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活美食送:用物流经验改善吃喝的 “最后一公里”
从家到餐厅之间,隔着一万个懒惰。
在当代都市快节奏生活中,外卖得以成为人们一种新兴的饮食方式。一方面,人们的胃口越来越挑剔,然而另一方面,叫外卖的体验却十年如一日。“肯德基、麦当劳和楼下可送可不送的小店,我们的选择其实不多,可谁不想吃的好一点呢?” 趣活美食送的杨树轶这样说。
三个物流人做外卖
在创立趣活美食送之前,杨树轶、虞阳和巴朕(左一、左三、右一)在 DHL 共事了五六年,而在此前的职业生涯中,杨树轶还拥有 IT 的背景,虞阳则在新西兰开过十几家寿司外卖店。
三个不折不扣的物流人为何能走到一起做餐饮?“我们一直想做一件事,但传统的物流行业已经没有什么机会了,” 杨树轶说,在这个行业中,小资本已经难以撬动大行业,于是他们将目光聚焦于物流和其他行业的交叉领域,而这个交叉领域 “必须把物流、供应链因素” 作为关键成功因素。
2011 年 10 月一天,三人在七棵树打高尔夫时叫了一家外卖,让人郁闷的是,这家外卖送达的时间不仅很长,食物的品相、口感也不好,而拨打服务电话催单的体验也极其糟糕,这件事刺激了三人,他们觉得 “借助物流行业的经验,这个行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经过了几个月的市场论证,三人决定进军第三方外卖行业,“这个市场成长速度快、需求量大、竞争不算激烈。”2012 年 3 月趣活美食送成立。
“做靠谱的外卖配送”
作为第三方外卖服务,趣活美食送的模式是与城市商圈的餐饮企业、生鲜电商进行合作,借助网站和微信平台,以自有的物流团队为周边用户提供送餐服务,通过买入卖出的差价和配送费盈利。以公司为原点,趣活美食送已经覆盖了酒仙桥、望京、五道口和中关村等商圈,合作餐厅数百家。
“第三方外卖成功的核心在于服务,服务的核心在于物流管理。” 杨树轶提到,趣活美食送的服务标准是 “三公里,三十分钟保温速递。”“我们想做成外卖行业的海底捞,靠谱的外卖。”
外卖要做到 “靠谱”,杨树轶认为必须保证三件事:第一,信息透明,也就是用户自下单后可以详细地了解订单状况、配送时间甚至送餐员的详细地理位置。为此,公司为每位送餐员配备了安装了专属应用的 Android 手机,应用承担了双向反馈的功用,一方面它会告知送餐员每一单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一方面实时记录送餐员的地理位置,用于反馈给用户。杨树轶认为,即便送餐时间可能推迟个 10 分钟,让用户有个心理预期也是好的。
其次是送餐交接的标准化,此前有日式外卖经验的虞伊阳将一套严苛的服务标准借鉴过来,包括着装规范、肢体语言、交接流程等等,细致程度往往令用户惊讶。“他有日范儿嘛。” 杨树轶笑着说虞阳。
第三点是外卖的品相保证。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食物的品相和口感,公司配备了诸如具备特制内胆的保温箱、环氧树脂的冰袋、温度记录仪等多种设备,还与餐厅针对特殊菜品设计针对性的配送方案,比如如何将滚烫的沸腾鱼送到顾客面前,如何让果酷的鲜切水果经历了配送的颠簸还存有水珠。据杨树轶透露,公司甚至为送餐的 “最后二十米” 制定了保温解决方案。
物流经验的体现:“最后一公里” 的成本控制
“最后一公里” 是第三方外卖的核心,也是物流经验的体现,它决定了经营的成本。比如同样的人力,不同的物流公司的成本却大相径庭。
杨树轶指出,成本的控制在于调度,调度的核心在于如何用最少的人力最少的路程满足最多的订单。与传统的人为调度方式不同,趣活美食送开发了一套有赖于计算机的智能化系统。这套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并单、连单和始发派单中人为经验产生的空驶碎片和等待碎片问题,为送餐员规划出一套最合理经济的方案。
餐饮的物流中,还不仅仅是路线的问题,菜品的不同种类通常也对物流条件有所影响,比如餐箱的大小、针对性的设备,而这些复杂的因素,智能调度系统都能够做出针对性的反应。
“一般而言,手动调度的并单率能达到 10% 到 20% 就不错了,而通过我们的智能化系统,再订单密集度达到基本规模的情况下,通常可以达到 50% 以上,而且是瞬间完成,不需要人为干预……智能调度系统绝非人脑可以比拟的,有了它,我比你速度快、成本低、人力少、管理轻松。”
事实上,这套智能化调度系统犹如趣活美食送运作的中枢,它连接着用户端和送餐员。当某一用户在电脑活微信上下了单,系统会在半分钟之内将包括派单信息、订单信息、调度信息推送到送餐员的手机上,而送餐员的地理位置、送达时间都会在用户端有所体现。
“我们的送餐员不用动脑子,只要动眼动手就好了。”
杨树轶强调,要做好最后一公里的末端服务,信息系统、智能、个性和轻便的水平必须达到工业级的水准。
谈到中国的餐饮外卖行业,杨树轶表示相比食品结构相似的日餐外卖行业,中国的服务水平相去甚远。“我们希望做一件颠覆行业的事,让全行业采用我们倡导的可回收餐盒,我们将用户支付餐盒的费用变成回收餐盒的费用,把购买 PVC 塑料的钱变成购买优质物流服务的钱,如果这件事做成了,它将推动中餐外卖的行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