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2015 年度科技公司:微软

ifanRank

2015-12-25 12:53

2015 年的基调是下滑,和两年前红火的移动互联网大潮相比,今年,尤其是今年下半年并不算是特别好的光景。PC 出货量下滑,智能手机出货增长首次降到 10% 以下,平板电脑的大势更是让人灰心,还有大家一致都在喊的“资本寒冬”。然而疾风知劲草,移动互联网红利期消退的之时,产业寄以希望的物联网并未像如调研机构预计的那样呈现出爆发之势。

互联网企业纷纷合并抱团取暖,设备企业不断炒冷饭发出配置雷同外观相似的设备,频繁的企业之间的合纵连横,以及发布会上的声嘶力竭看似热闹,但是细想一下,这些喧嚣和进步并无关系。因此,2015 年年度科技公司的评选,爱范儿秉持着如下三个基准:

  • 破局的能力
  • 开放的气度
  • 维持创新的底蕴

正是考虑到 2015 年的背景大势,以及我们定下的三个基准原则,爱范儿选取微软为 2015 年度科技公司。

2015 年最好看的硬件发布会,没有之一

一场好看的发布会是怎样的呢?是天花乱坠的形容词堆砌,还是各种明星歌舞升平,亦或是用各种数字轰炸大脑?回归到发布会的本质,产品才是最核心的东西。

谁也没想到,今年最好看的硬件发布会居然是微软家的。北京时间 10 月 6 日晚开始的这场微软 Windows 产品发布会可以这么讲,让你觉得 PC 这样的老产品居然可以进化到 Surface 系列这种程度,突然萌生出了一种该把我那台卡慢丑的老笔记本换掉的冲动。也让你觉得 Hololens 这样的新产品居然可以炫酷到如此地步,自己从来没有产生过这样想体验一番的期待感。

又双叒叕一次,微软教那些 Windows 设备的 OEM 厂商如何去做优秀的 Windows 设备,教这些友商们如何像 Surface Book 这样在 PC 这样的极其成熟领域做出让人拍手叫好的创新。这一场发布会上出现的 Xbox、Surface Pro 4、Surface Book、Microsoft Band,以及 Hololens 这些产品,你可以找到它们分别的对手,但是你找不到它们模仿或抄袭了谁,这一批次的微软产品更多的是以市场革新者的姿态出现。

MS1

以 Surface Pro 系列为例,经过试错和发展,Surface 系列由刚开始的业界笑话,变成了公认的一种 PC 新形态,引得竞争对手争相模仿。某种程度上说,Surface 系列一直在试图证明,移动时代的生产力工具应该是怎样的。

赢了一场发布会不算赢,赢了竞争对手才算赢。

微软做硬件正在渐入佳境,在月初的统计中,美国 Surface 系列的线上销售额居然反超了 iPad 系列,虽然仅仅是线上,而且严格来说,Surface 系列和 iPad 系列在功能上,价位上并不对等。

颇有意思的是,Surface Pro 系列一直以来的形态在今年被微软的两个对手争相模仿,iPad Pro 和 Pixel C 都是触屏平板加键盘的形态。然而,经过媒体们的评测后发现,库克所说的 iPad Pro 能够代替 PC 不过是个笑话,而 Pixel C 本身就是个笑话,iOS 和 Android 胜任常规的办公场景在目前来看,并不现实。

简而言之,Surface Pro 赢了这场 Pro 的对决。

另外一场关于未来 PC 形态的对决中,走上角斗场的,是 New MacBook 和 Surface Book。

新 MacBook 在设计上堪称精湛,这种由内到外的精致在电脑业界难寻敌手。不过一旦到了真正的使用层面,新 MacBook 并不是一个非常值得推荐的选择。如果不差钱,又真的是以上网为主要需求,新的 MacBook 确实是“上网本”的终极形态,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要说它定义一个 PC 新形态的话,它的瓶颈真的还挺多的。

如果要是以同尺寸的 MacBook Pro 为对手的话,SurfaceBook 用完爆来形容也不为过:形态多变,多种操控,性能(尤其是游戏性能)甩几条街,屏幕更清晰,甚至,它重量还要轻一点点。

事实上,Surface Pro 系列给超极本指明了一个方向,起到了定义的作用;那么 SurfaceBook 更上一步,给性能笔记本新的方向,并且一步到位,毫不妥协,并没有像 Surface Pro 系列那样到第三代才为自己正名。

今年乏善可陈的硬件市场中,这场微软秋季发布会于是显得格外精彩,Surface 双机证明了微软在 PC 领域的持续创新能力,至于 Hololens,这是一款可以窥见未来的产品。

当然,失望不是没有,比如 Lumia 950 和 Lumia 950XL,微软在移动互联网层面的积弊仍然没有翻身。不过,微软开始用另外的方式挽回败局。

你能想到苹果发布会上出现了微软的高管吗?

对不起,又用发布会来做引子了。

事情发生在微软秋季发布会的前一个月,iPhone 和 iPad Pro 发布会上,在发布 iPad Pro 的环节中,微软 Office 部门高管 Kirk Koenigsbauer 在现场 7000 人的注视之下走上苹果发布会的舞台,对 Office 在 iPad Pro 上的操作进行了一番演示。

MS2

真是一副意味深长的画面,微软需要证明,Office 能够多平台适用,显著提高设备的生产力。而苹果则想要借 Office 说明 iPad Pro 不是只能看视频玩游戏的休闲平板,而是能正儿八经工作的产品。

这个场景背后,苹果有自己的 iWork 三件套,而微软自己还有 Surface Pro 3 在热卖。上一次微软高层代表官方出现在苹果发布会上是什么时候呢?还是初代 Macintosh 发布的时候,盖茨出现过。

在鲍尔默执掌微软时期,这是不可想象的。用 Saleforce CEO 的话来说就是:

“我认为,纳德拉而不是鲍尔默更适合做微软首席执行官的一大主要原因就是,鲍尔默在与其他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维持友好关系方面表现得非常困难,而且也非常糟糕。我知道,从我的个人经历来看,纳德拉与鲍尔默大为不同。”

要知道,这个给现任微软 CEO 纳德拉好评的 Saleforce CEO 一贯是个毒舌,比如他曾在 Windows 8 推出的时候称之为 Windows 的末日

不光是微软的人出现在了苹果的发布会上,微软旗下的应用也出现在了各种不同的设备上。最近的就是 Cortana(小娜)正式发布了 Android 版和 iOS 版,更早之前,Outlook、Office 等等微软招牌应用也都成了跨平台应用,不再是微软平台独享。

其实更能体现微软近来开放气度的是在上半年的 Build 2015 大会上:微软发布了 Visual Studio 开发者工具中新的应用 —— Visual Studio Code。这款工具免费向所有开发者开放下载,并提供 Mac OS 和 Linux 版本。Mac OS 和 Linux,正是 Windows 身后的两大桌面操作系统。更早之前,微软则是将 .NET 开源。

在我们一贯的印象中,微软的气质都类似于严肃理科男的形象,是根本不会去跟姑娘们制造浪漫的。不过如果你还有印象的话,就可能会记得今年上半年微软推出的刷屏二波流:HowOld.net,以及 TwinsOrNot。这两个有意思的网站都是微软开发的,通过算法进行图像识别来分辨年龄性别,以及两个人的相似程度。

但是,这两个网站其实并不是单单为了好玩而存在的。它们其实属于牛津计划(Project Oxford)项目,面向公众开放,而且支持汉语应用。

MS4

这项计划最初是在今年的 Build 大会对外发布,目的是希望“让不懂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者,也拥有和人工智能专家一样的能力”,主要是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以及最新的语意理解智能服务(LUIS),这也是微软目前开放的四个 API。接入这些 API,开发者甚至可以在两天内开发出一款语音搜索类应用。

在开放的姿态上,微软今年展现得更为漂亮,也更为全面,和竞争对手和解,向开发者示好,甚至还变着花样来让普通网民感知它们的技术。微软也有接地气的时候,为了推广 Windows 10,微软甚至在国内还和腾讯以及 360 这两个 PC 上的装机量王者合作,让用户更为方便地更新到 Windows 10,至于移动端,微软还在和小米合作,让小米的部分手机可以刷上 Windows 10 Mobile 系统。

在 Windows 7 或者 Windows 8 时代,不光是我们难以想象微软的人出现在苹果的发布会上,也难以想象微软各种开放开源来笼络开发者,更不会想到,盗版 Windows 用户还可以通过腾讯或者 360 的软件来升级 Windows。

微软有了初创企业的气质

很多人可以看到微软对外的变化,比如发布会上的创新产品,处理竞争和合作的态度,移动为先云为先的策略改变,Windows 10 免费升级等等。

相比之下,微软内部的变化就不那么直观,但是其实除了外部的变化之外,微软内部的不光是组织架构和高管层面进行了调整,内部的氛围也不同于以往。毫无疑问,这种变化是正向和积极的,毕竟,对外形象的转变和持续性的向好发展迹象,不是单单靠做样子就能达到的。

之前爱范儿去采访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时候,深切感受到微软内部员工对于微软自身改变的欣喜之情

微软一位员工这样形容别人眼中的老微软:

“以往在外人看来,会觉得微软封闭、大公司病,而且不接受来自竞争对手和大环境传递进来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想法。”

但是,这一年来,这位员工眼中的微软变化却是这样的:微软从之前的“项目型组织”转变为“学习型组织”。

这种转变有主动求变的原因,当然也有外部变化的因素。以往那种像 Windows 或 Office 一两年才大迭代一次,把反馈集中处理的方式已然落后了,反倒是国内一些互联网企业根据用户反馈快速迭代的方式更为贴近趋势。而微软显然已经看到,并慢慢适应了这种趋势。

所以当用光盘发售软件的时代结束后,微软其实到了一个学习的状态,就像一位微软员工所说的:

“这个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实话实说,我们不光是跟国内的企业学习,也在跟国际上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学习,他们都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在这方面确实是把自己看成一个学生,把我们当成是一个初创企业,跟大家去学习。”

另一个转变是这样的,曾经的微软,是工程师的天堂,同时,工程师的地位也要高于其他岗位。

龚韵强在微软总部和微软台湾工作了 18 年,负责过从 Word 5.0 到 Office 2013 等微软核心的产品,现任微软(中国)操作系统工程院高级总监,算是微软的老员工了。

有意思的是龚韵强给自己改的笔名是“龚诚师”,虽然取自“以诚为师”,但是却谐音“工程师”,96 年到微软的时候,他觉得微软当时简直是工程师的天堂,这种气氛有好有坏:

“我就是喜欢微软在技术上面的追求。但是这么多年也看到了微软做了太多追求技术上面的努力,有时候可能太过于‘技术驱动’,但我们的初衷都是希望把产品做好。而这几年来,尤其是我们新的 CEO 上任以后,都可以看到微软在各个方面都在转型,并且是很彻底的转型。比如我们现在开发人员、产品经理和测试人员都是相对平等的,并没有谁更有话语权的问题。因为每个领域的同事从他们的角度看问题,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得到不一样的答案。当你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的时候,才能真正知道用户需要什么产品,我想这是最大的改变。”

由原来的工程师决定一切,完成了项目就是胜利,到现在微软开始相信,产品经理,设计师们也能贡献优秀想法,缔造优秀产品,再到学习初创企业的快速迭代和敏捷开发,微软的内部氛围其实开始趋向于一个初创企业。

但是与初创企业不同的是,微软本身就已经有了非常充裕的资本,极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时不时地能够看到微软放出一些“黑科技”出来的原因。有意思的是,当初采访微软员工的时候,她并不了解年轻网友所说的“黑科技”是什么意思,待我解释清楚之后,她是这么说的:

“从创新的角度来讲,微软从来不缺这样的东西,Xbox,Kinect, Hololens 以及 Skype Translator 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从我们做研究的角度来讲,一方面我们的责任是要持续创新,而且要做得越前沿越好;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与产品部门合作,把先进的科研成果转化到微软的产品中去。另外从公司的角度来讲,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把公司的创新跟发展战略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结语

这篇文章将微软列为年度科技公司,但是并未谈及太多关于微软各个业务表现,或者提到微软今年的营收利润等等硬数据。但是在最后,还是需要提纲挈领的概述一下:在今年微软大举转型,但是营收和利润并未受负面波动,一个例外是由于诺基亚相关的资产减记导致的财季亏损,这个算是之前鲍尔默给微软挖的一个坑。

今年以来,Surface、Xbox、Office 365、云服务、Bing 等各项业务都呈现了增长的趋势,这些处于增长中的业务承担着驱动微软未来的责任。

MS

(微软这一年的股价走势)

更能反映微软可能仍将拥有未来的证据不是当前的业绩表现,而是股价走势,今年以来,微软的股价表现一直向好,处于平稳增长的势头。并且最近不少的投资机构和财经刊物调高了微软的股价预期

微软这一年在产品上的精进,让人觉得些微诧异,毕竟这是一家靠软件起家壮大的企业。微软这一年在大公司转型上脚步依旧轻快,说不定微软的这一次战略调整若干年后会成为商学院上经典案例。微软今年由内而外地生机表现足以让我们决定它就是 2015 年度科技公司,没有之一。决定这个结果的,不是微软在过去取得的成就,也不是陪伴我们长大的 Windows 各个系统等等,而是微软在今年的表现让我们觉得,未来的微软值得期待。

 

ifanRank 是爱范儿颇具影响力的年度榜单,聚焦于全球科技领域的商业公司、人物以及产品,基于模式创新、业绩表现、用户口碑、社会价值、媒体声量以及影响力等多个维度进行评选。爱范儿相信,盯住了这些最具智慧的公司、人物以及产品,就是盯住了这个时代。

从今天起直至年末,我们每天至少发出一篇 ifanRank 年度文章,包括:

  • 年度中国科技公司:大疆
  • 年度科技公司
  • 年度科技人物
  • 年度智能手机(国内、国外)
  • 年度创业公司
  • 年度硬件 Top 5
  • 年度可穿戴设备
  • 年度创新科技
  • 年度科技事件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