

但是 Palm Pre 的 Profiles 服务呢?

  1. 他手里有电话号码,等于真实世界中法律上有效的身份 ID。
  2. 有地址簿,包括了最真实的关系网。
  3. 通过协和,又进一步关联了网络的虚拟身份。

还有比这个更贴切,更符合现实的,描述你和你的关系网的数据吗?这是一份所有社交网络服务商最最梦寐以求东西吧?

在必要的隐私控制下,把这一份份关系网连接起来,不是个更激动人心的未来吗?(Facebook 的 ID 能签合同吗?而对于 Palm Profiles 的 ID,这种可能性就很现实了。)

Palm 通过 Profiles 服务把它拿在了手里,却没有 SNS 化!!!

机会

其实苹果的粉丝们说的没有错,第一代 iPod 就是一个缺乏品位的砖头。iTunes Store 救了 iPod。iPhone 也是如此,App Store 今天自己获得利润,还为 iPhone 提供巨大的附加价值。

超越 iPhone 的硬件还不够。Pre 卖的没有缺乏创新的 iPhone3GS 好。
超越 iPhone 的软件近乎不可能。App Store 已经有 5 万个程序,苹果,开发者,用户的生态环境已经形成。

但是,如果 Palm 超越 iPhone 的盈利模式呢???

不是抄袭 iPhone 的旧模式:

iPhone 的升级版 (Pre) + App Store 的 Copy(App Catalog) 。

而是:

具备协和能力的移动设备软件 + 基于手机地址簿的实名 SNS 网络服务

为 iPhone 和 BB 写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iPhone 上,地址簿程序和网络地址簿同步程序都出现过,为 iPhone 写一个更酷的,具备协和云同步能力的地址簿技术上没有问题。iPhone 的推送服务让通知也成为可能。

BB 上类似的程序也不是问题,通知用 email+pushmail 的方式解决,说不定体验还要比 iPhone 更好。

Palm 不用比苹果卖出更多的电话 (其实也不太可能),硬件和软件的时代都已经过去,她在云端抢得先机就可以。让苹果和 RIM 卖出更多手机,甚至提供协和地址簿软件和 MSNS 网络服务为 iPhone 和 BB 加持。卖协和这个概念,让苹果和 BB 销售更多的手机为你创造用户。

最核心的价值:对应真实身份的号码和关系网,在 Palm 手中。

Palm 面前摆着历史的机会:创建第一个移动实名社交网络。

风险
Palm 还在等什么?

法律和隐私上的顾虑是问题。这也是 Facebook 在校园开始流行的原因。
但总的来看个人信息在网络上越来越开放了。以前把 IM 密码提供给第三方是不可想象的,今天我们都信任 Facebook。Twitter 上更给予更多第三方服务授权。(比如 TwitterFeed.com)

阻力还来自一个传统 PDA 手机厂商的视野?他没有意识到这个足以挑战 Facebook 的机会?

MobileMe 推出时,我以为将是手机厂商进入互联网服务的成功例子。现在看来行业之间的鸿沟是巨大的的。苹果已经跨越了一个 (电脑和消费电子产品之间的),却没能跨过另一个 (消费电子产品和互联网的之间的)。

这也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厂商之间概念的抄袭是司空见惯的。今天 Palm 可以抄 AppStore,明天苹果的 AppStore 被别的厂家的 Copy 版挤压,也会再把目光投向 MobileMe。

超越自己很困难。但是,一旦苹果回过味来,把 MobileMe 开放。同时,把虚拟身份整合进地址簿,默认和免费的与 SNS 化了的 MobileMe 同步,而不是 Gmail 或者 Palm Profile。那么一切都结束了。

卖出最多手机的厂家赢。

论坛讨论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移动互联网/苹果/ERP/SAP。 写过:「 iPhone 可有设计哲学」,「领先五年的迷思」,「以前没有 iPhone OS,以后没有 Mac OS」,「对社交说不」,「 MSNS :移动社交网络 」,「云书店,新阅读」⋯⋯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