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流浪者说,旅行不是工作需要,是一种生活方式
过去的两年里,Pieter Levels 不断变换着生活和工作的地点,包括了新加坡、香港、东京、马尼拉等地。他随身携带的只有一个背包,选择地点的时候充满随意性。当他选择某个地点的时候,考虑到的要素有:无线速度、温度、美食、生活成本等等。
如今,全球各地出现了许多像 Pieter Levels 一样的人。他们多数是自由职业者和远程工作者,自称为 “数字流浪者”。他们与城市的关系很特别,即非旅游者,也不属于居民。得益于自由职业的兴起、全球分享经济,以及数量众多的电子工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方式。
在接受卫报采访时,Pieter Levels 说,你可以把数字流浪者看做是 “短期侨民”。与居民不同,他们的工作地点不是跨国大公司的办公室,而且,他们通常用旅游签证进入某个国家;与旅游者不同,他们进入别国城市时,带着工作和责任。当然,对于数字流浪者来说,旅行并非工作的必要条件,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旅行过程中,Levels 意识到,创建一个在线系统是有必要的。于是,他在团队交流平台 Slack 上创建了名为 “#nomads” 的聊天室。通过它,人们可以向所在城市的人咨询实际问题。除此之外,他还开发了网络应用 Nomad List 和 remote | OK。这两款应用中,一款是从远程工作者角度对城市进行排名,另一款是帮助远程工作者寻找合适的工作。
电子书设计师 Janet Brent 属于数字流浪者的一员。她说,许多人认为,她的旅行是为了工作,但实际上,她选择地点是完全自主的,考虑的主要因素是生活成本。“与一些人认为的不同,没有人为我的旅行付钱,我只是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我不愿意在某个城市中租住,而是选择去旅行,在世界各地短暂停留。在选择旅行目的地时,我考虑的是,从财务上说,它是否是最合理的地方,” 她说,“这与观光游是完全不同的。你要真正地深入到城市生活之中,融入到社区里面。”
数字流浪者看似自由,但并非没有缺点。数字流浪者 Bryce Adam 承认,外国城市的流浪生涯是有缺点的,比如,他需要寻找高速的无线连接。因此,他选择工作地的时候,多数情况下仍然是选择国际化的城市。“几天前,一位流浪者同伴发了一条有趣的推文,让我印象深刻。‘有趣的是,数字流浪者花费 16 个小时,飞到世界另一端,然后坐到星巴克里’,这是完全真实的,” 他说,“当你是一个数字流浪者,你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自由。我们有最后期限,有依靠自己的人,还有要抚养的孩子。能在全球任意地点工作,是一件好事,但是,这其中也有挑战。”
数字流浪者时刻在路上,没有什么不动产,甚至没有固定的地址。对于他们来说,那座城市才是自己的家呢?因此,毫不奇怪的是,多数流浪者拥有双重国籍,或者是 “第三文化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对国籍和安居的概念比较淡薄。Pieter Levels 说,这样的生活改变了他对国籍的观念,同时,也改变了他对交流对象的选择。
“自称是 ‘世界公民’ 是超级俗的,对吧?但是,它正在变得极为真实,” 他说,“这种全球意识是我开发 Nomad List 的原因,并且,它也改变了我的交友观念。晚餐的时候,与你坐在一起的有朝鲜女孩、新加坡人、墨西哥女孩,还有尼日利亚人。这是正常的事。听起来很像是政治正确的电视广告,但是,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了不起的时代。”
图片来自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