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三个模式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未来的好新闻

公司

2015-07-05 10:07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McLuhan)在 1964 年出版了一本日后为他带来无数争议以及荣耀的书《理解媒介》。准确地说,他通过那本书传达了一个十分有争议性的观点——媒介即讯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和当时主流的媒介载体论相反,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本身才是引导社会变化的主要元素,而这种变化和它承载的具体内容无关,比如印刷物加强大众线性的思考,电视节目通过直接影响各家晚餐的方式推动公众对热门议题的认知和态度形成。他认为人们只留意媒介传递的表面信息(如具体的新闻),而没意识到媒介——这个被麦克卢汉视为能引领文明的东西——给社会和人类带来的结构性的深层影响。

当然,这个当时看来颇为惊世骇俗的观点并没有马上被接受。1980 年麦克卢汉去世,又过了十几年主流权威才纷纷为他发声。在那之后信息网络一路飞腾,直到现在,不管浅层深层,我们理解社会的方式都被刻下了媒介的印迹。

包括每天看到新闻的方式。

Circa——只有设计是不够的

Circa

这个新闻应用在自己的当日话题里留下了最后一个故事。

据说是以平等对待新闻为理念,Circa 将特定事件而不是单独的新闻报道作为展示的中心。应用每天推荐几个当日的新闻话题(Story),每个话题下通过人工编辑的方式集合不同来源报道的摘要和索引,并允许用户订阅话题来了解后续更新。

它凭借精美的编辑设计和在移动端上流畅的交互体验获得了一众人士的欢心。 但吊诡的,事实上按这种人工模式来讲也挺能让人理解的是,这个以 “stay informed” 为口号的新闻应用受到的最多差评就是让人不够 informed,包括每日话题数目不多,包含范围有限和时事跟进不够快捷等。

当然了,除此之外还有话题性不强和分析不够深入等等缺点。而从结果看来,那优美的交互设计并没有成功说服新闻爱好者们去忽视一切。 在融资不顺和出售未成后,Circa 在周三被宣布关停。

News Lab——大众决定的主题

Google News Lab

在那稍早之前,另一条和新闻应用有关的新闻是 Google 推出的 News Lab。

和本来用户就不多的 Circa 比起来,News Lab 的知名度可能还更低一点。这既是因为这项服务才刚推出,也是因为它本来就没打算直接面向大众用户,这只是个为新闻从业者或相关人士提供的工具组合。

具体地讲,他们在发布的宣传博文里提到了三个重点:Tools(打包 Maps, YouTube 等现存工具并为使用者提供指导),Data( 主要是新的 Google Trends), 和 Programs(与各地合作方一起推出的项目)。

Google Trends 展示可以根据地域和主题进行限定搜索的热门话题,并提供相关的子话题讨论,话题关注趋势变化和各国的搜索热度图等等。简单说,他们通过技术为新闻从业者解决了一个问题——你要写的,都会是大众已经想看的。

Google Trends

于是相应的,大众接下来会看到的新闻——假如 News Lab 真的能被普及应用的话——将是他们已经反复搜索,不断讨论的话题。是的,冷门议题将因没人关注而切实地被挤出记者们的视线。但往好的一方面讲,普通市民基本上可以保证自己看到的都是会是感兴趣的内容。

当然了,如果他们平时也用 Facebook 的话,这种体验应该早就感受过了。

Facebook——“你” 选择的新鲜事

Facebook 对人类生活造成了深远影响,除了打造人人可联系的巨型大网,凡人出门必拍照的点赞文化外,它还带来了一个能根据用户行为进行调整的动态信息排列。

PostRocket

这是 PostRocket 做的关于动态信息算法的示意图,后来被 Buffer 团队引用到了自己博客里

当然在早期,这只是为了避免用户因为页面上充斥的无聊信息离开 Facebook。 但在后来,随着数据的增多和算法的改进,这个设计使得每个用户的页面似乎都具有智能,会根据他们的线上行为慢慢演变成量身打造的信息环境。

关于这一点,科技达人 Robert Scoble 在自己的账号上发过一篇比较长的攻略,指导普通人将自己的 Facebook 动态信息页面一步步改造成喜欢的样子。

Facebook

攻略里有很多点。 其中包括多分享以及发布自己关心的主题(比如科技创业),这样就会在主页上看到更多该主题相关的文章。以及,多屏蔽自己不感兴趣的类型(比如自拍照),这样好友分享的此类新鲜事会逐渐被自动隐藏。

总而言之,通过不断对眼前的信息做出喜欢或讨厌等行为反应,每个人都能成功地让自己只看到想看的东西。

未来已来

两者都在努力满足那个 “人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的基本需求。 如果说 News Lab 提供的是基于社会热点和趋势数据进行写作的工具,Facebook 指引的则是为单独个体提供最适合内容的未来。显然,未来更贴心的多。

回到开头提过的《理解媒介》,在这本书发表的同一年,某个刚从博览会上回来的著名科幻作家对 50 年后的生活做了预言。 预言中的一条有关计算机和人类的关系,他说 2014 年人类的绝大多数工作将有计算机代替,只有极其有幸的一小部分人能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还有没有发生。不过我们也知道,由电脑产出的新闻报道早就进入了人类生活。 和编辑自己敲打的文章比起来,这类自动生成的报道当然高效快捷,甚至可以直接调整字词产生不同的版本。

那么在未来,每个人都只用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事件,而在点开相关新闻时,激进的人看到刺激性的陈述,保守派则看到温和版的表达,大家皆大欢喜。

我们在朝那样的未来前进。不过在那天到来前,这只是个关于 Circa 的陨落和 News Lab 出现的故事。

 

 

题图来自:Poynter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运营公众号“钛点”,关注有效的科技营销和有趣的商业模式。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