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流层:互联网巨头的制空权之争
互联网领域之争即将蔓延到天空领域。上周有消息称,Facebook 或将斥资 6000 万美元收购 Titan 航空,计划利用太阳能无人机为偏远地区提供网络连接。而另一家巨头 Google 早在去年就开始了 Project Loon 计划:将高空聚乙烯氦气球送入平流层作为基站,将互联网带到全世界的偏远地区,与此同时,Google 还推出 Link 光纤计划,希望以此为更多美国本土互联网服务器供应商提供更高速、更便捷的宽带传输。
普及互联网,这无疑是个崇高的使命。有趣的是,两大巨头不约而同地将解决方案转向了天空。
据 The Verge 的报道,在天空尝试部署网络服务其实早而有之,可惜都纷纷偃旗息鼓。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至少就存在过 5 个项目,包括著名的铱星计划,它们都是因为入不敷出而破产。而由比尔·盖茨、保罗·艾伦和沙特王子 Al-Waleed bin Talal 资助的 Teledesic 项目尽管引发不少人的兴趣,但仅发射了一颗卫星项目即被取消。
早期的这些努力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人们在地面上接受信号的终端是定制的,而且非常笨重。不过智能手机发展到现在,终端的普及已经不再是障碍。
那么从现实的角度看,两大巨头的解决方案看哪种更好?
Skycatch 的 CEO Chris Sanz 认为,远距离飞行时固定翼无人机由于耗电量低更加可靠,而热气球承担更大的风险,而且移动比较缓慢。但另一方面,热气球却更加安全,无人机可能存在坠毁的风险,毕竟它还是个 165 英尺宽、350 磅重的大家伙。
曾任职于 Google 无人机项目的航空航天工程师 Iain McClatchie 认为,在耐用性方面,无人机比热气球更胜一筹,前者可以控制飞回进行维修,而后者无法预测,常常以坠入海中为结局。但另一方面,Google 热气球的成本却低得多。
McClatchie 提到了无人机面临的另一个现实问题:许多国家会对涉足其领口的无人机感到紧张,即便 Facebook 承诺用于网络建设,但这种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主权的行动还是存在很多棘手之处。
至于为什么巨头纷纷将视野投向天空?或许所谓下一个加入互联网的十亿人,将是互联网最后一块战场。
“目前平流层是开放的 ,这是一块尚未开发的黄金地点,巨头互联网公司认为在未来几十年这将极具价值。”
McClatchie 说道。
题图摄于波斯湾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