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泄漏和 37signals
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过去很多年, 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直是…… 技术?
个人观点,对于大规模的软件开发和维护,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和人的组织。
所以,日本软件企业信奉现场主义:把团队甚至客户集中在一起展开协作。用频繁的会议保持同步。由此发展了一套久经考验的开发方式。
核泄漏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东北沿岸海域发生了 M9 的大地震。而史无前例的强震仅仅是悲剧的开场白:海啸接踵而来。之后,福岛的核电站被破坏,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
虽然原子炉暂时控制住了,但泄漏的放射性物质的影响还在计算中。另一方面,东京人对放射能的恐惧其实已转化为数字。莲舫,一个日本内阁成员说,有些日用品的购买速度是平时的 7 倍以上。而筑地有的店青菜出货却下降为为平时的 3 成。东京有些饮食店的生意甚至减少了 9 成。
外资企业也开始离开东京,以至于一个新词汇诞生了:脱东京。
37signals
37signals 的产出不容怀疑。 Basecamp 是 Small Business 最爱的生产力工具之一。 Rails 也是 Start-ups 快速开发原型的首选之一。 Getting Real 和 Rework 的读者更是遍布全球。
同时,他们还是非常酷的公司。十多个员工分散在两大洲八个城市。而且,地理距离似乎并未影响产出, 37signals 盈利可以让他们可以保持和风投的距离,按照自己的想法组织公司,发展产品。
日本人也不是没有尝试过远程协作。金融危机之前蓬勃的外包中就开始了。但他们的协作方式更多是公司对公司的形式。在网络上复制现实世界的流程:订单变为电子订单,交货变为电子交货,会议改为电话会议等等。可以远程,但真的谈不上协作。
机会
放射性污染让很多人选择离开东京。出门也已经带有风险,街头已经明显要比以前冷清多了。而且,日本管理电力的政府官员说,电力上的限制也许会持续 1,2 年。电车的运行等很多事情都会因此被限制。原发事故对首都圈带来的影响,可能远远没有阪神大地震时来的单纯。
一位日银的审议委员判断,这次灾难对经济活动的抑制可能会长期化。
有人在讨论把企业迁往关西,也有一些公司开始 “在宅勤务”(在家上班)。
这时,像 37signals 那样利用网络整合分布于各处的人做些事的模式,就变得非常诱人: Basecamp 可以让你在线上管理 Todo ,日程,分享文档,展开交流。只要你可以接入互联网,就可以做完整的项目管理。
技术到位
今天,有 Github 来管理代码,有 Heroku 远程部署和调整资源,有 Basecamp 调整团队协作。
而且,这些在线协作工具的列表还能变的更长:
- Google Apps
- Yammer
- Redmine
- Socialcast
- Flowr
- Postreous
- Beluga
- Taskant
结合移动互联网,他们让你随时随地可以展开工作:无论是正襟危坐在办公室里,还是穿着裤衩在麦当劳中。
商业环境
信用卡在线支付, Paypal / 支付宝, AppStore 等等解决方案也在改变软件和网络产品的商业环境。从支付到产品上架,越来越有利于直接面对客户的公司。
AppStore 让你绕过层层中间环节,直接把软件产品或者网络服务卖给全球的最终用户。而他们,不在乎你的公司是在东京还是冲绳。
购买 Camera+ 的用户中,有多少知道 @taptaptap 在哪里?而他们给出的答案中,有多少写下的是 Twitter ?
苹果拿走 30% 是一种成本。但是,传统开发中的转包损耗往往超过这个数。
干掉中间环节是网络普及后的大趋势。中间环节不仅仅是出版商,电信运营商,还包括软件开发企业间的传统关系。
明天
无论对于消费者,还是创业者,削薄中间环节是双赢的买卖。
在首都圈,更小,更云,更分散协作,更接近消费者的企业模式,也许意味着未来。管理人不再方便的时候,管理产出也许是更好的选择。而日本人特别善于忍耐,抱团,危急时刻会趋向保守的特点,可能反而会给你带来先行优势。
Reddit 用 6 个人支撑 1400 万访问者。你为什么不能用多一点的人,服务少一些的客户呢?
据说 Richard Stallman 在做演讲之余也能写两行代码,你为何不能在泡了个热水澡之后,关掉电视,做一些工作呢?
的确,象 37signals 那样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重度依靠远程协作的方式会给管理带来挑战。但是,一旦发现跨越这些挑战的办法,就能建立一种更安全,更灵活,更低成本,更接近消费者的公司形态。
这种更加适应灾难的公司形态,能否击败东京都内天价写字楼中抱团取暖的传统团队?
P.S. 此文落笔于冲绳西原的沙滩上(拍下这张照片之后),完稿于都内天价的写字楼中,温暖的辐射照耀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