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串了 Uber 司机后,我们的创始人说……
在报道了这么多 Uber 的消息后,我们的创始人 Wilson 终于在广州 Uber 的 “真人图书馆” 活动中,客串了一回 Uber 合作司机。
以推动人与人的交流为目的,Uber 版本的 “真人图书馆” 聚集了广州知名的媒体人。作为爱范儿创始人,Wilson 在不到 12 个小时里,与 Uber 的用户之间谈了什么?对于经营一家新媒体产生了什么新的见解?带着好奇,我与老大 Wilson 聊了一下。
爱范儿已经成立 7 年了,但是一直以来,老大你很少公开露脸。这一次为什么会选择参加 Uber 真人图书馆,成为大家目光的焦点呢?
Wilson:Uber 的运营方式是非常独特的。爱范儿现在的愿景是 “连接热爱”,Uber 现在做的事情也是一种连接,所以我们这两个品牌所做的事情是非常相似的。我希望能够通过 Uber 让爱范儿能够到达更多的受众,这些受众以前可能并不是我们的读者。
除此以外,Uber 这个真人图书馆的活动,我也觉得很有意义。“真人图书馆” 这种方式连接了媒体人以及读者,让我们更为坦诚地去了解我们身边的陌生人。这跟我们爱范儿的愿景也是相符合的。
真人图书馆的价值在于为读者提供思想碰撞的机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知识交流。作为咱爱范儿的创始人,你在开始服务以前特别希望跟乘客沟通什么话题?最后有达到这个目标吗?
Wilson:我最想了解乘客对真人图书馆活动的感觉。因为我自己对 Uber 的运营非常感兴趣,所以 Uber 对群众的影响是我自己关注的焦点。另外,我还想了解爱范儿这个新媒体品牌对 Uber 的用户有没有影响。最后就是想听一听普通的消费者对互联网新媒体的看法。
我认为达到了我自己的目标,那一天我完成 5 趟行程。有一个用户是一个化妆师,他很喜欢科技产品,也经常上爱范儿,关注了爱范儿的玩物志以及 AppSolution 微信公众号。作为一个消费产品爱好者,他是我们的目标用户,所以我们也聊了很多这方面的事情。
还有一对从事传统 IT 行业的情侣。虽然他们没有进入互联网的生态,但是他们对互联网的体验是非常感兴趣的,很羡慕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人,每天都能够接触新的事物。所以我跟他们介绍了不少互联网的资讯。
有没有哪位乘客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Wilson:接受我服务的第一个用户是阿联酋航空的空乘人员,他对 Uber 很有好感,他完全依赖 Uber 满足自己的日常出行。在跟他交流的时候,我了解到他很热衷参加这些能够改变生活的,与互联网相关的品牌活动。
虽然 Uber 已经深入了很多普通用户的生活,但是我没有想到 Uber 的品牌影响力有这么强。本来 Uber 只是一种出行的方式,但是因为这个方式让他的生活得到了很多的便利,所以他也非常热爱 Uber。
之前你一直都有使用 Uber 的服务,在这一次活动中你终于有机会体验当 Uber 合作司机的滋味,这种身份的转换让你对 Uber 产生了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吗?
Wilson:我体会到了服务人群的喜悦,也了解到了其中的辛苦。作为 Uber 合作司机,你能够更近距离地与别人交流,去满足他们的需求,你自己要非常耐心,要非常体贴。不过因为你是要服务别人的,所以有时候会非常辛苦。那一天我服务的最远的一位客人在白云万达广场预约了我的车,因为当天广州下暴雨,我到达万达广场的时候,距离用户预约已经 30 分钟。
现在越来越多互联网从业人士甚至是高管加入 Uber 合作司机的行列,在业余时间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在参加了这次活动以后,你会不会选择申请加入人民优步?
Wilson:我会的,因为这样可以让我更近距离地接触到我平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到的人。
那你是愿意以最普通的合作司机身份提供更好的服务,还是想以新媒体创始人这个角色与乘客进行交流,甚至是像其他一些朋友一样,借此寻找合作伙伴?
Wilson:我不需要把 “成为 Uber 合作司机” 这个行为当成一个生计,而是将它定位为与人交流的窗口,所以我更希望在做 Uber 合作司机的时候,把公司的价值观、情况介绍给别人,这样可以从中接触到更多我们的粉丝和读者。
Uber 进入广州以来,举办了不少富有创意的市场活动,作为新商业模式与新营销的一种典型现象,Uber 的营销对你经营爱范儿有什么启发呢?
Wilson:Uber 举办的活动没有局限在自己的专车业务里,都是依托自己的服务,和各个领域的合作伙伴一起跨界造势,扩大影响。因为他们能够时时刻刻追踪到一些热点,愿意尝试全新的点子,所以在社交媒体上,Uber 有很强的影响力,很多人愿意主动去传播他们的活动。
作为科技媒体,爱范儿的报道也应该更贴近大众,贴近热点,这样才能够引发更多人的共鸣,让更多人喜欢你,传播你。
另外,我们要跟这样的品牌一起做伙伴,一起做活动,扩大双方的影响力。爱范儿将 Uber 的活动传达给受众,而用户也通过 Uber 的传播更多地了解爱范儿。这就是品牌共建与资源互换。
此前,很多媒体都发布了有关 Uber 团队的报道,这些报道塑造了 Uber 的网络形象,比如 “3 个人启动一座城”。在亲自与广州的 Uber 团队接触以后,你认为网络塑造的 Uber 形象与实际的团队形象有没有差异呢?
Wilson:在这次活动中,我见到了 Uber 广州的市场经理,也接触了很多在 Uber 工作的实习生。因为网络上大家对 Uber 的评价是很好的,而事实上 Uber 的团队也非常地积极创新,这与网上的形象是一脉相承的。
Uber 成功地利用共享经济模式推动了很多城市交通效率的提高。在你所熟悉的新媒体领域里,类似 Uber 的共享经济模式能够给新媒体运营有哪些启发?
Wilson: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整个新媒体现在已经碎片化了,与此同时,我们每个人的时间也更加地碎片化。类似共享经济,当下的新媒体可以充分利用众包的力量。大家都可以贡献零散的时间,成为内容的生产者,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