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傻” 的智能
大设计师唐·诺曼(Don Norman),最近撰文一篇吐槽现在的智能手表和智能汽车,情绪看上去还有点小激动。不得不说,他毒舌得很有道理——这些冠之以 “智能” 名头的设备,表现起来不那么智能,或者说不够人性。
诺曼吐槽了什么?
诺曼在文章开头就写了早上 4:30 被手表振动吵醒的经历,原因是手表因为就快没电,自动发出提醒。这的确是很恼人,谁又愿意在睡得正舒服的时候被惊醒呢?诺曼抱怨,如果手表足够 “智能”,知道自己的差不多没电,那么为何不在前一天晚上 9 点提醒别人充电呢?
除了这一点不够人性化以外,他所测试的智能手表也很难查看第二个时区的时间。不是说不能查看,他尝试给这个手表装上了应用,但发现两个时区的时间无法在同一个屏幕里显示。为何智能手表不能自己计算一下第二时区的时间?又或者,能够通过蓝牙连接手机,询问并返回一个结果?
每次蓝牙连接的连上与断开,智能手表都会发出振动与提示,也同样让诺曼感到不爽。
智能汽车的表现也同样的傻,它完全不与人交流。设计出自动驾驶汽车的工程师十分自信,认为在自动驾驶期间完全不会出现意外的事情,即便发生了,也很容易解决。但是诺曼觉得这样的设计,实际上存在着误区,当然人不开车而是将注意力转向别的地方后,就很难马上对意外的事故作出反应。
与此对应,在飞机上,当飞机飞行时出现问题,往往会给飞行员留出几分钟去反应,但在汽车里,一旦出现问题,司机只有 1–2 秒的时间来反应。工程师在设计的时候,并没有察觉这个问题。
诺曼到底吐槽了什么?
在之前讨论智能手表往何处去的讨论当中,一共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智能手表是手机的附属品,它是手机另外一个出口与控制器,自己本身不需要非常强的计算能力;另一派则认为智能手表应当成为独立的智能设备,拥有强大的运算能力,将来甚至可以取代手机。
而在智能驾驶汽车的发展中,我们也看到汽车厂商分为两派:一派将自动驾驶作为辅助的功能,以传统车厂为代表;另一派则将汽车当做机器人,希望它能够完全承担所有的驾驶任务,完全无需人工干预。
总结以上的争论,可以看到围绕 “智能” 的讨论,大多与它是否应当具备 “独立” 的地位有关。但从诺曼的吐槽来看,他才不关心设备是否具备 “独立” 的智能,而是智能设备能否带给人优异的体验。我们不能忘记,他是《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两部重量级著作的作者。
诺曼本文提出的问题,没有涉及复杂的硬件工艺,没有涉及让开发者头痛的 “重构”,一切都在于产品的设计。到底是人所使用的场景来决定智能设备的设计,还是让智能设备的功能来决定产品的设计,就会形成不同的产品体验。
真的,抛开 “智能” 这句话吧,产品最终还是要通过设计说话。
题图来自 flickr/lauralewis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