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不够专业?
科技媒体 The Verge 在早前挖到一则有趣的消息:苹果公司一则招聘广告(原链接已失效),其入职要求是 “懂得使用 Adobe Premiere”(Adobe 推出的专业视频剪辑应用),但意外的是苹果只字不提自家的视频剪辑应用 Final Cut Pro X,结果被 The Verge 大字标题吐糟说:
当然,这件事某程度上只是个单纯的调侃:因为这种要求在业内并不算意外。事实上,由于并不是所有视频编辑都是 Mac 用户,但 Final Cut Pro X 偏偏并没有 PC 版,所以一般招聘广告都要考虑 PC 用户的实际情况,入职要求偶尔只标示 “Adobe Premiere”、或标明需要两者其中之一。反正用户会用 Adobe Premiere ,再学 Final Cut Pro X 也不会太难。
然而调侃归调侃,关于苹果对专业应用的态度惹来不少争议,才有今天的调侃。
苹果的 “专业” 争议
Final Cut Pro X 的前身是 Final Cut Pro,在 1999 年推出时本来被专业制片界所轻视,但它却迅速在半专业及独立制片界冒起,风头席卷至专业影片界片,就连《教父 III》的著名剪接大师 Walter Murch 也后来改投 Final Cut Pro,让 Final Cut Pro X 声名鹊起。然而在 2011 年,Final Cut Pro 推出了一个重大更新(即 Final Cut Pro X),不但不再兼容旧版的的专案,部份专业级的功能也被砍掉,而且人机交互介面大改,变得更像苹果的业余级剪片软件 “iMoive”。故此,不少失望的用户将之讽刺为 “iMovie Pro” 及 “iMovie-fication”,就连 Walter Murch 也忍受不了新版的 FCPX 而唾弃 Final Cut Pro。
同样的剧情,后来不断重演。2013 年苹果为自家文书处理软件套装 iWork 作重大更新,然后又有不少比较专业的功能被阉割掉,媒体把 iWork 的更新与 Final Cut Pro X 相提并论,并质疑苹果是否想停止发展专业应用。果然在 iWork 之后,苹果在 2014 年宣布会在 Yosemite 内建 iPhone 的 Photos 应用,并停止更新旗下的专业修图应用 Aperture。
而且,在苹果不断把旗下的专业软件 “升级” 的同时,又同时忽略了专业级的硬件的升级。在 iPhone、iPad 一代又一代的迭代升级,而 MacBook Pro、iMac 和 New MacBook 也陆续大放异彩之际,苹果最顶级的专业级别电脑 Mac Pro,就因为长时间没升级而被专业用户群埋怨;然后在 2013 年的新一代 Mac Pro,设计虽然十分吸人眼球,但专业用户的眼中,却会觉得在重蹈苹果在 2001 年的失败作 Power Mac G4 Cube。
这代 “垃圾筒”Mac Pro 是一台非常细小而紧凑的高性能电脑,性能虽然强悍,也充份利用 Thunderbot 端口的强大扩充能力;然而也由于它的体积极度紧凑,当需要扩充时就会变得十分麻烦,亦因此使不少人认为苹果只顾消费市场,而不重视专业用户,而且更有消息指:Mac Pro 的推出根本不是为了满足专业市场,更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 “美国生产” 的政治需求,或是建立自动化的生产线的尝试。
苹果眼中的 “专业”
苹果是否真的要放弃专业市场?诚然,苹果近年很积极的开拓商务/生产力市场;而这个市场本身就有不少专业或半专业的用户。而苹果也最少布署了两台十分具针对性的产品:iMac 4k/5k 和 iPad Pro。
目前 4k 电视还未算普及,但苹果老早就在自家的一体式电脑上升级至 4k/5k 屏幕,本身就暗示 iMac 有 4k 级别的专业剪片能力--当然,对于专业级用户来说,Intel Core 处理器远远比不上 Xeon ;但对于不少独立制片人、或是半专业级的用户来说,一体化的 iMac 5k 更具成本效益、也更方便。而另一方面,当新一代 Mac Pro 在 2013 年推出之后被苹果束之高阁,虽然说这台旗舰产品的强大规格仍叫不上过时,但它推两年来超过 700 天就连个小更新也没有;但 Retina 系的 iMac 和 MacBook Pro,仍然保持着每年的轻度迭代更新,这也证明了苹果还是很重视 iMac 背后的市场。
但如果说 iMac 5k 只是单纯是我们对苹果的半专业级别的期望,那 iPad Pro 就很明显是走专业路线。苹果的说法是:
iPad Pro 配备的 Retina 显示屏拥有 560 万像素,在屏幕分辨率上比其他 iOS 设备更胜一筹。它的屏幕尺寸还达到了 12.9 英寸,无论你是编辑 4K 视频,设计演示文稿,还是管理企业事务,做起来都能更快、更轻松、更乐在其中。此外,Multi-Touch 辅助系统还经过重新设计,让你能以更多方式与 iPad 互动。
而 iPad Pro 定位更 “专业” 之处,就是它可以配上 Pencil ,能拥有与专业绘图笔媲美的笔触。专业用户对 Pencil 的表现基本上满意,但唯一的问题与 OS X 的情况一样,也是在欠缺专业级应用的支持。设计师 Carrie 表示:
要在 iPad Pro 上进行稍微 “重量级(heavier)” 一点的设计,整个过程就会变得很复杂,让她不得不回到笔记本电脑的程序中。而她在设计工作中经常要用的 Adobe Illustrator,iPad Pro 并不支持。
故此,苹果不是不重视专业,但往往在苹果的专业设备里,就往往失去了一些重要的 “专业功能”。看来苹果眼中的 “专业”,可能与我们的 “专业”,不尽相同。
生产消费者
让我们回到 Final Cut Pro,分析苹果对 “专业” 的看法。
诚然,苹果当年推出 Final Cut Pro 依始,其实他们对于专业看法可能都与我们不同。我们先从维基百科里看看 Final Cut Pro 的发展史:
自从 2000 年代,Final Cut Pro 建立了巨大的用户群,主要是视频发烧友及独立制片师。后来,FCPX 亦慢慢吸引一群来使用 Avid Technology 专业视频编辑器的专业电视、电影制作人。
…为了确保 Final Cut Pro 一开始就能得到自定课程、导师带领的第三方的培训,苹果与先前在国家广播业协会展推出 Final Cut Pro PowerStart DVD 的 DVcreators.net 合作,这几年在美、加及其它国家举办数百场收费或付费的工作坊,这个策略某程度上奠下了 Final Cut Pro 在市场上的的早期回响,以及市场占有率的增长。
换言之,其实苹果最初的推广方式针对的根本不是 “专业用户”,而是一群 “专业未满,素人以上” 的所谓 “生产消费者” (Pro-sumer)。
先前我们所说的几个专业软件,包括 iWork 、Photos 等等,虽然往往都丢去了一些专业功能,其实也是这个回事。以 Photos 为例(上图),媒体虽然嫌它不够 Aperture 专业,但认为它比 iPhoto 要好。Photos 不但速度比 iPhoto 高,修图工具更简单,功能也更强大。对于比较高级的用户来说,我们仍然可以在 Photos 里进行阴影或色偏的调校;但对于不熟修图的用户,亦可以利用 Photos 的算法,让电脑调校。
同样地,iPad Pro 在专业性应用上虽然争议仍不少,但有一点很多人都忽略了:即使 iPad Pro 可能真的不够专业,但使用 iPad Pro 和 Pencil 的方案,其实比使用 Wacom 等的专业方案也要简单、便捷。外国就有用户拿 Pencil 与 Cintiq 比较,iPad Pro 的优点是:更简单整洁的工作区域、可以用触控方式放大和缩,而且捷径键更清楚。所以即使 iPad Pro 真的因为专业应用不足,而真的很难在专业领域发挥;但对于一些在半专业级的绘图员、或是新学习绘图的用户,Pencil 还是门槛比较低的选择。
换句话说,苹果即使在专业市场,他们仍然是苹果。他们重视的不是自己的应用有多专业,而是如何帮助用户使用专业功能。
容易上手的苹果专业
苹果主要的收入是卖硬件,消费市场是他们的最主要客源:他们可能花在卖一台 Mac Pro 的时间和成本,就可能足以让他们卖三、四台 MacBook Pro with Retina Display。虽然在用户生态链里处于最高层的专业市场,产品的平均售价 (ASP) 虽然更高,但这类用户一来更新较慢,二来亦比较小众,三来需要厂商更大、更深入的投术投入;所以对于向来强调专注的苹果来说,在专业性上未必就一定能比得上 Adobe、Avid 或是 Microsoft 的,而且,亦无需比它们专业。
苹果的强项是人机交互,所以它更关心的是如何做出一个更简洁、更易用的 “专业界面”,让半专业的用户能够轻易增加生产力,然后为机器升级。
我们可以用爱范儿为例:虽然爱范儿是个专业的新媒体,但好歹也不是专业的电影工作室,我们的资源不可能 100% 都投放在视频方,也需要在 “效率” 和 “效果” 之间要取得平衡:爱范儿视频编导 OJ Chan ,是个 Final Cut Pro X 和 Adobe Premiere 双修的专业视频制作人,但他在爱范儿里选择的是 Final Cut Pro X。他指出:
Adobe Premiere 的功能比较强大,能调校的空间也更多,而且与同门的 Adobe After Effect 可以直接相互调用素材,而且 After Effect 是全宇宙最强大的视频特效应用,功能远比为 Final Cut Pro X 打造特效的 Motion 强大得多了。然而从另一角度看,Final Cut Pro X 占用的系统资源比较少,而且介面比较简洁,设计也比较模板化,整体来说较能节省时间,工作效率也比较高。故此,我很多时宁愿从 After Effect 导出特效,然后再拿去 Final Cut Pro X 使用。
当然,可能有些讨厌苹果的朋友、或是 Adobe/Avid 的支持者,仍然觉得 Final Cut Pro X 就是烂;但我们从 Final Cut Pro 改成像 iMovie 的样子,更能了解 Final Cut Pro 对半专业用户的吸引力。爱范儿的视频负责人 howchan 也是个 Mac 的用户,他表示当年也是因为 iMovie 上升级到 Final Cut Pro X:差不多每个 Mac 用户在初次学习处理视频,都会使用 OS X 内建的 iMovie;在 Final Cut Pro 改版后,当 iMovie 的用户升级时,就会更易适应无论是介面、或是操作上也近似 iMovie 的 Final Cut Pro X。
事实上,虽然先前提过的著名制片师 Murch 对 Final Cut Pro X 的 “升级” 十分不满,但他仍然肯定其人机交互界面的易用性,并指出它能有助学生和新用户学习进阶的剪片能力。爱范儿的视频策划、昵称 “晨妹” 的高晨表示:“目前不少人是选用 Adobe Premiere 或是 Final Cut Pro X,主要视乎以前学校教用的是 PC 还是 Mac,教的是 Final Cut Pro X 或是 Adobe Premiere。” 从学校入手,也是另一个拓展苹果 “专业市场” 的主要战场。
苹果的 “专业” 选择
苹果向来都不是以功能强大而驰名于世。很多讨厌苹果的人都会指 iPhone 不够开放,所以功能远远逊于 Android。在这一方面就连最死忠的果粉也不会否认,但是,苹果一贯逻辑就是如此:他们就是想用户排除任何干扰,能以最容易的方式上手,使用他们的工具。Final Cut Pro 如是,Photos 如是,iPad Pro 亦是。
如果说 iPad Pro 不能满足专业绘图员的话,那 iMac 5k 的性能又真的能满足专业的电影人吗?不会。故此苹果的 “专业市场”,针对的并不是 “所有” 专业人员:当你觉得 iPad Pro 帮不了忙,可能还是要乖乖的找 Adobe 和 Wacom 帮忙。
反正他们本来的强项本来就不是搞剪片、搞修图、搞文书处理,而是人机交互。
插图来自:123RF 图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