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iShout】从云端到主义—— 构思一个网络乌托邦

公司

2011-07-06 10:07

这是高布人给我们带来的一篇关于云计算的思考,从 “我们得到什么” 到 “我们提供什么”,再到云端集权的发展和数据挖掘,他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网络乌托邦形象。

Net42X1

云的概念最早见于零六年前的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但其内容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演进已经延伸成为了一个更加广义的系统性概念。

随着网络硬件支持的提升与移动互联的逐渐成熟,作为云的基础的分布式处理和网格计算已经变得越来越鲜活。

时下谈到的云服务如苹果的 iCloud、Google、亚马逊的 Cloud Drive、Windows Live 的 SkyDrive 和 Dropbox 都只是在存储或者音乐服务等方面进行的探索性服务,是对云端的局部技术阐述,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好比同样是 3G 网络,CDMA、WCDMA 和 TD-SCDMA 各自的实现就不一样。

日前与朋友探讨云存储的话题,他始终纠结于本地化存储保障。我问他何以执着至此,答曰:“独立隔绝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障”。那么如果在云端有这样一部分空间,通过协议与监管可以提供完美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障,同时满足你随时存取管理编辑查阅的需求,更省去了你维护保管硬件的工作,为什么不呢?反过来讲,即使是本地存储,数据安全有可能只因为一杯倾倒的咖啡而化为乌有;所谓隐私——我们可以回想下不会修电脑的摄影师陈老师的故事……

谈论云存储与本地存储的隐私安全,那是另一个话题。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对于云端,用户不需要了解任何具体细节。所有功能的实现都被高度封装在云中。而云也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你。任何时候只要抬起头,无论是乌云浮云还是地震云,它都在那里(当然未来万里无云的天气可不怎么体面,那意味着用户无法获得任何网络接入)。

云的任务是包办一切,作为普通用户你甚至不需要知道任何具体的功能列表——“只要交给它就完全没问题”。届时 PC(个人计算机)的概念将完全湮灭,作为替代的随身网络终端设备,其构成只有一套 IO 设备:一种最自然的人机交互界面。什么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统统封装在头顶上的 “云” 之中。

下面我所讨论的内容都建立在 “技术水平(目前美国网络服务商提供的 1Gbps 带宽接入服务已经让我们听到了云端时代的序曲)与道德水准(只有当我信任大部分网络用户与服务商是遵守秩序的,我利用 OAUTH 授权第三方服务时心情才是平静的)完全支持” 的前提之下。

我们从云端得到什么?

一切资源。

从书籍音乐电影等数据资源乃至一切信息服务,再到存储空间和运算处理能力,从技术上保证一切的供应。当然,费用——那也是另一个话题。

我正在旅途中与友人进行语音通信,云端分配给我的运算处理资源可能很小;到达目的地开始正式工作——大规模的数据运算(如气象预测)——我从云端请求到媲美巨型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与大型磁盘阵列级的存储空间;工作结束,业余时间我开始全交互的影音互动娱乐,我得到的资源配给降回足以支持复杂图形的运算与数据缓存。而这段过程我对 “硬件配置” 的细节并不获知并且毫不关心,我所获得的使用体验只是单纯的 “它可以流畅解决我的所有需求”。另外的那些数据资源、应用程式也统统由云端推送。

以往在 DIY 兼容机时常遇到的诸如 “十二核 3.3GHz 的 Mac Pro 给我用作网页浏览会不会有点浪费?”、“给我做大场景高光照帧序列渲染的机器竟然只集成 ATI Radeon HD4250 显示核心?” 之类的问题将不再成为问题。

cc1

这些数据资源与运算处理资源的保存与维护在哪进行?也许在硅谷的某个巨型运算处理中心、某个磁盘阵列维护中心;也许在西藏的邱鸣谷;也许在满是机械章鱼把守的 Matrix 总部……

Who cares !

我们能向云端提供什么?

除了使用费用,还有一切个人信息。

当然是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提供并授权——我确认我的个人信息不会被滥用。而提供本身并不代表用户需要填写大量问卷与表格,用户不需要改变任何使用习惯,信息采集的工作完全交给 IO 终端的各种感应元件:比如麦克风、陀螺仪、电子罗盘、GPS、摄像头、温度计等等等等,当然用户的各种操作使用习惯等等也可在信息提供范畴之内。

在云端数据库的视角看来,我的从打开某应用后肾上腺素变化情况到性伴侣数量等可能被各种感应器捕捉记录的生活细节只不过是匿名的模型化的微观数据元。这些数据源被分类归入不同专业领域的数据库供给这些专业领域的研究调用——社会学需要的各种宏观统计数据、医学研究中各种习惯变量的采集与身体应激性指标的变化、甚至是某项个人能力的标准量化信息都可以从这个庞大且实时更新的数据库中取得。

这些相比目前学术研究样本更具备全面、实时、精确等特点的数据对各科学门类发展的推动是确切无疑的。甚至于新的颠覆性学科,比如阿西莫夫描述过的 “心理史学”,也极有可能随之产生……

cc2

One more thing

作为普通用户,什么科学研究的进步和我一点相干也没有。想要等那些最新技术成果改变我的生活,恐怕邻居家姑娘的女儿都要出嫁了……

“心理史学?压根儿没听过。”

除了海量的数据资源和运算处理资源,用户还能得到什么呢?云端还有什么商业价值么?上文中提到的个人信息的提供,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与用户的真实身份相分离的。这些匿名信息只作为数据全集中的一个统计量,一经上传便不会与用户个人产生任何联系。

如果用户进一步开放授权,使某些内容提供商(类似于时下的无觅网)可以获取部分包含用户使用习惯、兴趣爱好与消费水平等的信息,基于这些个人信息内容提供商便可做到精准的定制化内容推送服务。这意味着用户付出部分个人信息为代价,得到更加优质更加切合个人品味格调的新闻电影游戏音乐等等,省去了以往筛选剔除无聊与不感兴趣内容的维护工作。当然这些内容也包含一定量的广告,但兴许你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的广告。因为当用户产生了某方面的购买需求后,该类别的广告对于此用户即成为了有效信息,可以满足此用户的购买需求,帮助用户更轻松透明的了解与比较购买对象。

cc3

到这里,有否觉得云端的轮廓渐渐清晰明朗起来——用户在自觉并且自愿的前提下授权与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作为数据用于学术研究与商业投放,并在使用时获取满足当前任务的一切数据资源与运算资源——活脱脱一个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网络。当然我还是要重申上文的前提,那就是技术水平与道德水准完全支持。

为何要反复强调道德水准?因为这个前提是区别技术乌托邦与网络独裁的界限。

觉得有些危言耸听?我们常说在当下的信息时代,掌握愈多信息就掌握了愈多资源,而相对的 “秘密” 也成为了信息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当我们对那样一个云端产生依赖以后,掌握数据库最高权限的 Administrator 就相当于拥有了无上的权力——应该为这个赤裸的群体提供服务还是进行专制统治?华盛顿将军兴许会选择前者;而换做袁世凯一定会倒向后者——这并不是单纯的权利监管问题,而且是一个群体的民主观念与道德水准的问题。

电影 Matrix 中母体对人类的奴役就是建立在技术依赖的基础之上的。而在现实中,像 Google、Facebook 这样的网络帝国也完全有能力在未来成为母体一样的独裁寡头。但就发展趋势而言我并不担心这种事情,就像我有信心自己在 Gmail 或 Facebook 上的信息不会被滥用一般。

总结一下,对权力的监督管理的增长一定要先于权利本身的增长。而面对新的权利(产生于新的技术生态下的权利),具体的监管方式的制定与实施无疑对人提出了更高的文化自觉与道德自律的要求。多余的讨论其实可以归结为一个经典命题:“兵器能杀人也能救人”;究竟该怎样利用云端去服务人类的未来生活,而不是使之成为另一个独裁寡头的统治工具,这理应也是另一个话题——另一个庞大且更值得讨论的话题。

By @高布人,转载请注明 ifanr 原文链接

如果您也有一些思考希望能够通过 iShout 这个平台来发声,请通过 [email protected] 和我们取得联系。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