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买了 iPhone 6s,而我却买了这玩意儿
每年 9 月都是几乎一半爱范儿成员固定缴纳苹果税的月份,新 iPhone 到货之日简直都让快递叔叔惊呆了。然而,这其中有一个例外,就是我。像我这样基本只用几个应用的人而言,iPhone 其实和 Android 手机的体验没有太大的差别,因为需求摆在那里。
同样是因为需求,我用其他人购置 iPhone 的钱买了一个许多人都不会去更新的物件:桌面台式电脑。事实上,在《要不要买 iPhone 6s,这回一个人说了不算》里面,我对于 iPhone 的购买意见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iPhone 6s&6s Plus 都是好手机,比我现在用的某 Android 机好用很多,比我之前用的某 Windows Phone 好用更多。说到这里你以为我就会买了么?你错了,我来告诉你,iPhone 6s 64GB 的 6088 元可以买什么?加一点完全可以组一下 i7-4790K+GTX960+16GB+128GB SSD 了,我见过的好多人每年都换 iPhone,但是旧款慢得抓狂的 MacBook Air 可以再战三年,然而,i7-4790K 带来的更新感受远比 iPhone 6s 相对于 iPhone 6 的更新感受爽得多。以工作狂的视角来看,不去更新每天陪伴自己八小时的生产力工具,而殷勤地更新大多数时间揣在兜里的 iPhone,摆明了不爱工作嘛。”
然而我没有自己组 i7-4790K+GTX960+16GB+128GB SSD,作为一个略有信仰的休闲游戏玩家,最终还是选择了红灯厂华硕 ROG GR8 这款迷你游戏电脑。于铁杆游戏玩家而言,ROG GR8 其实并不算理想中的装备,低电压处理器,和中端显卡是这些人的第一眼拒绝理由,但是对于轻游戏用户和重度码字用户来说,ROG GR8 有它不容易被发现的优点。
台式机里的小钢炮
虽然是军事上的概念,但是射速快重量轻机动性好的小钢炮经常被用来形容 Golf 这样的汽车,这里用来类比 ROG GR8 也很合适,由于攒机这事儿实在是个高上限的活动,像王思聪那样攒个十多万的台式机也是完全可以的。不过对于普通人而言,预算也一般都是在四位数而已,万元以后那基本上都是硬件发烧友的选择,为了在神坛 Chiphell 或者显卡吧得瑟一把,需要付出的代价还是不小的。
那么来看 ROG GR8 的基本配置:
- 处理器:英特尔酷睿 i7-4510U
- 显卡:NVIDIA GeForce GTX750Ti 2GB GDDR5 显存
- 内存:双 SO-DIMM 内存插槽.,最高支持 16GB
- 硬盘:SATA 3.0 接口+2.5 吋硬盘仓
- 无线:双波段 802.11 a/b/g/n/ac 的 Wi-Fi
- 1 个 S / PDIF 光纤输出 ,1 个 HDMI 接口(支持超高清 4K)
- 1 个 DisplayPort(支持超高清 4K),1 个 LAN(RJ45)
- 后 4 个 USB 3.0 ,前 2 个 USB 2.0 接口
- 70 至 77W 的全 3D 负载,闲置状态 15 W 左右功耗
因为是华硕玩家国度的机器,所以这里其实还是保留了一些 DIY 的余地,比如内存和硬盘其实都不是标配的,用户可以购买准系统,自行在购买相应接口的内存和硬盘,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相应的配置,比如喜欢屯蓝光电影的,就不妨配 128GB SSD 和 1TB HDD 的硬盘组合。至于 8GB 和 16GB 内存的取舍,也是类似。
这里通报一下我自己的选择,金士顿 HyperX 3K SSD SH103S3 240GB,读取速度 555MB/s,写入速度 510MB/s;金士顿 DDR3L 2134MHz 8GB 内存。硬盘目前够用,但是考虑后续把 8GB 内存换成 16GB。
至于英特尔酷睿 i7-4510U 这个带 U 后缀的芯片想必是大多数人犹豫的理由,完全可以肯定的是,i7-4510U 肯定是比不上 i7-4790K 这样的桌面芯片强者,毕竟它的 TDP 功耗只有 15W,即便如此,这块芯片也要比目前超极本中广泛使用的 i5-5200U 或者 i5-5300U 强许多。许多超极本不敢挑战的 4K 视频播放,ROG GR8 也能比较轻松地去应对,在播放一段帧率 25,码率为 24427kbps 的 4K 视频时,CPU 占用稳定在 25% 左右。至于一些码率低一点的 4K 视频,CPU 负载可以控制在个位数。
至于 GTX750Ti 这块显卡,算是台式机里中端产品,在 3DMark 中,这块显卡被识别成了 GTX 860M,虽然后面又带了 M,不过基本可以视为和 GTX 750Ti 是同一块显卡,只是桌面用的本体和笔记本用的马甲版而已。
可以这么说,i7-4510U+GTX750Ti 组合其实更像是游戏本的组合,这一点在 3DMark 上的测试结果就可以看出,ROG GR8 的定位是游戏本往上一些。性能的话,ROG GR8 并不是以此为主打,看重性能的完全可以去隔壁找大哥 ROG GR20,真要是给 GR8 定位一下,卖点不在超强性能,而是在如此小的体积内整合了可堪一用的配置,办公不在话下,大部分单机游戏也能顶住,网游更是不在话下。
为什么选这个?
说一下我的需求,作为一个长期伏案码字的编辑,笔记本肯定不是最好的选择,无论是屏幕高度,屏幕大小,性能表现还是键盘触控板操作手感,都不适合长期码字(然而据我所知,大部分同行都是一台 Macbook Air 通用所有场合)。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后,我感觉必须要为生产力工具做出一点儿更新了,于是先后买了绿灯厂 Razer 的机械键盘和鼠标,又加了显示器。不过之前一直用的索尼 Pro 13 超极本到现在确实是难当大用了。
这款索尼 Pro 13 的 i5-5200U+核心显卡+4GB 内存的组合经常会出现捉襟见肘的状况,一是 CPU 负荷较大的时候,风扇就满载运转,噪声很大,二是 Chrome 浏览器占内存较多,多开十几个页面的话,4GB 的内存就会占得满满,出现卡顿。三是有时候兴起想玩一下游戏,核显的性能劣势就出现了,这个配置玩《英雄联盟》的时候,一旦出现团战,画面成了 PPT 了。
索尼 Pro 13 当办公电脑已经难当大任的时候,是时候换一台性能更好的台式机了。这里我自己的选择集中在了迷你型台式机上(GR8 仅有 2.5 升的体积),对于我的办公桌来说的话,常规容量几十升的机箱其实还非常占地方的。最后在价格承受范围内,我定下的两个选择是外星人 Alienware Alpha 和玩家国度 ROG G8,这两款电脑当中,显卡基本可以认作是一致,前者 CPU 性能比较强,但是标配的是机械硬盘,权衡之下,低电压 i7 问题不大,机械硬盘的龟速才是问题,所以在红灯厂和蓝灯厂之间,选了红灯厂,算是信仰入门了。
而且不知道为什么,许多人对于电脑的卡顿的忍耐能力要比对手机卡顿强得多,总觉得前者是耽误的工作,后者是耽误的生活,而工作是为别人,生活则是自己的。而且我一贯的购机理念是,电脑尽量最好,手机够用就行。在电脑的使用场景下,其实很容易就遇到有挑战性的场景,但是手机应用负担其实都还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手机性能绝大部分时候是大量盈余的(骁龙 810 锁核一大片,但其实并不影响日常使用)。
很难去量化工作工具对于工作效果的提升作用,不过起码来说,换个大显示器给颈椎带来的负担真的就小得多了。键鼠组合也比笔记本标配的键盘触控板手感好很多,超极本是一个纠结的产物,如果以经常外出的编辑视角来看,轻薄机身和超长续航都是必须的素质,但是为了照顾这两点,就不得不牺牲操控手感和性能了。如果因为出差场景而理应有所妥协应该完全可以理解的话,那么非移动场景下,换一台靠谱电脑其实非常必要的,无论是从健康考虑,还是舒心方面考虑。
前不久友媒调查发现,品质生活最要紧的是有台 iPhone 。这个观点当然见仁见智,那么我在这里的观点其实就是,对于需要大量用到电脑的人来说,把常用的电脑换成靠谱的台式机,对于提升工作品质有很好的帮助。
低调的红灯厂产品
之前冲动入了一款绿灯厂 Razer 的黑寡妇蜘蛛机械键盘 RGB 款,由于灯光效果太过炫酷,我被同事称之为“爱范儿第一杀马特”,所以在使用的时候,我基本上都是关闭灯光效果,或者用最低调的灯光效果的,毕竟流动大波浪的 RGB 灯光效果太惹眼了。
换在外星人或者玩家国度的一些产品上其实也是如此,太炫酷的灯效其实并不适合摆在办公室,当然自己卧室的话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这么来看的话,ROG GR8 除了体积超小之外,在灯效上其实也非常的克制,仅有电源键,和正下方的“败家之眼”Logo 灯效。
说 ROG GR8 低调,不只是因为外观闷骚,还有它的功耗表现、散热表现以及噪音控制。
功耗表现就不细说了,闲置状态 15W 的功耗算是很低,至于满载状态下 70 W 出头的功耗也算比较低,相比于动辄需要配上 400W 以上电源的台式机,GR8 并不是耗电大户。提到散热,相比大多数的笔记本用户都有吐槽的地方,不管是带风扇的 MacBook Air,还是无风扇的新 MacBook,其实用久了底部都会有明显可感知的发热。
但是在台式机上,对于发热的设计就可以考虑得更多了。ROG GR8 内部采用了大体积的风扇,加上两根铜管,这样的组合要比一般笔记本所使用的散热模块强许多,最终的散热表现也是非常优异,除了机箱顶部的出风口位置有温热的气流之外,整个机箱外部没有任何让人觉得温度高于环境的地方。
比散热表现更优异的地方是噪音控制,说实话,之前索尼 Pro 13 最让我心忧的地方就是突然风扇满载运行带来的高噪音,呼啸的气流声给人带来很大的压力,就如同有的手机突然莫名的发烫一样。虽然这里 GR8 的风扇体积还挺大,但是是使用的过程中丝毫感受不到风扇运行的声音,当然,肯定也没有机械硬盘读碟的震动声。具体声音小到什么程度呢?我需要把耳朵凑到机箱出风口,才能听到细微的声音。
常态下,GR8 的运行声音在 20 分贝左右,即使是满载,也就在 30 分贝左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台冷且静的电脑可能在使用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在有了对比之后,就会发现,冷且静对于电脑而言是多么重要的素质。
虽然在 ROG GR8 的价位上,完全可以组一台性能更为澎湃的机器,但是,正如手机不能只看跑分一样,在还算不错的性能之外,低调闷骚的外观设计、超小的机型体积,以及表现优异的噪音控制和散热才是这款台式机的价值所在。
最终还是没有把大部分篇幅放到了常规的跑分测试,游戏性能上,起码就我的游戏需求来说,偶尔的网游需求都完全能够满足,不是显卡危机级别的大型单机也都能应付。只是恰好在 iPhone 发售的时候有了比较鲜明的对比,之前在英特尔 IDF 上,英特尔把 Skylake 处理器和五年前的处理器类比,提到性能和功耗控制上的进步,言下之意再明白不过,计算机的更新周期虽然确实长一点,但是五年的机器还不换实在太过分了。
不过现在的消费习惯也趋向于这样,外向型的手机的更新换代周期很短,而内向型的电脑普遍状况则是能再战三年就让它再战五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