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前高管揭秘 Google 破风冲线的五条锦囊妙计

公司

2015-08-09 19:25

天上地下,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 “飞刀” 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刀是怎么发出来的。刀未出手前,谁也想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

刀光一闪。闪电也没有他的刀光这么凌厉,这么可怕!每个人都看到了这一闪刀光,但却没有人看见他的刀。刀光一闪,已刺入了他的胸膛。

古龙的小说里,英雄侠客中有不少都是以快见长,好比李寻欢和傅红雪。一个以爱为刀,一个以恨为刀,一旦杀意起,能看清刀的恐怕只有电视机前的观众。手起、刀落、命夺。他们的刀是如此的快,以至于古龙几乎没有描写出刀的瞬间,只有出手前凌厉的威压和战斗后的残局告诉我们:那刀快的一笔。

生在了这个无聊的时空,拜入傅红雪门下,当一名千里不留行的刀客是无望了。幸好可以看看电影《破风》里的仇铭和邱田诠释速度与激情,也可以听听 Quartz 找来的 Google 前任高管扯扯互联网圈的 “ 唯快不破”。在这个江湖里,Google 无论是飞刀还是破风冲刺都是一把好手。搜索引擎要快,Google Fiber 网速也要快,鳞次栉比的新项目更是越快越好。

Dave Girouard 曾是 Apple 产品经理、Google Enterprise 一把手,目前是互联网金融公司 Upstart 的创始人兼 CEO。接下来请看 Girouard 出招。

第一招:兵贵胜,不贵久

巴顿将军曾说:一个立刻粗暴地执行好计划,胜过一个下周执行的完美计划。

公司的决定通常在大小会议中产生,有的会议很长、有的很短,但个人经历中大部分会议的耗时都远远超过必须。缺乏会议议程,无意义的争论,偏离主题的瞎扯都可能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因此,在要做出决策之前,就应该先给决策设下时限。

012

Google 董事会主席埃里克一直秉行这个原则。由于拉里和谢尔盖都是非常有主见的领导人,埃里克无法轻易做出独断的决策,往往需要与两位小哥进行深入的沟通。团队领袖有权用一句话终结会议的争论,但这种特权需要慎用。适度使用这种权利可以卸下团队的 “责任包袱”,让他们对决策的过程感到舒适。而过度的使用则会降低团队的参与感。因此手握发令枪的领导人,应该珍惜手中的子弹。

为了避免沟通拖慢事情节奏,又不滥用职权,埃里克的对策是:为 “决定” 早早划定一个切合实际,但不可撼动的期限。Girouard 说,这个习惯 “改变了整个 Google”。

追求速度不意味着一个领导需要由上而下地做出全部决策。尝试用自己的 “好观点” 说服团队从而达成共识是下策,因为 “认同包袱” 可能会掩盖其他人的想法。上策是全面听取意见,然后围绕目标选取最好的办法。求快之余也要避免草率,有时将一个匆忙做出的决定拖上一天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Google 现任 CEO 拉里非常懂得如何掌控决策的节奏,他的秘诀是 “在不让员工尖叫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快”。除非是致命的错误,这些决策往往都让公司变得更好。

他常问:“为什么不能更快?” 然后看有没有人尖叫。

第二招:法令孰行,以此知胜败

好的决策会让执行变得简单,但执行的速度同样重要。

windhole

为执行加速,从骨干抓起。先给骨干洗脑,让他们永远记得问 “When”,让他们接受 “速度” 这一信仰。然后再通过他们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其他人,最后这种信仰内化成为公司团队的文化。人们聊嗨了的时候总是忘记问 “when”,因此而石沉大海的好点子数不胜数。

今天比明天好,现在比六个小时后好。

苹果 CEO 库克也深谙执行的速度之道,关于他的这个习惯还有个著名的故事:

2008 年库克和 Sabih Khan 在讨论中国供应商的问题,了解情况后库克说:“这很不妙,得有人赶快去处理。” 三十分钟后会议转向了其他话题,Khan 也在一旁继续听着。突然库克亮出招牌表情看着 Khan,问他:“你怎么还在这?”Khan 闻言立刻开车去机场,连一件换洗衣服都没带。

让执行加速的一个窍门是:消除团队成员的相互依赖性。当工作流程是一环扣一环,例如小明等小红做完第一步之后再做第二步,就是一个典型依赖型流程。更好的协作流程是让分工变得平行,人们不需要相互依赖,只需要将自己的任务一路执行下去。为了实现平行分工的目标, Girouard 会亲自加入不同的环节来加快进程。举例说,假如有个时间紧迫的发布会,Girouard 会亲自写博客为活动预热。

第三招:知而后行

为了让人们理解企业版应用与普通消费者 Google ID 的区别,我在 Google 开过无数的会议,甚至专门为此发起了一个项目。但是这个问题是如此的复杂,导致每次会议的前 30 分钟都用在回顾上次会议的内容。认知天花板对脑筋的折磨简直难以想象。

通常复杂的大项目都有一个相对小的难点,例如 Upstart 就面临着许多监管政策。为了避免违规团队曾花大量的时间研究一些事情是否合法合规,但更好的做法是让律师来指点江山:给出一个 “这个可以做,这个不能做” 的答案。这类简单答案可以有效地拆除认知天花板

第四招:致人或致于人

谈论竞争对手可以为团队带来紧迫感,但压力过大也会让团队手忙脚乱,因此领导应该善用 “压力” 这个工具。当你打算跟随市场节奏时,像炫光队跟随幽灵队上坡一般,就要评估对手的节奏,从而考虑是否应该向内部施压。

1-150GG13U0922

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如果你选择不跟随,而是像仇铭一样尝试主动向对手施压,那么如何响应就是其他公司要考虑的事了。

Google Apps 上线时面临的直接对手是微软的 Office,他们占据了行业中的垄断性地位。Google 的团队打算另辟蹊径,给每个账户定价 50 美元/年,“比微软 20 页长的价格表简单的多”。50 美元这个价格也没有经过什么详实的论证,之所以选择远低于对手的价格,一方面是为了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占据市场的主动权。

第五招:得民心者得天下

如果已经做出决策,别忘了为方案赢得支持。大家都很忙,你需要让大家为你提高优先级,才能让事情更快地落实。这不是件简单的事,但你可以从任何一个人开始。找到一个想要获取的支持者之后,不要贸然进入正题,先要了解对方。

support

他的职责是什么? 他们的绩效如何衡量? 他关心什么问题? 他工作的优先级如何?

然后问自己:怎样让他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同时让你得到你想要的。有时候可以小小地利用一下人的自尊心,告诉对方他们的竞争对手曾经很快地完成了那些工作,让他们为了脸面不好意思比竞争者慢。或者是小小利用一下人性的真诚与善良,告诉对方 “我们对此付出了很多,真的很需要你们快点完成”。

无论用的是什么手段,假如有效的话,别忘了在他们上司面前美言几句。

速而兼达者为王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部分是不喜欢速度的,古话中 “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 就表达的是儒家思想的不急躁。两者并不矛盾,快而不急的是一流企业,快而急的是二流企业(但状况危险),不快又不急的则不属于这个江湖。古人倡导的 “慢” 是为了 “达”,今天互联网江湖则对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达,还得速达。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速而兼达者为王。

很显然,图片来自《破风》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还有什么比无趣更可怕?网友说:无知。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