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公司想告诉你,它是如何赚到 4000 万,以及如何从创客向消费跨界 | iSeed
如果希望参与到 iSeed 系列报道,或者有相关项目推荐,请点击我们网站顶栏 “寻求报道” 按钮填写相关资料。初创团队的产品如若想获得 iSeed 系列的采访,请将产品提交到创库(MindStore.io)。
距离上一次采访 Makeblock 创始人 CEO 王建军,已经是 2 年之前。
这 2 年,Makeblock 从第一个上线 Kickstarter 成功募资的中国硬创项目,到今年受到红杉资本重视,完成 6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团队也从最初的自己一人发展到 130 人。
回顾过去的采访,当时他对爱范儿表示,“希望 Makeblock 会是一个平台,不光只有铝材质的机械部分,还要有电子控制电路板部分,和有相关的软件开发平台。”
Makeblock 创始人、CEO 王建军
在当时,Makeblock 团队只有 4 人,产品还只是具备凹槽、可以配套三种长度 M4 螺丝的铝型材,电路板还刚开始开发,软件开发平台远远没有看到影子。如今 Makeblock 已经是综合性的创客 DIY 平台——如果你想制作机器人,通过 Makeblock 会变得更加简单,无论从机械、电子再到软件部分,Makeblock 都为你做好了准备。
王建军是一个不容易满足的人,然而当我问这 2 年团队成长最令他满意的方面时,他语气忍不住带着自豪地说,“通过几年的努力,把 Makeblock 打造成融合了机械电子软件三部分的第一创客平台。”——2013 年 Makeblock 的销售额为 300 万元人民币,但到了 2014 年销售额就突飞猛进到 2000 万元人民币,2015 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 4000 万元人民币。
Makeblock 的三个转折点
Makeblock 短短 3 年发展当中有几个关键转折点,首先是 2013 年入驻 Hax(原名 Haxlr8r)孵化器,并依靠 Hax 背书成功在 Kickstarter 上众筹——作为当时第一个在 Kickstarter 成功众筹的项目,Makeblock 引发了后续中国创业者密集到海外众筹平台上线的浪潮。
成功众筹之后,Makeblock 成功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注意,大量的爆光令团队、产品名气逐步上升,帮王建军节省了不少早期品牌建设、市场推广的力气。
第二个转折点也多亏 Kickstarter。当时在美国拥有 1700 个线下卖场的电器零售商 RadioShack 的一名副总裁通过 Kickstarter 注意到了 Makeblock,一开始发邮件沟通,后来亲自到深圳与会谈,放开了 RadioShack 许多硬性限制,让 Makeblock 成功成为前者的供应商之一,签了 1000 多万元人民币的 “大单”。
不过,2015 年 2 月 RadioShack 这家老牌电器零售商破产,让美国业界吃惊一把之余,也让王建军心里捏了一把汗,事后觉得自己很幸运,“还好当时钱已到位了。”
RadioShack 的倒闭实际上也影响了 Makeblock 的销售,毕竟最大的客户倒闭了。所以今年 Makeblock 海外拓展的市场特别繁重,不过,由于 2014 年团队尝试推出多种面向 “创客教育” 的产品,正好符合海外市场的需求,目前美国最大的实体书店 Barnes & Noble、 英国电子产品零售商 Maplin 都成为 Makeblock 的销售合作伙伴。
第三个转折点,来自今年 4 月红杉资本 600 万美元的投资,队伍半年之内从 30 人扩大到 130 人。——虽然王建军没有详细解释,然而 11 月 17 日,Makeblock 发布智能机器人 “双子星”,却代表着公司的模式上进行了拓展。
这可能是今年 Makeblock 最大的转变。毕竟 Makeblock 原本提供的是供创客发挥第一的模块化工具,紧接着推出了不少供少儿教育使用的套件,但你都会发现,这些产品都有浓厚的 “创客” 的味道,是开源硬件种类的丰富。然而 “双子星” 确实一款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外观设计上达到普通消费者接受的水平,功能使用上的门槛低至普通消费者也可操作。
从创客走入消费
王建军把 “双子星” 定义为 “科技玩具”,他说,“科技玩具就是充分利用智能终端云端能力,让功能性、可玩性变得更强的玩具。”
他认为,科技玩具切入的是一个 “蓝海市场”,“目前传统玩具公司还没怎么关注这个领域,市场上活跃的都是一些初创公司。产品素质尚不能称之为优秀,但已经获得大量的关注。”
在国外,这种对操作要求更快,然而娱乐性也更强的玩具,一般称之为 “成人玩具”。国外的成人玩具市场空间很大,王建军说大概占 40% 左右。不过,由于文化的差异,在国内成人玩具市场份额还不到两位数。
所以针对国内外市场的不同,Makeblock 为 “双子星” 制定了两套不同的策略——在国内,它会更加突出教育属性,让希望孩子学更多东西的父母买回去;在国外,则会更加突出娱乐属性。
然而,原本 Makeblock 是一个创客品牌,现在却要进入玩具市场,这步子会不会迈得太大了?王建军说,“从商业角度来说,公司的成立,都是希望可以影响更多的人。创客是一个小众垂直的领域,我们的策略是在垂直市场积累优势的能力。当我们积累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做一些可以影响更多人的事情。”
在王建军看来,Makeblock 在这几年当中积累了相当的技术能力,“我不敢说我们是最顶尖的,但我们积累得挺全面的,从机械、电子到软件,这几个方面的技术积累我们都有。”
从产品特性来说,由于 Makeblock 是一套模块化开源硬件,与不同的零件搭配,它可以迅速制作成各式各类的产品原型。这些产品原型,都可以通过 Makeblock 的销售渠道去验证它是否具备更大的商业发展潜力。王建军说,“我们会从面向创客的原型产品当中,挑选出一些商业化前景看好的进行产品化,变成消费级的产品。”
在 Makeblock 内部,每个月都会举办一个 “创客马龙松”,团队会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作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出来,目前即将开展第 19 期,每一期会产生 7、8 个创意。这些创意又会很快变成产品原型,投放市场验证,如果成熟,就会开发成消费级产品。换言之,Makeblock 本身就是完整的创意生产链条。
实际上,一开始 Makeblock 的公司名字叫葫芦科技,现在已经更名为创客工场——名称上的变化,显示了王建军对公司定位的把握。
未来他希望 Makeblock 可以变成一个生态系统,可以满足人们千奇百怪的需求。“如果要满足这些需求,就必须做更多的模块来支撑。但如果只有我们自己一个做的话,供应链的压力会很大,我希望 Makeblock 可以成为一个标准,引入第三方厂商,让他们去满足长尾的需求。”
创业经验:人才最重要
王建军认为,“公司最重要的是人,没钱没资源都不是太大的困难。”
2013 年刚拿到天使投资的时候,刚好那时候团队人员流失,是王建军压力最大的时刻。我们问他当时如何度过这么艰难的时刻,他没有详细回答,“能怎么办,硬挺呗。”
现在王建军非常重视团队人员的招聘,一周 7 天起码会花 1 到 2 天在人员的招聘上;公司每一个重要岗位,最后一轮都要通过他的面试。
2015 年年初,他还决定在深圳科技园的公交站牌上投放招聘广告。做这个决策的原因是,“过完年后是招聘的黄金季,而且科技园那边聚集许多对口的人才,所以就决定这么做了。我觉得这也是公司姿态的体现。”
当传统的家居产品也内置了联网模块,它就变得跟传统家居产品不一样了。这是物联网,强调的是物与物的连接,也是英特网以外的另外一张网,它会逐步替代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件。本期为第 7 期 iSeed 访谈,主题是 “物联网”。本篇为该访谈系列的第 5 篇。
本文是 iSeed 采访第 31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