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Robot:坚定的创客文化践行者
上海浦东软件园内的建筑贴着清一色的橙色瓷砖,各幢建筑间的间隔和周边道路也足够空旷。在第二餐厅前面,有一个不大的人工湖,湖畔旁的几株垂柳在冬天里依然保持嫩绿。北风吹来,柳叶摆动,水波荡漾,加上雾霾散尽后的纯净蓝天,我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江南意境。
DFRobot 的办公室就位于这样的环境。它是叶琛在 5 年前和几个朋友一起创建的硬件创业公司,现在拥有上海、北京两个办公点,在成都也有一家自己的工厂。
DFRobot 的创建有点曲折。几年前在英国读机器人专业的叶琛因为生活过于乏味,专门创建了一个机器人在线社区来和爱好者们交流聊天。通过这个社区,他结识了一些机器人同好。有一次,他需要一枚超声波传感器,但工业级的设备要价 1000 多元。他让社区的好友帮忙定制了一款,最终成本只有 100 多元,并且效果还不错。持续的交流让他接触到更多爱好者。
后来他联合了几个朋友,试图打造一款聊天机器人。这款聊天机器人能够识别语音、图像,同时拥有温度、光线等多个传感器,还能对用户手势作出反应。他们后来甚至打通了聊天机器人与 MSN 和 Skype 的连接,通过聊天机器人,MSN 和 Skype 用户可以实现更加丰富的交流——比如用将文字转化为语音,让机器人说出来,或者通过设定,让机器人对聊天中的关键语句做出相应的表情变化。这些功能让在线交流变得更加有趣多样,分居两地的情侣和远在他乡的游子都是它的目标用户。
(DFRobot 的团队中不乏女创客)
可惜由于缺乏产品开发经验,聊天机器人最终没能上市。他们用了 3 年多的时间来开发和升级这台机器人,但不断添加的功能是让机器人的最终成本达到 2000 多元。如果算上渠道、包装、宣传等开支,产品上市后的价格将高达 6000 多元——一个大众消费者很难接受的数字。
此外,当时的技术也限制了聊天机器人实现更多功能。机器人通过 USB 接口和电脑相连,叶琛说,他曾考虑加入 Wi-Fi 芯片,让它通过无线网络与电脑连接。但当时的 Wi-Fi 技术很不成熟,发热量大且容易死机。另外,再加上之前的昂贵成本,这款聊天机器人最终只成为一个概念产品。
08 年中旬,叶琛意识到聊天机器人可能会胎死腹中。之前的一次偶然经历,他见识到了 Arduino 主控板的强大扩展性,于是他们将项目转向基于 Arduino 主控板的家庭看护机器人(HCR)。一年之后,一位北京的合伙人辞掉了工作,全职投入机器人生产。为了支撑生活,他们又决定把之前做好的一些传感器拿来销售,获得的收入作为创业早期的生活成本。
最初的产品主要通过淘宝销售。当时还在英国的叶琛也帮忙在 eBay 和一些爱好者社区宣传和销售这些传感器。产品的最终表现还不错,第一年的收入大约有十几万,除去 30-40% 的成本,剩下的利润有 6-7 万。这让他们很受鼓舞。
(DFRobot 的 3D 打印机)
2011 年,“开源硬件” 和 “创客” 逐渐兴起,他们又做了一次调整。DFRobot 开始慢慢淡化机器人项目,逐渐向开源硬件过渡。基于 Arduino 主控板的开源硬件在统一接口后,可以通过各式传感器实现更丰富的功能。他们决定把机器人需要的各个模块拆开单独销售,这样既能帮助渴望拓展设备的创客,也能让开源硬件更易上手,吸引到更多人。
3D 打印机是他们的第三次调整。多年的机器人制造经历让他们在最初接触 3D 打印机时并没有为之震撼,本质上 3D 打印机也是个基于 Arduino 主控板的机器人,而不少厂商的产品使用的就是他们开发的主控板,其中就包括 Rap Rap 推出的第二代机型。
DFRobot 在去年开始自行生产和销售 3D 打印机,成为国内第四家生产 3D 打印机的厂商。他们一台机器的价格大约是 6000 元,主要购买者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和设计公司。眼下他们的 3D 打印机卖得还不错,销量约是国内市场的第 4-5 名。未来他们还将推出 3D 打印机的单独模块。
我们关于创客文化的讨论天马行空。我说,追究起来,乔布斯和沃兹当年在车库里创造 Apple I 的经历也算创客的一种。他回答说,其实这段历史甚至更远,比如东周时的鲁班就是一名创客,只是限于当时条件,没能带起 “硬件” 风潮。但几千年的演变,创造硬件的热情以及工匠这个群体至今仍未消失,原因就在于创客反映的是人们对个人爱好的极致追求,以及对个人梦想的践行。这种氛围是他一直以来不断坚持的,从刚开始的时候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