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搭载 810 的 LG G4 称得上一部旗舰吗?
转眼又是新一年旗舰发布,LG G4 获得的关注度显然没有别家机型多,产品的爆料都要 LG 官方亲力亲为,甚至在手机正式发布之前就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不过还是有一些很值得推敲的产品细节,比如 LG G4 采用的处理器是高通骁龙 808,要知道 LG G Flex 2 可是全球第一款采用高通旗舰级处理器骁龙 810 的机型。
为什么不用骁龙 810?
关于这一问题想必不少人已经了然于心了,那就是 810 的温度控制存在 “先天性” 缺陷,Galaxy S6 抛弃高通处理器也多半是因为这个原因:
骁龙 810 四核 2.0GHz Cortex-A57+四核 1.5GHz Cortex-A53 的 big.LITTLE 架构设计中,A57 核心的能效比太低,相比 A53 核心,性能增长了 56%,但功耗却恐怖地增长了 256%。
也正因为这一缺陷,ARM 下一代的 16nm A72 架构芯片将会在 2016 年上市,具有更出色的能效比。也就是说,A57 的存在周期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大批量生产的 A57 架构芯片目前只有三星 Galaxy S6/S6 edge 上的 Exynos 7420,高通 810 至今难产,小米 note 旗舰版也是刚刚发布)。
然而,Android 从 32 位向 64 位过渡之际,高通不得已抛弃原有的 Krait 核心设计,转而采用 ARM 原生架构,然后就遇到了这么一件 “糟心事儿”。再加上 20nm 的骁龙 810 在制程工艺上不及相同核心设计的三星 14nm Exynos 7420,高通退无可退,只能是硬着头皮吃下了 A57。
好在业界有能力生产设计处理器的厂商就这么少数几家,联发科还在奋力冲击中高端,发布新品牌 Helio;三星在业界的名声并不好,HTC 就在 AMOLED 屏幕上吃过苦头,而 14nm 工艺的 Exynos 7420 是在 AMOLED 屏幕之外,三星少数几项独步天下的技术优势,短期内会被三星独占;英特尔 x86 架构芯片由于软件适配和优化上的难度依旧会让主流品牌敬而远之。
再加上高通在基带芯片上的独家优势,很多手机厂商和高通共同承担着这一芯片难产之痛。正如上面的分析,旗舰机型除了骁龙 810 之外并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即便是有问题也是会一起合作解决,比如小米就表示专门派出工程师和高通合作,解决 810 发热问题。
但是,骁龙 810 发热控制不佳却已经是事实。在 LG G Flex 2 的评测公布后,多家媒体指出骁龙 810 存在很严重的降频现象,HTC One M9 也不例外,三星 14nm Exynos 7420 则凭借着更先进的制程工艺弥补了发热的风险。
降频最直接的作用是减少发热,带来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手机运行流畅度不够,其性能表现甚至被骁龙 801 赶超。这在 LG G flex 2 和 HTC One M9 的评测中都有提到。LG G4 采用高通骁龙 808 既是明智之举,也是无奈之举。
那么,骁龙 808 够用吗?
LG G4 的主要参数规格:
- CPU:双核 1.8GHz Cortex-A57+四核 1.44GHz Cortex-A53
- GPU:Adreno 418
- RAM:3GB LPDDR3-933
LG G Flex 2 的主要参数规格:
- CPU:四核 2.0GHz Cortex-A57+四核 1.5GHz Cortex-A53
- GPU:Adreno 430
- RAM:3GB LPDDR4-1600
虽然在处理器主频、GPU 和 RAM 上,808 和 810 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在实际的测试中,由于前面讲到的降频现象,在 Ars Technica 的测试中,808 的成绩在某些项目上甚至比 810 要高一些,比如 Geekbench 3 的多核心测试,LG G4 3493 的总分高于 HTC One M9 的 2719。当然,这一成绩在三星 Exynos 7420 面前可以说是惨遭碾压。
在实际的使用中,LG G4 的运行十分流畅,但在与 Galaxy S6 和 HTC One M9 进行仔细比较时,还是能够发现后面两款机型的速度更快。好的一点是,LG G4 也没有出现 LG G Flex 2 和 HTC One M9 上的延迟卡顿现象。性能上足够用,但并不突出。
其他
当众多手机品牌开始在机身材质上做文章,采用金属机身增加颜值的时候,LG G4 依旧采用了塑料材质,虽然有皮质后盖可选,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手机的气质,但比之于 iPhone 6,Galaxy S6,HTC One M9,LG G4 显得廉价很多。
与 LG G3 相比,G4 的边角设计更加凌厉一些,同时正面面板有一定的弧度,但弧度远小于 G Flex 2。The Verge 表示这样的弧度设计使得机身握持手感更好。
和前代产品一样,LG G4 依旧采用了 5.5 英寸 2560*1440 分辨率的屏幕,整机尺寸也比较接近。屏幕的尺寸决定了它不可能是一款便携的手机,但也不会赶上 iPhone 6 Plus 的体积。屏幕的显示效果相比 G3 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亮度更高,色彩准确度更高,阳光下的可视性也不错,同时更省电。
从 G2 开始,LG 尝试了一种新的按键布局方式——背面,G4 也不例外。这种设计其实很难称得上是创新之举,更多的是使用习惯的问题。
在拍照上,The Verge 给了 G4 很高的评价,1600 万像素的传感器,拍照画面锐度、细节、色彩还原、白平衡都很优秀。不过在对焦速度上差强人意,虽然有激光对焦技术加持,它在一些场景下的对焦速度要比其他机型更慢。
G4 带来了一个 “返璞归真” 的设计:它可拆卸后盖,可更换电池。不过却少了一些更有价值的功能,“无线充电”、“快速充电” 一概欠奉。G4 的续航成绩倒是比较出色,重度使用也能够坚持一天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可以坚持到第二天。
一部不够惊艳的旗舰
LG 似乎一直是一个很小众的存在,在国内手机市场更是如此,渠道铺货从诺基亚滑落神坛之前就已经开始收缩,各大电子卖场的 LG 专柜也是踪迹难觅。但我们一点也不用怀疑 LG 做手机的功力,无论是与 Google 合作的 Nexus 4、Nexus 5,还是 LG G2,都不逊色于当年的其他旗舰级 Android 机型,其中 LG G2 更是被看作 “被低估的一代旗舰”。
然而到了 2015 年,LG 的全新旗舰机型 G4 就没有那么突出了,虽然有着主流的配置,2K 屏幕,优秀的拍照,不错的续航。但整体看来中规中矩,没有让人惊艳的外观,没有顶尖的性能(明智之举),没有跟风采用指纹识别,是一款典型的 “水桶型” 的手机。
题图和插图来自 Ars Techn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