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让我们更孤独?别矫情了
放下手机电脑,辞掉工作,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摒弃短信微信,狼毫宣纸,谈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
那么在此之前再说一句,技术让我们更孤独,我们成了手机的奴隶,我们快要淹死在信息海洋之中了。多么高贵冷艳,简直是豆瓣寻找 “知音” 的标准开场语,喜爱宋冬野逃跑计划的姑娘们闻此恨不得马上与你化蝶飞去。
关于技术对于人类的影响,各种研究层出不穷,比如乔治亚理工大学的教授 Ian Bogost 写了一篇题为 《世纪之烟》的杂文,说到,美国加州吸烟率的下降不是因为禁烟法,而是由于智能设备的兴起,我们开始频繁查看手机来缓解我们的社会焦虑,而在此之前,人们用香烟来安抚心情。
也有科学家发现,导航和电子地图使我们的方向感更差,自然,科技让我们更孤独的论调也被提了出来,互联网,电子邮件以及社交网络使人们分散化。比如麻省理工学院的 Sherry Turkle 教授就认为技术压抑了人们的交往。
《纽约时报》的长文记录到,社会学家 William H. Whyte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了一项实验,通过长时间的摄影来观测人们在公共空间的行为习惯。通过对行为习惯的分析来改变公共空间的布局,以让人感到舒心方便。秉承着 William H. Whyte 和其助手 Fred Kent 留下的 Project for Public Spaces 实验方法,Keith Hampton 开始尝试用观测数据来回答技术与孤独的关系,而不是一种感性上的模糊认识。
早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中期,Keith Hampton 还在多伦多大学的时候,就参与了一个由微软、IBM 等公司资助的科研计划。在多伦多的一个社区,装配有高速互联网,最先进的电脑,还有视频会议工具以及音乐分享工具等超前的软硬件。
Hampton 发现,通过与其他还处于拨号上网时代的邻居对比,这些拥有先进连接设备的人反而有了更多的联系,人们互相问候的次数更多,彼此频繁的打电话。不止如此,他们通过论坛协调线下活动,组织保龄球联赛,甚至协作处理汽车超速和东西失窃这些事情。结果显而易见,社区活动显著增加了,技术让人们联系更紧密,而不是更分散。
在之后辗转麻省理工学院,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后,Hampton 开始用研究回答与科技怀疑论之间的争论,而关于科技让我们 “更” 孤独的论调,也要从历史的角度去对比研究。
Hampton 认为,我们都喜欢把过去理想化,仿佛鸡犬相闻阡陌交通的过去总是落英缤纷其乐融融。对于曾经同事 Sherry Turkle 的结论也不甚认同。他觉得 Sherry Turkle 的结论就一句话:车站里大家都在玩手机,没有人交谈啦,所以我们比以前更孤独啦。
按照 Project for Public Spaces(PPS)方法,Hampton 和他的学生在纽约、波士顿和费城架起摄像机观测公共空间,通过 2008 年到 2010 年 3 年间的积累,Hampton 收集到了 9173 段 15 秒的视频素材,总计时长约 38 个小时。Hampton 和其学生总共用了 2000 小时的时长来分析素材中人物的特征,即性别、组织规模、是否闲逛和手机使用。
上图就是视频素材中的截图样本,红圈内代表是有群体的人,而蓝圈内则是使用手机且单独的人,通过对整个环节的统计(该截图样本不能反映动态过程),26 人中有 19 人是属于群体的,15 人是女性,3 人在使用手机。而且这 3 人并不属于群体,逗留的时间也更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孤独”。更多意义上,是 “孤独” 导致他们玩手机,而不是玩手机导致 “孤独”。
当然,上面的一个统计样本不能算是研究成果,面对 9173 段视频,Hampton 采用数学和计算机程序进行了精确统计,以 “物理接触、明显讨论和集体运动” 为标准判定,并且多个程序员查看相同内容,确保认知匹配和数据准确客观。
在这些海量 15 秒的样本里,使用手机的情况比 Hampton 预想的要低许多,在所有样本中,只有 3% 的人被捕获到在使用手机,比例最高的 Bryant 公园西北角里,使用手机的比例是 10%。同时,这些手机使用者单人出现的比例更高,而在群体中的手机使用者也没有沉浸其中,并未忽视身边的同伴。
同时,Hampton 的研究还证明了,人们比以往更愿意在公共空间出现,而不是更宅了(基于美国的统计)。有 7% 的人选择在同一个地方逗留 15 秒以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他在闲逛,而 30 年 William H. Whyte 留下的影像里闲逛的人很少。其中手机使用者往往更喜欢 “闲逛”。同样证明了,不是因为玩手机而 “孤独”,而是因为 “孤独” 才玩手机。
在公共空间,我们与他人的互动也在提高,在 1979 年的 PPS 视频中,32% 的人是单独的,而在 2010 年的统计中,这一比例降低到了 24%。
和 Hampton 意见相左的 Sherry Turkle 也承认,Hampton 结论是正确的,不过仅限于他在公共空间里的观测结果。而比较私密的家庭环境中,这一结论存在着局限性。同时,因为每个样本是 15 秒,而人们使用手机的现状是次数多,时间短,往往只是瞥过一眼。正如文首说到的一样,手机类似于 “电子香烟”,只需看一眼的动作来缓解社会焦虑。
这项研究的另一个意外发现是,女性在公共空间出现的总体比例比三四十年前要更多,而购物区的女性比例则有所下降。
而那些疾呼手机平板电脑让我们更孤独的人是否可以想一下,孤独这么主观的情绪究竟是什么造成的,真是技术?还是一颗封闭敏感的心?
或者,仅仅是把 “孤独” 挂在嘴边是一种高贵冷艳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