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亿美金的创业公司依旧脆弱
创业风险极大,用户习惯、外部环境的快速变迁总是抛出各种难题,哪怕创业公司做到了十亿美金规模,也不能确保成就基业。昨日 Nest 被 Google 收购,算是一个完满的收场,有了 Google 保护,至少抗风险能力大得多。而那些独立发展的创业公司,即便是 10 亿美金的高度,前进过程中依旧颤颤巍巍。
Dropbox、Uber、Snapchat 都有相当高的估值,但他们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上周末,Dropbox 服务器升级过程中宕机,数百台服务器停工,导致 Dropbox 暂停使用数小时,在之后功能才陆续放开。然而这次问题不仅限于此,这次宕机引发诸多猜想,一度被怀疑是遭到黑客攻击,甚至可能破坏用户文件。
Dropbox 很快澄清这是内部问题造成的,并确信用户文件没有问题,但传言已经蔓延开,这次宕机无疑会损伤用户的信任。
Dropbox 的优势在于多设备文件同步,这也是用户选择它的核心理由。不过市面上类似 Dropbox 功能的产品五花八门,不乏很多巨头推出的产品,很多用户往往是多账号同时使用,如果 Dropbox 发生问题,用户很容易迁移至别的产品,除非你是一名重度用户。
其联合创始人 Drew Houston 曾向连线承认,公司没有任何出错的余地,哪怕只是丢了一个用户的文件,也会摧毁所有用户的信任,“这就像控制飞行的程序一样,一个 bug 足以致命。”
Uber 也是如此,虽然它提供了高标准服务的打车服务,但是它有太多的矛盾与危机。Uber 有一个 “Suger Price” 的政策,即高峰时涨价,尤其是在前年纽约遭遇飓风、下雪天气之后,Uber 实时调高租车费用,声称调动司机们的积极性,满足纽约激增的用车需求,但这一举动有趁火打劫嫌疑,遭到舆论的猛批。
Uber CEO Travis Kalanick 辩解道,如果不加价,司机则不会轻易过去,用户就等不到车,继而怪罪 Uber,如果用户打不到车,那 Uber 价值何在?
Uber 的核心优势在于高质量的打车服务,这也是其努力在维系的核心功能点,但一方面,许多当地出租行业的抗议使得政府出台措施,限制 Uber 的使用,从而让它的功能变得不那么完美。比如法国的法令规定,Uber 用户从约车到上车,其等候时间不得低于 15 分钟,而前几天的巴黎出租司机的激烈反抗,提出的一个条件就是把这个时间延长到 30 分钟。
花 30 分钟去等一辆车,显然这会让 Uber 丧失体验的优越感,用户的流失也很容易,Uber 需要努力维系这根价值线。
Snapchat 也是如此,尽管一度风光无限,但也相当脆弱。前段时间它遭到黑客攻击,被盗取了 460 万用户的账户信息,并散布到网上。对于企业来讲,用户资料泄露并不是无可挽回的事情,但 Snapchat 的核心功能在于阅后即焚,如果用户资料可以泄露,那么也会怀疑其发送私密文件的安全性。
Snapchat 对于安全问题的公关手段也极其稚嫩,最开始其 CEO 拒不道歉,直到顶不住舆论压力,在事发一周后才发出道歉信。这种傲慢、“冥顽不灵” 给 Snapchat 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Dropbox、Uber、Snapchat 通过简单、极致的服务留住了用户,做到了十亿美金的规模,但它们的支柱并不扎实,创业公司是脆弱的,稍微出错,便有可能倾覆。
题图来自 W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