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消费者稀少的市场,BAT 大战一触即发
昨天,易到用车宣布,将联合百度推出商务租车服务 “百度专车”。“百度专车” 以百度地图为平台,易到用车则作为车辆租赁合作方,前期会推出一个 Android 版本的应用。这意味着,百度地图将内置商务租车功能,而易到用车是当前唯一的服务提供商。
与此同时市场有传闻称,百度正与易到用车进行资本层面合作的洽谈,若达成合作,易到将获得由百度领投的约 3 亿美元资金。
三巨头聚首
阿里巴巴投资的快的打车已于 7 月初推出 “一号专车” 服务,切入商务租车市场,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几个大城市上线。而腾讯投资的滴滴打车也内测了商务租车服务 “U 优打车” 多时,预计 8 月底正式上线。
算上此次百度与易到用车的牵手,国内互联网三巨头在商务租车市场聚在了一起,大战一触即发。
他们为何青睐商务租车市场
易观数据显示,2013 年中国互联网租车市场规模达到 81.60 亿元人民币,而 2014 年第 1 季度该市场规模就达到 32.5 亿元,环比增长 19.9%。显然,这是一个向上生长、有利可图的市场。
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此前的烧钱大战除了惠及广大群众,最开心的恐怕就是支付宝钱包和微信支付了。而后者构成了阿里巴巴、腾讯布局 O2O 市场的重要一环。
在打车市场失势的百度,很可能期待借易到用车推广百度钱包。同时,相较于 BAT 中另外两位的阔绰,百度在 O2O 市场的出手及布局少得可怜。此次牵手易到用车,也可以为百度在 O2O 抢滩战中添加筹码。
此外,基于业务扩展及商业模式上的考量,商务租车服务是打车软件的一种自然延伸。
经历了烧钱大战,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在一线城市打车服务的增长潜力所剩不大,第二步,向二三线城市扩张或是在一线城市开辟新的业务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所以,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涉足商务租车也就不令人奇怪。同时,有观点认为,打车软件的商业模式存在天然缺陷,它帮司机赚了钱,却不能从中得到佣金。而在商务租车市场,租车费用由打车软件统一收取,按一定的周期发放给司机,打车软件可从中收取一部分的费用。也就是说,商务租车的商业模式更加清晰、直接。
外来客搅局
提到商务租车,你就绕不过红得发紫的 Uber(中文名 “优步”)。该公司已在上海、深圳、广州、北京四个城市拓展业务。虽然 Uber 在中国市场的步伐略显缓慢,但其 182 亿美元的估值向中国市场的玩家宣告:“来者不善。”
也是昨天,Uber 宣布在北京推出公益性拼车服务 “人民优步”,并开始进行试运营。人民优步依托 Uber 本身的客户端,通过 Uber 的行程路线信息分析,向用户推送拼车信息。拼车服务在国内依然处于相当初级的阶段,运营、政策方面均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而 Uber 此举,则很可能是为了反哺自己的商务租车服务,扩展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一个尚不成熟的市场,会被价格战激活吗?
即便是深耕近四年的市场先行者,易到用车当前仍急需教育用户,普及 “租车” 概念。该公司目前覆盖了 74 个国内城市,以及 3 个美国城市。但即便是一线城市,选择租车外出的消费者仍是少数。
因此,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的加入、Uber 的强势来袭,实际上有利整个市场的成熟、蛋糕的做大、用户租车观念的形成。价格战自然是吸引消费者的利器,想想有多少用户是被此前的烧钱大战吸引到快的与滴滴的怀抱吧。而同样的招数可能也会在商务租车市场重演,在我看来,在 O2O 市场相对失势的百度会是此次点燃导火索的那位。
绕不过的坎——政策风险
在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大演烧钱大战后(打车市场激活,触及旧有利益集团?),监管部门开始出手。而这在商务租车市场几乎铁定重演。主要原因有两个。
即便自身不承认,但大部分商务租车提供方都招募了一定数量的私家车,然后 “洗白” 让私家车从事租车服务。一旦监管部门开始出手,这极有可能成为突破口。
随着商务租车市场的扩大,传统出租车运营难免受到冲击。这时候监管部门可能又得费心了。而这也是各大公司主张往中高端租车市场发力的原因所在,即避免伤害传统出租车公司的利益。
题图来自 gufuyour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