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养 “电子怪物”、“十年后” 的目标社交……InnoSpace 路演日的有趣项目
不久前,我们参观了孵化器 Innospace 的 2014 春季 Demo Day,里面有不少点子新颖的有趣项目,引来不少投资人和媒体的参与。围观之后,我们挑选了其中几个跟大家分享:
WokaMon:把你自己养成 “电子怪物”
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 Pokemon(口袋怪兽)。而这个项目的背后,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趋势和新逻辑:在既有的可穿戴式设备产业链中进行深度游戏的挖掘。
呈现方式是这样的:WokaMon 将会链接你的手环,将你的记步和运动数据变成手机中电子怪物的 “食粮”。走得越多,你的怪物就可以升级,甚至解锁更多成就、饰物、样式等等。根据创始人朱文杰的讲述,目前他们已经支持主流手环设备 Jawbone Up、Fitbit 等。
爱范儿早前报道过不少手环和可穿戴式设备的窘境——包括我们自己的同事们在内,还在佩戴这些记步、记录运动数据的设备的人已经少之又少。WokaMon 的创始人朱文杰对此也深有体会。“有 50% 的用户最终放弃了可穿戴是设备,枯燥的数据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我们从 WokaMon 上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怪物游戏,还是一个深度整合可穿戴设备的衍生生态链的尝试。
“十年后” :对社交有用性的重新思考
对比目前各种利用人性弱点的匿名社交应用,以及将无聊进行到底的极简级社交,“十年后” 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舒心感,因为这个社交网络试图将你从繁冗碎片的社交行为中脱离出来,竖立清晰的目标并且结伴而行。
“十年后” 要让你分享你的梦想,并且为之订立不同的短期、以及中长期目标,和有类似目标的人群一起互相鼓励实现梦想。根据我们的观察,“十年后” 上的用户大多是正在为了出国、考试等努力奋斗的学生人群。据悉,在 2013 年末上线后,“十年后” 已经累积了 10 万用户。
技能银行:技能量化、货币化
技能交换的概念我们并不陌生,豆瓣、人人上有很多类似的小组。但是 “一对一” 的交换方式会造成效率的低下。这就是 Elaine Zhou 做 “技能银行” 的由来。
一句话总结这个项目,就是将你的技能 “量化” 且 “货币化” 的平台。通过 “教授课程”,你会得到虚拟的货币,同时,也可以用虚拟货币去兑换想要的课程。Elaine Zhou 说,大众的社交网络会让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表面——如人的外貌(自拍)、生活细节(买了什么牌子的衣服)、地点(星巴克喝咖啡),而技能银行的目标是将人们的注意力放在人的发展自己的才能、以及关注其他人的有才之处。
不过,目前技能银行上不同的技能都会被同等对待,就是每次付出和收获的虚拟货币都是一致的。而在现实生活中,技能有复杂和简单之分、也有泛滥和稀缺之分,所以说,技能的 “定价” 问题(也就是这个社交应用的真实玩法)是让我们保留意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