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支是否也要智能化?
物品的智能化是近几年发生的热潮,小到水杯,大到房屋,都在围绕人做智能化的设计。枪作为存在数百年的工具,其在机械物理方面已经是精益求精,它的智能化也成为近几年讨论的热点。
枪足够智能化之后,瞄准将变得异常简单,甚至可以物体追踪。但眼下,它有一个更迫切的智能化需求,就是防丢,只有枪的主人拥有行使权,遏止偷窃枪支进行犯罪。为此,枪支有必要加入无线电芯片与枪主匹配。
偷窃枪支进行犯罪是有统计数据的,以不禁枪的美国为例,福布斯作者 Larry Bell 从美国司法部的调查中进行统计,发现 37% 的囚犯是使用家庭成员的枪,有 40% 是非法来源。更别论美国最近频发的校园枪击案,那些射击的学生们都是用得父母的手枪。
枪支的智能化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在维基百科上已经有一个 “个人化枪支 ” 的页面。目前已经有很多制造商在研究这方面的技术,他们给出的方案包括指纹识别,手环解锁,甚至是通过手掌握力来解锁。
最常见的就是通过无线射频芯片的解锁,这种芯片广泛应用于手机、门禁、公交卡中,使用者必须佩戴可解锁的芯片才可扣动扳机。解锁芯片可以设计成手环佩戴,有的是植入用户皮肤中,这种方式成本很低,但是用起来麻烦,你必须同时两样东西分开存放。
目前较好的方式是透过手握压力来验证用户身份,新泽西理工学院设计了一款贝雷塔手枪,扳机拉动时会经过感应器,感应器会分析手的骨骼构造和握力信息,以此来判定是否为枪主,这个过程只需要十分之一秒即可完成。
这样的方式无需密码,无需额外的配件匹配,利用个人的生物体征为钥匙,方便很多。但缺陷在于,会有 1% 的概率碰到手掌大小、握力几乎完全相同的人。
当然,这里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既然是智能设备,它终究是由软件来驱动的,有一个匹配的误差问题。一旦枪主因为紧张而在解锁中表现得与平常不同无法解锁,那么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即便是达到 99.9% 的准确率,那也有千分之一的概率解锁失败。
当然,换个角度考虑,只要软件的出错率低于机械的故障率,那么就没有理由不把软件加入枪支中。
软件更厉害的应用在于枪支构造本身上,在去年 5 月份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一次无线通讯科技展览会上,一种全新的智能枪亮相,采用了电子开关、火花塞分别代替扳机和撞针,枪口上有袖珍摄像头和热成像仪,与枪口方向一致,能够捕捉到图像并投射到持枪者头盔上的屏幕中。为防止枪被盗用,一旦枪位置被挪动,就会通过手机发出警报,枪主可以选择锁定拒绝工作。
还有人研究智能化如何让射击变得异常简单,美国创业公司 Tracking Point 生产的远程狙击枪配备了微型电脑,用户使用时就像玩射击游戏一样简单,普通人也能打出高命中率。
只不过,面对这些即将到来的智能化,枪械爱好者可能会抱怨,缺失了射击的体验乐趣,就像电动车之于燃油车一样。
题图来自 The Bla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