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Google+ 内幕:搜索巨人的社交网络努力(下)

公司

2011-07-04 12:00

By Steven Levy from Wiredifanr Team 译校,转载请注明译文链接

《Google+ 内幕:搜索巨人的社交网络努力》是 Wired 刊发的长篇文章,它记录了 Google+ 产品的开发和上线时的细节,资料翔实,值得反复阅读。由于文章太长,分为上下两篇发布,上篇请点击这里

70b-800wi

“互联网由连接人类交互动作的软件纤维组成,”Gundotra 说道,“每一个软件都将被这个以个人信息为中心的浪潮改变 。” Gundotra 这样说是为了指出一点:识别个体一直是 “Google 最大的失误…… 因为我们过去集中精力在组织全世界的信息上,却忽视了这个最重要的搜索内容。”

但是这种现状将会得到改变。

“感谢上帝,Google 这些年有了一些积累。数以亿计的用户喜欢我们,他们热爱 YouTube,喜欢 Gmail,喜欢搜索。如果我们跨越这些产品的分界线,把它们重新连接起来的话,会发生什么?这些事显而易见,然而 Google 却一直没有去做,于是我和 Bradley 有了这个奇特的机会,来帮助公司解决这些问题。”

“组织信息是 Google 的使命,从这个角度来看,缺乏人物关系是不行的。”Horowitz 补充到:“我最关注的信息来自于我自己以及我认识的人,这才是 ‘翡翠海项目’ 的真正动力。”

可是,真正做起来却非常不容易.。“翡翠海” 是 Google 罕见的非开创性项目,而是针对成功竞争对手的一种防御性反击。(一名工程师称这种行为是” 追尾灯”,模仿从来不是 Google 的长项),Gundotra 也声称这是 Google 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公司级行动。

由于这种巨大的压力、利益跟利害关系,Gundotra 坚持认为 “翡翠海” 应当不走寻常路,与 Google 通常的 “以共识为基础” 的项目管理风格区分开来。在 Horowitz 的帮助之下,他成功地达到了这个目标,连 Google 的创始人们都让步了。尽管 2010 年, Sergey Brin 在 Building 2000 有自己的办公桌,Larry Page 每周也会来看几次,但他们在 “翡翠海” 的角色仍然只是提供建议。

Rick Klau 在去年告诉我,“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项目,目标非常清楚。一直向前推进就是给 Vic 的回答。如果 Vic 点头说可以了,那就是可以了。”

2010 年 10 月,“翡翠海” 进入了 “狗粮” 阶段,这是 Google 员工内测产品的一个流程。一个深秋的夜晚,大概 8 点差一点,Gundotra 开始将内测邀请发送给 50 名 Google 员工,邀请他们加入 “翡翠海”。“我在笔记本电脑上发出邀请,周围被工程师们围得水泄不通。” Gundotra 说。

当晚,每个人都坚守在那里,想看着它会用多快的速度传遍整个 Google。在这一点上,大家的预测各有不同。最乐观的人当属 Brin,他认为只需要五天,全公司的人就能适应 “翡翠海”。也有悲观的人认为只有 600 左右的 Googler 会不怕麻烦的注册,创建新的用户资料页,并升级到新的系统。

现实的测试情况是,在第一个小时内就有 600 人注册,不久之后成千上万的 Googler 开始注册。“ 服务器在晚上 11 点就不堪重负了”,Gundotra 说, 于是工程师们紧急地调整数据中心的分配方案,来提升服务器的负载能力。到了第二天清晨,世界各地超过九成的 Google 员工都试用了这个新产品。

Gundotra 和 Horowitz 激动不已。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了问题,使用过产品的大多数分 Googler 一致认为,这是一个英勇的、必须的努力,但是仍未成熟。

“我们在进入 ‘狗粮’ 阶段的时候,并没有把产品准备好。系统还不够强壮,也没有足够的美化,对我们要做什么也没彻底搞清。” Horowitz 说,“ 我们没有任何初次使用指南,没有介绍性的视频。用户们很难一下子搞清楚它是什么,以及如何与它交互。这好像是 Facebook 在暗中谋划了 7 年,然后在一天里全部发布——“翡翠海 “当时是个过于复杂,难以理解的系统。我们得到的反馈是——简单化。”

“翡翠海” 团队开始对产品进行线性化以及概念重构。一些功能被剥离出来,等待以后新版本的发布再行添加。其它的(比如 +1 按钮)被驱逐到其他的产品,分开发布。(非官方的口号是 EASP——翡翠海加速计划)

当新版本的 “翡翠海” 在今年春天重回狗食流程的时候,它已经精简很多了。同时,团队改变了邀请过程,只发送给那些真正有动力使用的人。第二次测试里,从 Google 员工那里得到的反应好多了。

狗粮流程的成功使得今年的发布成为可能,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也即是开始 “现场测试”,外部人员第一次参与到这个原型系统的测试中来。如果反馈不错的话,下一步将是更大规模的发布,但是公众注册可能要等到几周之后了。(这是为了避免上次在发布之前将 Buzz 放出弄得混乱不堪,而故意采取的措施吗?肯定是。)

最终,Google 的社交努力开始登场了。

clip_image001

Google+ 的巨大变革让一些用户一时半会儿难以理解——并且,就像其他社交网站一样,庞大的用户群才能发挥它的潜力。能否让忠实的 Google 用户们迈出注册这重要一步,将会是其面临的关键考验。

“我们要做的事情非常明显,只是 Google 还没有做到而已。” —— Vic Gundotra(Google 高级副总裁,负责社交服务)

拿到 Google+ 邀请后,你需要设置或完善你的 Google 个人资料。Gundotra 说,事实上,“你是在向 Google 介绍自己。” Google 的新个人资料页面将和 Facebook 一样,分为公共和更私人的部分,你可以设置内容的公开对象。

完成资料页的设置后(只有真实姓名、年龄及性别是必填项),一个新选项会出现在全新的黑色导航条 “Sandbar” 上 —— + 符号以及你的名字。从这里开始,你将进入 Google 全新的 “翡翠海” 项目,全新的、更加社交化的 Google 的核心区:信息流。

信息流的页面看起来很眼熟,与 Facebook 的首页消息挺像,但仍有些不同。一个重要区别是,信息流的内容来源分为两种,而你必须在其中选择,分开浏览。一种信息流连接你的社交网络,带来大量朋友、家庭、同事等熟人的社交信息。只要是他们分享,你也有权限看到的内容——链接、图片、评论,都有可能出现在你的信息流中。第二种叫做 Sparks,火花。将来,用户们将会输入他们的个人兴趣——“火花”,Google 则根据这些个人兴趣递送相关内容。Google 提供给 “火花”(Sparks)信息流的内容将会不同于你搜索同样关键词的结果。

前 IBM 以及 Yahoo 雇员,Andrew Tomkins,Google 的顶级搜索工程师说:“关键在于专注那些新鲜、社交性强且有趣的内容。我们尝试调整参数,让其挑选的内容更加吸引人。” 在 “火花” 系统中,Google 判断内容的重要信号是根据其新鲜度,是否有多媒体内容(视频大大加分),以及内容在互联网上是否传播广泛(显然,Google News 项目已经归于 “翡翠海” 旗下)。换句话说,“火花” 尝试提供那些你愿意与他人分享的内容 —— Google 希望用户分享内容。

Tomkins 还说,“ ‘火花’ 其实是那些通过兴趣层面上传送给你的东西,而信息流则是通过社交层面流向你的内容。” Google 认为,他们在搜索领域的专长能让两个层面筛选出的结果比 Facebook 消息墙有更高的关联度,更有趣,也更丰富。

总的来说,信息流和火花都清晰显现出,应对社会化变革挑战的必要性已经改变了 Google 的哲学,“翡翠海” 项目几乎是在建立一个 “反 Google”。在 Page 和 Brin 1998 年创建公司之前,他们曾经尝试把自己的技术卖给 Excite 和 Yahoo,却被两家的管理层拒绝,原因是 Google 的搜索引擎效率太高,用户得到满意的结果后会立即离开,无法带来利润。Google 则坚持搜索质量决定用户粘性,并在 “提供让用户满意的搜索结果才是对用户更好的服务” 这个前提上创立了公司。

然而这些信息流的出现,代表 Google 正在改变他们的方向。火花和社交信息流目前为止是互相独立的,不过而可以想见,不久之后 Google 会利用他们强大的算法,把这两类信息很好得混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信息流。Google Universal Search 就是这种技术的高级版本,它的搜索结果包括了网页、图片、视频、书籍、Twitter、新闻等形式。这只是个开始 —— 拥有如此庞大的用户基础以及和他们有关的信息,Google 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综合的信息,完美满足用户的需要和兴趣。“这是我们对信息流服务的长期愿景。”,Gundotra 说,“我们认为四到五年之后,这个系统应该能把各种内容整合在一起,不仅仅是来自你朋友的内容,也包括了 Google 认为你应该看一看的东西。”

在 “火花” 系统中,用户需要有意识地选择他们的兴趣方向,这使 Google 躲开了对于其利用搜索结果和电子邮件系统来计算结果所导致的对于隐私问题的担忧。但如果真有一天, Google 终于打造了一个基于所有产品信息计算的信息流,并说服人们隐私危机不会发生,这个信息流的内容将会非同寻常。

这个超级信息流将会是一个 “静脉注射” 型的信息源 —— 它直接包括了我们所有社交层面、以及整个世界(兴趣层面)的原始信息。它可以一直拖动下去,以至于整个世界将会变得息息相关。如果说 Google 的最初目标是 “送我们去目标地点” ,那么有了这个千里眼系统,Google 可以让每个人变成搜索土豆(沙发土豆),永远离不开 Google。

项目中的另一项产品,Circles 圈子,完成了 Facebook 早该实现的功能。它让整理社交关系变得非常简单,你所分享的内容都有精确的分享圈子。Google+ 让用户将联系人归纳到一个或多个圈子中 ——家人、朋友、同事,或者别的圈子,只要把一个或多个联系人拖拽到圈子里就行了。用户还可以建一个圈子,专门关注你不认识但是希望关注的人。

Google 认为,圈子功能解决了 Facebook 没能完成的分享难题。 Shimrit Ben-Yair,社交产品经理说:“在 Facebook 上,我有五百个朋友 —— 包括我妈和我的老板。当我在 Facebook 上时,我过度分享了我的信息,而 Twitter 上我又分享不足,因为 Twitter 是公开的。如果 Google 完美平衡了过度分享和分享不足,那么我们会彻底改变社交互动方式。”

Gundotra 说:“社交网络是为社交设计的,而圈子只为对的人开放。”

clip_image002

Google 不会像上次一样自动构建社交圈子 —— 这个隐私设计缺陷毁掉了 Buzz。“用户需要手动添加各色人等进入各种圈子,” Smarr 说,不过只需要简单拖拽几下就能达到目的,非常简单。

圈子里的人并需要是 Google 社交服务的用户。即使 Mary 婶婶不想用 Google+,你一样可以把她加入圈子,她会通过 email 收到你贴在圈子里的图片。

目前,Google 甚至不会向你推荐应该加入圈子的人,不过它早就有这样的技术(Gmail 就有这样的功能,提示可能需要添加的收件人)。在将来,Google 很有可能推出这个非强制性的功能。“我们已经有了这样一个系统,用来跟踪分析你和联系人之间的每次邮件和聊天等,不过还没有全面投入使用”Smarr 说,“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关联数值,不仅告诉你该把谁加入你的圈子,甚至建议你该建什么圈子。”

另一个小变化是圈子里的人并不需要是 Google 社交服务的用户。即使 Mary 婶婶不想用 Google+,你一样可以把她加入圈子,她会通过 email 收到你贴在圈子里的图片。

一旦你建立了一个圈子,分享这个动作就变为点状。当你分享一项内容时,把代表圈子的 chip 拖拽到分享箱里,它会被分享给圈子里的每个人(对方会在自己的信息流里看见该内容)。如果你决定与 “公开” 圈子分享,那么这条内容将被视为一条广播,像 tweet 一样可以被每个关注你的人看见。(Google 预计很多用户会建一个 “我关注的人” 圈子,这样你可以在信息流里看见他们的信息)

长远来说,Google 认为他们在搜索领域的知识能帮助判断信息的相关度,让它的社交信息流与众不同。根据你的使用习惯,它能判断哪些社交圈对你更加重要,更多递送这些重要圈子的消息。“一个较远圈子成员的信息会比你的家庭成员的权重低”Ben-Yair 说, “所以你有可能看见这条消息,也可能看不见,决定因素是它的排名。我们会让所有 Google 产品配备你细分的、个人化的社交信息——不是通常的社交网络,而是真实反映你社交状况的社交信息。”

除了信息流和圈子外,现在的 Google+ 还有另一些新的社交功能。一个引人注目的服务就是视频功能 Hangout。它让用户群组视频聊天,最多允许十人同时视频。Google 员工已经首先开始使用 Hangout,有时候甚至用它开长达数小时的会议。当多人视频聊天时,每个人在界面上有一个单独的窗口。Hangout 判断出谁在发言,并放大当前发言者的窗口(Microsoft 实验室数年前的创意)。它像是一个群组型的 Chatroulette 服务,只是少了情色内容,并且更加聪明。

移动版的 Google+ 可以运行在移动浏览器和 Android 上,并且(如果通过苹果审核)不久会登录 iPhone,并具备几个移动版独有的功能。一个功能是 Huddle,可以进行群组里的短信交流;Nearby 功能,点击就可以看到你身边用 Google+ 公开分享的用户。

另一项功能是 Instant Upload, 即时上传。它自动把你手机里新拍的照片上传至云端,让用户轻松地与各种圈子分享。“照片是社交服务的最重要的驱动因素,”Jonathan Sposato,这位因 Picnik 被收购而来到 Google 的员工说,“任何想做出点影响力的社交服务,都必须具有杰出的照片功能。”

信息流和圈子会让那些觉得 Google 社交服务注定失败、认定 Larry Page 不懂社交的人心服口服吗?“我们不介意他们这么认为,”Gundotra 说,“更关键的是,我们推出了用户喜欢的产品吗?这些产品能改善我们的分享体验吗?我们会推出这样的产品及理念。”

clip_image004

一月晚些时候,Google 宣布 Eric Schmidt 不再担任 CEO 一职,公司创始人之一 Larry Page 会在四月重新担任该职位。但 Page 不愿意等到那时候才宣布他全力投入 “翡翠海” 的开发中。所以消息一经宣布,他马上横跨整个办公区,把办公室搬到了社交团队所在地旁边。(几乎在同时,Brin 清空了他在 Building 2000 中的办公桌并开始在长期项目上投入更多的时间)

待 Page 正式接过 CEO 头衔后,就有报道说他准备以公司在社交服务上取得的成绩为评估内容,来进行全体员工的 25% 年终奖考核。“翡翠海” 团队意识到,即使在周末和深夜时段,Page 的注意力也没有离开过这个项目。Page 对这项产品投入颇多,而且显然他很喜欢部分功能,包括视频聊天。他有时候会打开一个聊天区域(hangout area),留给极少数的快手员工加入进来——幸运的员工可以和这位有些深居简出的 CEO 进行非正式交谈,这种机会可是少之又少。

“Larry 绝对以产品为中心。”Gundorta 说,“他经常在周日晚上打电话向我询问细节反馈。”Gundotra 举了个例子,Page 曾经抱怨过即时上传的表现。“这里点击次数太多了。”CEO 说,“告诉我为什么它不会在分享框中自动出现,告诉我为什么它的图标没有和近 8 小时内的图片一起出现在那儿,告诉我为什么它不是一键完成(one-click)?” 当 Gundotra 试图解释时,Page 打断道,“我不管,我只想把这事儿搞定。”

尽管如此,Page 似乎意识到这个项目在某些方面需要非 Google 的形式。用户会在界面设计中显著觉察到的变化就是 Circle。Circle 有着绚烂的过场动画,神奇的拖放效果和奇特的界面接触,这使它看上去更像一个经典的苹果程序而非传统意义上 Google 的呆板应用。不过考虑到核心界面设计师是软件艺术传奇大师 Andy Herzfeld,这一切就不足为奇了。

这位前 Macintosh 巨匠现就职于 Google —— 尽管他很热爱这家公司,但由于公司设计标准不允许有个人创新,这使他先前感觉有些拘谨。不过在 “翡翠海” 项目上,他可以肆意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一般来说,Larry Page 不喜欢用花里胡哨的设计和过场动画来取悦用户。(他觉得那样会拖慢应用)但是 Page 已经签文(允许)Circle 中令人愉悦的界面创新,包括当你删除一个 circle 时所呈现的欢愉的过场动画。(它会落到屏幕下方并弹起,最终湮没)。整个动画给删除任务增加几百毫秒时间,这对于速度至上的 Google 来说就像在某人的阅读列表中放上一本《战争与和平》。“我听说过 Larry Page 不喜欢动画,不过这不会阻止我在项目中增添大量的动画,而且 Larry 告诉我他爱这玩意儿。” Hertzfeld 说,“也许这和苹果的东山再起有点关系”。不管怎样,Google 最近任命 Hertzfeld 领导 “翡翠海” 团队的设计工作。

随着 “翡翠海” 的公开,公司似乎松了一口气。(过去几周内工程师欢愉和压力并存,他们中许多人在周五穿着西装和夹克甚至燕尾服去公司上班。)但是隐忧仍在,Google 再一次把自己置身于这个从来没让它舒服过的领域里。

“你是带着远景、怀疑、强烈的恐惧以及大量疑问开始工作的,” Gundotra 说,“我觉得团队中的乐观主义正在增加——我们真能在这儿产生些影响。同时,我们试图变得谦虚。我们还未在这个领域中取得成功,我们希望能在反馈的基础上快速迭代,并且对于我们所作的事保持相对的低调。”

“这将变成一个相当有趣的挑战。” Smarr 说,“Google 不习惯主动出击来赢得用户。像搜索这样的服务就是存在于那儿然后等着用户依附于它。如果 Google 做的更努力,他们可以赢得更多的用户,但给用户发邮件并不是他们的风格。”

接着,有只大象来到了紧邻 Google 的地方:Facebook。去年 Smarr 前往 Facebook 看看对方是否在用户希望的情况下允许他们导出自己的联系人。“他们说理论上愿意对此开放,但同时也害怕我们正试图扼杀他们,” 他在去年秋天的时候告诉我这些。(Facebook CTO Bret Taylor 曾经也是 Google 老臣,他表示大体上他深信用户理应享受在任何地方分享自己 Facebook 信息的自由。)

从那会儿开始,这两个公司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恶劣起来。今年四月,由于 Facebook 雇佣博客作者进行不利于 Google 的宣传一事被媒体公开,两者之间的敌对关系变得世人皆知。Facebook 在那次攻势中指责 Google 通过不正当手段试图获取 Facebook 保存的用户社交信息(Google 当然矢口否认)。现在看来,Google 与 Facebook 之间已经不存在合作的空间了

Google+ 用户无法马上导入他们 Facebook 连接强调了产品遇到的最大现时挑战:和其他所有社交网络一样,Google+ 的价值和用户的朋友及其联系人的参与度直接联系。开展一个社交网络一直都是巨大风险,因为这是个先有鸡还是还有蛋的问题:除非用户和他的朋友都参与进来,不然无法成功。否则就有变成 “空城” 的危险,人们浅尝即止,不再与其他人进行关联,或是把这事给忘了。Google 希望这次缓慢的推出能带来一个平稳趋势,而且在 Google+ 的早期阶段,它会提供足够的价值让早期接受(Google+) 的人继续参与其中,并激励他们邀请各自的联系人进来。

没人期待瞬时成功。但即便本周推出的 Google+ 激发起人们的冷嘲热讽亦或是对其毫无兴趣,Google 仍会坚持下去。Google+ 不像 Buzz 或 Wave 这类产品,公司的领导人可以擦掉失败把它变成一个响亮的志向后拍拍尘土继续前行。” 这次我们在长跑,“Ben-Yair 说,” 它不像一个实验。我们是来真的,所以如果障碍出现了,我们会适应的。“

“我不太了解 Google 其它的选择是什么,” Smarr 说:“人们正成为互联网中至关重要的一层,那里没有回头路。”

(全文完)

ifanr Team 成员合作翻译,转载请注明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