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虚拟现实广告 bia 你脸上,真是躲都躲不掉
首先解释一下 bia 这个拟声词,它确切地存在于一些地方的语言体系中,但是在一般字典又找不到对应的汉字。大意就是指某物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贴在另一个物体上,被贴的以脸为佳,有猝不及防的感觉,最为贴合 bia 这个拟声动词的神韵。
虽然虚拟现实设备还远远没有飞入寻常百姓家,一般存在于外星人电脑店的体验区,或者诸如 CES、MWC,或者 Chinajoy 这样的盛会之中,不过这个提供划时代视觉体验的设备未来的潜力也被人们看好,这么好的平台,连电线杆和厕所门都不放过的广告人自然在心里打起了如意算盘。
现在的情况是,许多巨头都开始投入巨大精力在这个领域,包括 Facebook(Oculus)、索尼、微软、HTC&Valve、三星、Magic Leap 等企业都在 AR 和 VR 领域发力,更别提更多的中小团队,一些初期的试水设备也开始受到热烈关注。MediaSpike 就是一家为虚拟现实视界制作广告的初创企业,瞄准的就是目前呈勃发之势的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设备。
Blake Commagere 是 MediaSpike 的 CEO,此前就看到了智能手机和平板游戏的广告价值,在这个圈子里搞赞助式营销。现在则开始探索如何在虚拟现实里面进行广告推广,是老式的广告板,还是流行的视频广告,还是其他更为新颖的方式?
MIT technologyreview 体验了一下 MediaSpike 推出的虚拟现实广告案例,内容则是因为小黄人而大火的《卑鄙的我》,在这位编辑眼中的景象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所以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观看者就是在这个数字化的城市里驱车前行,天上有小黄人主题的飞艇飞过,城市高楼的巨大屏幕呈现着《卑鄙的我》的巨幅海报。不过得益于沉浸式的体验和 3D 的效果,这个广告的体验是令人深刻的,不幸的是,这种深刻更多的是贬义。当然,这种广告形式还是比网页中突然弹出的弹窗好得多。
某种程度上讲,VR 和 AR 设备可能是未来互联网终端的新形式,而互联网广告市场的走势也是慢慢向好。根据的 Magna Global 的数据,2014 年,这片市场的规模达到了 1420 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 17%,而在今年,市场规模将会增长 15%,达到 1630 亿美元。
比 VR 更现实一点儿的是 AR,智能手机也可以算作是一种 AR 设备,利用智能手机进行 AR 广告并不是新鲜事,前不久突然爆红的奇幻咔咔软件就是利用 AR 特性呈现 3D 视觉的可爱小熊,俘获了不少姑娘的欢心。更早的时候,哈根达斯推出 iOS 版应用 Häagen-Dazs Concerto Timer。打开应用,用相机扫哈根达斯雪糕盖子上的二维码,就会看到屏幕中盖子上出现一位音乐家为你演奏小提琴。这场小小音乐会为时两分钟,刚好使雪糕达到口感最好的时候。
有趣的是,在许多人看到了 AR 和 VR 在广告上面的价值的时候,也有人看到了这类技术也是抵制广告的有力武器。前不久我们也报道过,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 PennApps Winter 2015 黑客马拉松上,一个四人小组制作了一个外观很 “原型机” 的头戴式设备,称之为 “Brand Killer,Adblock for Real Life(商标杀手:现实生活的广告封锁者)”。
就这个原型设备来看,实现的功能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屏蔽掉那些随处可见的商标,在它到达视线前,这个头盔就已经将其处理成马赛克了,并且随着视线转变,这个马赛克也始终覆盖在商标之上。
此刻,同样的技术就像一根粗绳,而两派人分列两边进行一场拔河,一方想要通过新技术挖掘广告的新形式,另一方则想要用技术为我们呈现没有广告的清净世界。不过很显然的,前者的力量明显会更强大,而广告也是商业社会不可或缺的产物。严格来说,我并不讨厌广告,只是讨厌低俗乏味充满谎言的广告,如果能借助 AR 和 VR 把广告玩出新花样,倒也可以接受。
不过现实确是有创意的广告确实太少,我们更多看见的是类似卫视台播出的打着藏药苗药蒙药旗号的骗子药,或者重复三遍精神攻击的洗脑白金,还有视频网站经常贴片播出的 “我不断地洗澡,油腻的师姐在哪里?” 无聊页游广告这类,所以,即使是全新的平台,当广告普及之后,可以预见到,能够让人欣赏的广告还是少数,多数广告依旧乏味。
另一个让我担忧的则是,VR 技术讲究沉浸式体验,只要你睁眼,视线就被内容所占据,所以真要是在 VR 内容里推广告,真是躲也躲不掉,所谓暴力强推,莫过于此。怎么说呢,这感觉就跟晚上 7 点看电视,不断地换台,却发现始终都在播同一个 “平行世界真人秀” 节目一样令人沮丧。
当广告突如其来 bia 在脸上又扯不掉的感觉,真是细思恐极。
题图来自:irishexa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