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co :从产品到产品族
eico design 的名字,正被越来越多的手机玩家所熟知,我们曾经在一年前就做过深入的访谈 ,而从 eico 延伸出来的 Weico 品牌,则是他们团队的一次战略突破。
今年 7 月我们对 Weico 的产品化探索作了思考和评论。时隔 4 个月,他们在产品化道路上走得更远,推出了 WeicoPro(收费版 Weico)、WeicoGIF(声控相机)、WeicoMe(“心情微博”)等新产品,设计系出身的 Weico 正在转变为一个平台品牌。
数据的变化
在上一次访谈中我们得知 Weico 已经独立运营,当时的团队规模是 8 个人,4 名开发人员 4 名设计师,现在 Weico 团队规模扩张到了 12 人,增加的人员配置全部是开发工程师。而 11 月 2 日,Weico 刚刚发布招聘 Windows Phone 工程师的通告,这显示出了一种坚定的决心。
根据 Weico 首席技术官孙俊峰的介绍,Weico 作为一个大品牌,旗下将开发多款 app 产品:
- 一部分可以称为 “老 Weico 系”,即围绕 Weico 微博客户端衍生出更多品种,如 WeicoPro、Weico Android 版及将来的 Windows Phone 版。
- 一部分称为 “泛微博系”,比如已经推出的 WeicoMe,与微博还有一丝关联,但不甚紧密。
- 还有一部分则是全新独立的产品,如 WeicoGIF,它作为一款声控相机,可以实现一键分享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
Weico 将在 11 月 11 日成立一周年之际推出一款新产品,我们猜测它是属于第三阵营的 “全新产品”。
“为什么用 Weico 品牌来做延伸产品?”eico 首席创新官张伟(Rokey)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提到:“用户数据的积累,可以帮助 Weico 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从而通过产品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下面是一组 Weico 的运营数据:
- 用户数 300 万,8 月数据是 150 万
- 日活跃用户数 50 万,8 月数据是 40 万
- 周活跃用户数 100 万,8 月数据是 60 万
- 用户分享照片 2500 万张,7 月数据是 1000 万张
- 用户每天分享照片 20 万张,7 月数据是 8 万张
风险与机会
这是一个风险与机会并存的领域。Weico 昨天公布的运营数据中,用户数达到 300 万,虽然在 App Store 社交类应用的排名仍然占据第一位,但由于 Weico 已经把自已定义为一个产品平台,其触角必然扩展到 “微博系” 之外,所以从绝对数值来看,这并不是一个特别高的量级,市场上不少应用的用户数是超过它的,他们有基数更大的用户行为数据。这对于 Weico 来说确实是风险。
Weico 的优势在哪里?“Made by eico。”
联想到 10 月 31 日 TC Disrupt 媒体见面会上,有媒体问李开复:“今天是 3Q 大战一周年,你认为一年来中国互联网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李开复回答:“用户体验” 和 “开放平台”。
一年来,各家开放平台百花齐放,各地的开发人员和设计师瞬间变得稀缺起来。由于这样的市场需求,随便几人扛个 “Android 产品开发” 大旗就能受到投资者和媒体的追捧,这样的团队中不乏 “大牛”,但考虑到教育系统及人才储备的滞后性,优秀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只能占少数——如曾经的金融热、英语热,鱼龙混杂现象当然是普遍存在的。
Weico 天生流淌设计师的血液,我们从 eico 合作伙伴如 Google 音乐、HTC TouchFlo 3D、搜狗输入法、魅族中,可以感受一股 “清新风”——这才是 Weico 的特点和优势。正如 CEO 许士彦(Ricky)所言,设计师做 app 产品,国内没有先例,国外也仅 iconfactory 一家。现在做产品言必称用户体验,但真正践行的公司并不多。Weico 产品如果能够提供优异的用户体验,把用户 “伺候” 好,在中国市场通过差异化竞争走出一条自已的路,是完全可能的。
最大的困难
当然,设计师做产品也有天然的不足。我问 Rokey 最大的困难来自哪里,他说 “设计师身份”。相对于工程出身的产品公司,设计师往往会过于投入到细节中,过于追求产品的 “漂亮”,而忽略(或重视不起来)功能性和稳定性。在昨天的媒体交流会上,Ricky 现场收到一名提问者关于 Weico Android 版不稳定的反馈,Ricky 承认存在不稳定的情况,正在优化中。据 Weico 商务拓展总监傅京南(Tt)介绍,Weico 正在通过人才招募来弥补产品研发方面的不足,他也请 ifanr 代为传达 Weico 招聘的信息,欢迎 “有理想” 的 Windows Phone、OpenShell 开发人员向 Weico 投递简历。
自今年 8 月以来,Rokey 一直在宣讲 “设计思想驱动产品开发” 的理念,其核心是 “设计的思想应该参与到产品开发的每一个环节中”,这是对 eico design 过去成功案例的总结。Rokey 说对于 eico,他们已经摸索得很清楚了,但对于 Weico,还在摸索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之前的摸索已经在 “产品高度迭代” 上达成共识,兵法上叫 “以打代练”,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小米的 MIUI 每周更新一次的频率。Rokey 介绍说 eico design 作为设计品牌,仍然需要沉淀,但 Weico 作为产品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下,不可能什么都做好了才拿出来,“那个时候一切都晚了”;亲自挂帅 Weico 产品经理的 Ricky 是同样的共识——“移动互联网发展很快,大家都在摸索,还没有清晰的模式,我们早做,及时把产品投放到市场,让用户和市场进行检验,再通过迭代更新来改进,会学到很多东西。”
大家都听说过这种说法:“很多人在乔布斯眼中都是可以替代的,首席设计师 Jonathan Ive 除外”。我们希望作为乔布斯所重视的设计师人群,Weico 能生产出更多优秀产品。
下面是 eico 的办公环境,已经由几个月前的 800 平米扩张到 1200 平米了,公司人数是 50 多人,人均面积在 20 平米以上。 eico 似乎可以把工作环境作为招聘的最大吸引力了。
Tt 介绍办公区是由咖啡馆改装过来的,书架外面的窗户上还留着咖啡馆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