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hout】面对估值,也许我们应该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
本文作者杨青山,重度科技爱好者,关注新硬件。他在维护两个微信公众账号科技新知(kejixinzhi)和硬件再发明(hard1024)。
估值其实是一门玄学,因为它做的事情是预测未来。
自然科学最难理解的法则来自于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不确定性原理):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无法同时确定。因为对粒子位置的 “测量”,会不可避免地影响粒子的动量变成一个无法确定的随机值。从量子力学到量子基金,索罗斯说他一生的金融投资实践,一直在演绎一个大学时就形成的哲学的主客观思辨:
思维活动本身一旦成为思维对象的一部分,思维活动立即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因为它缺乏独立的赖以裁定的参照点——即缺乏客观性。
社会科学领域,一直充斥着类似量子力学中发现的 “观察者效应”——你对一个事物的 “探究”,不可避免会影响到事物的后续发展。记得第一次读到这个结论时我震撼不已。因为这意味着,人的认知是有极限的,无论你怎么努力去从事实中抽象出规律,你永远无法知道规律正确与否,因为没有真正的 “事实” 可以参考和验证,后续的事实发展早已掺杂你 “认知” 行为对事实的反作用:
规律可能是错的,即使它在这次的投资活动中奏效了,因为这次投资活动因为你的参与和推动而获得了好结果。规律可能是对的,即使它在这次的投资活动中失效了,因为这次投资活动有你的干预而偏离了它原本的发展轨迹。当千千万万个怀揣着各种主观认知,参与到一项投机活动时,投机对象的未来发展,基本上不可能有一个准确判定了。
索罗斯在金融投机活动中悟出的道理,同样适用于今天 VC 在 TMT 领域的投资和估值行为。
小米说它值 400 亿美元、500 亿美元,很多人纷纷摇头: 小米手机看似仍然处在高速增长中,但它的强劲势头严重依赖中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而目前中国市场却已经接近高成长的尾声。这还没有考虑本土厂商的竞争压力——华为和联想的全球化程度远高于小米,魅族联姻阿里巴巴已经显现出崛起迹象。若小米未来的增长动力转向海外,将不得不面对专利薄弱、设计风险、渠道缺失的瓶颈,很长一段时间内恐怕都难有所作为。所谓的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三大块撑起的小米生态,一直没有形成可见的壁垒(依靠开放 Android 基础上的 MIUI,显然很难形成封闭的生态)。小米手机硬件、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并非不可替代,粘性不强,这就很难说服所有人相信这个高估值。
别人的评判是如何影响小米未来的发展的?为开拓国际市场,小米已开始补强基础专利短板,投资联芯科技占股 51%。为了增强生态粘性,融资 10 亿美元挖来陈彤,小米平板、小米电视、小米手机将来不仅是靠硬件本身的性价比来黏住用户,还有内容。这两项 “正确” 的行为表面上与外界无关,但是小米决策过程中,一定是吸收了旁观者的建议,或者 “照顾” 了投资人的意愿,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响应了外界 “小米没有壁垒” 的说法。
没有外界的持续唱衰,可能就没有小米未来可能的转型,一旦策略得当,小米成长成为 BAT 之外的第四极,按照原来的模式小米可能根本不值 400 亿美元,但是在外界因素的促进下,居然成长起来,达到甚至超越原先的估值。这不是没有可能。一旦出现这个结果,外界的看法正确与否,小米模式究竟能否实现持续高速增长,也就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可以衡量,因为你看到的事实,已经脱离了单独演绎的 “客观” 状态。
估值认知的好坏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还能举出非常多的例子。
还记得年初 Facebook 花 190 亿美元收购 WhatsApp 时许多人惊掉下巴的反应吗?几天前披露的业绩显示,该即时通讯应用去年的收入仅为 1020 万美元。一个一年只获得 1020 万美元营收的应用,要花 190 多亿美元,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彻底的失败的并购案例。
但是很多业内人士的看法,即使 WhatsApp 没有营收,甚至亏损,这笔收购也不得不做,因为 WhatsApp 此前已经显现出颠覆 Facebook 的趋势。是几年后面对公司倒闭,还是现在花 190 亿美元进行防守式战略并购,在对手没有成长起来之前用另一种方式 “击败” 它?正因为扎克伯格采纳了他人的建议,收购了 WhatsApp 改变了客观状态,Facebook 可能会被颠覆、WhatsApp 将成未来的主流社交软件的认知,也失去了能够佐证的事实。
不光是找不到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各种创业项目,荒谬至极有可能被现实证明是对的,而非常合理也有可能被证明 “不合理”。
还记得几个月前爆红的社交应用 “Yo” 吗,该应用程序仅让用户发送一个字 “Yo”(唷)给他们的好友。一个字的信息,仅此而已,这样一个 “荒谬” 的项目居然还获得了百万美金的风投。
传奇风险资本家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认为,人们拒绝 Yo 基于两个偏见:其一是单一通讯没有意义;其二是全世界所有市场都与美国一模一样。”“我并没有说 Yo 将会成为下一步价值 1000 亿美元的社交媒体巨头”,“但是,这么快就拒绝它是没有道理的。让我们不断学习,并保持开放的心态。” 开放的心态暂且不去评论,很明显投资人对 Yo 是看不懂的,不过也不需要懂,认知即使正确可能都没用,真正重要的是,Yo 已经爆红,已经具备了全世界范围的知名度。
相比 Yo,另一个最近窜升的人脉众筹应用 AceBridge 看起来就非常 “理性”。AceBridge 团队首先察觉到,目前社交应用像微信、陌陌、QQ、微博都是将线下的亲人、好友等强关系和同学、同事、陌生人的弱关系混杂起来,而目前的社交应用都是迎合强关系,弱关系若是分离出来并且以一个新应用方式独立呈现,将会有巨大的潜力。拓展人脉是弱关系的功用之一,AceBridge 众筹人脉的方式零距离、低成本、严格审核的高可靠性,相比传统的 “线下” 拓展真实人脉的方式,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
AceBridge 的理念如此合理,团队牛逼,应用体验一流,就意味着它能顺利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吗?一旦 AceBridge 发展不顺,可能别人就会质疑 “人脉众筹” 的理念,即使这是一个金点子(没有客观事实参照就无法判定)。
市场无理性,并非真无理性,无客观规律可循,而是因为市场的发展掺杂了非理性的人的认知反作用。面对估值,也许我们应该像安德森这样的顶尖投资高手那样,保持一个 “开放” 的心态。
题图来自:simplyservi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