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挑战设计,让设计更有趣
电子产品的工业设计一直在变,形式追随功能在它上面并不适用,一块 Soc 主板就可以完成大部分工作,剩下的就是套一个壳。为了融入环境,它尽量与家居的气氛融为一体,白色、塑料、铝合金主导设计语言。
而可穿戴设备正在改变这种设计语言,与人的无限接近正在让设计发生着微妙的变革。以往高精度的电子产品与身上的装饰品风格迥异,但现在两者正在融合。正如 Fitbit 设计师 Gadi Amit 所说,可穿戴设备是最个性化的,近乎性与私密的物品。
Amit 设计了一系列可穿戴设备,包括 Whistle、Insuline、Sproutling 以及 Fitbit。和以往设计很大不同在于,与人贴近的设备带来了很多复杂的问题,人们喜欢个性化的东西,但又必须契合人的身体,不能太扎眼,它是理性与情感思考的微妙结合。
为了创造这种结合,可穿戴的设计正在与传统工业设计决裂,以往的设计首要考虑的是适合大规模制造、生产,而现在则需要考虑感性化的东西,让设计简化,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部电子构造。
从这个角度讲,Google Glass 还差得远,它太耀眼,时刻提醒着周围的人注意。但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它还处于早期的原型机测试阶段,需要将结构设计放在首位,但后续如何用设计来规避这些问题,是 Google Glass 商用最大的挑战。
Misfit Shine(图片来自 ATD)
而过度美妙的设计也会带来功能上的问题,比如 Misfit Shine,它的设计堪称可穿戴设备的典范,外形一点都不夸张,却很容易让人着迷。可惜在使用上,它的模式切换过于复杂,上手需要一定的门槛,它的显示是通过 12 个亮点组成的圆圈来实现,读起来有点费劲。
时尚、极简与功能,总是很难平衡,一旦你想要更多,它的显示、结构、尺寸、续航都会变。这种情况在智能手机上很少见,智能手机的大屏幕 “标准设计” 让工业设计一度成为很无趣的事情,可穿戴可以解放这些束缚。
正如设计师 Yves Béhar 所说,设计就应该是化腐朽为神奇,将科技变得有趣,赋予其人性,这将使得设计在科技业再拔高一度。
题图来自 Q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