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要把应用做到微信里,张小龙的首次公开演讲说了什么?

公司

2016-01-11 13:03

1 月 11 日,2016 微信公开课 PRO 版在广州举办,在上午的主论坛“微信力量”中,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第一个登台发言。

在分享之前,张小龙回顾了昨晚发生的的“打开微信公开课活动链接被盗号”事件,陈述了这一次“链接泄漏-火爆分享-谣言传播-群众恐慌”全程只经过一两个小时的“蝴蝶效应”。

这个活动是应该在活动现场,大家来签一下到,现场的人可以访问数据并晒到朋友圈。昨天这个链接就被泄漏了,被更多的人去点,然后就去传,这样就带来了第一个问题:这个链接访问太高,几乎是挂掉了。

几乎挂掉以后就会带来第二个问题:就有人开始造谣了,打开这个链接就会把你支付宝的钱给偷了。很多人就信了,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再点进去发现打不开了。这个时候又发生了再后面的一件事情:我们支付的同事就发现很多的用户,甚至开始解绑自己的银行卡了。

那是不是真的被盗了?我们内部很着急,开始处理这个事情。

而以这样一个开头,张小龙说明了微信的责任所在:为什么微信在平台接口和系统方面如此严格?因为小小的疏漏都会引发巨大的后果。

随着微信平台的不断变化,张小龙收到越来越多的疑问,关于规则的不断修改变更,为什么总是不能明确?张小龙的回答则是:我们总在变化,所以也不能给出明确的标准。但我们有最底层的思考,那就是我们对微信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决定了我们会做出怎么样的产品。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张小龙认为,正是这句话将好产品和坏产品之间拉开了差距。

当面对合作机会时,张小龙认为最基础的考量应该是:这个合作是否对用户来说有价值?用户是否需要?

微信希望将微信平台可以让第三方去做出无限种可能性的开发,但在这个过程中,微信一直在通过控制手段来保护用户的体验,来防止用户受到过多的打扰。

你不会在微信上突然收到什么东西发过来(例如大量无用信息),你觉得很习以为常,但是其实需要(微信团队)做了很多事情才能让微信里面的内容如此干净。

除了一些内部的整理,微信对外部的信息也有严格的管理方式。例如有些人希望在微信里获取特权,希望能进入“白名单”,让好友数超过 5000 人,或者让微信发红包的金额提高到 200 元以上,对此,张小龙直接表示:白名单是一个系统的瑕疵。我们确实开过这样的白名单,但是前不久我们把它关闭了。

白名单对于微信团队来说确实只是举手之劳,但却能让部分用户感到自己与众不同。但从张小龙的角度来说,白名单会让用户之间造成攀比,并不是微信追求的方向。

再举一个例子,微信公众号对于粉丝数有非常大的诉求,但微信的规则却不允许它们通过不正当手段去获得粉丝。张小龙认为,只有用户认为有价值的公众号,才值得用户去关注。如果一个公众号通过粉丝不知情的方式去获取了很多粉丝,它是不太敢发信息的,因为一发信息就会“掉粉”,所以通过手段去获取粉丝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为了让用户的订阅更有价值,张小龙还希望微信未来能有一个功能,提醒用户把三个月没有访问的公众号退订了,这对于通过手段获取粉丝的公众号来说是一种损失,但从用户层面来说,这才能筛选出真正的价值。

让创造发挥价值

上文说到的能留住用户的“有价值的公众号”又是什么呢?很多人认为公众平台是一个开放平台,可以作为营销或者推广的手段,但却不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

张小龙认为,在非互联网时代,很多有价值的人或团队没有好的平台去触达他们的用户,但这种情况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而这个平台,就是让各行各业的人都能够为自己的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而不是去单纯地导流量。

因此,微信一直花时间去扶持原创,过去很多好的文章没有得到相应的价值回报,但现在经过对版权和内容的保护,符合用户价值的文章得到了回报。但目前来说,流量大的文章未必是好的文章,例如谣言等信息的流量就非常大,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却未必能有这么大的流量,所以,未来微信会继续扶持有价值的内容。

在演讲中,张小龙还穿插了一个收藏功能的使用技巧:可以把饭馆、菜馆的地理位置收藏起来。而爱范儿同事也习惯使用收藏功能来保存公司附近的外卖菜单,通过对收藏的信息添加标签进行简单归类,就能达到很好的检索效果,收藏功能对于我们而言,就像一个简单快速的云笔记应用。

2.pic

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的

张小龙在现场问观众:

一个好的产品不是黏住用户,而是尽量让这个用户离开你的产品,大家同意吗?

随后,他又说:立马说同意的人都没有认真思考,因为目前绝大部分人的工作都是在让用户不要离开自己的产品。

张小龙进一步解释道:从数据上看,用户在微信里花的时间太多了,而微信只是一个工具。就像汽车一样,你用它到达了目的地,车的任务就完成了,你不应该因为车的空调很好就一直待在里面。微信要考虑如何帮助用户高效地完成事情,而不是让用户在微信里有永远处理不完的事情。

正因如此,微信一直不鼓励用户添加过多好友,否则完全可以让用户直接导入 QQ 上、通讯录里的好友。“Less is more”这句话,其实意味着更少的信息能让用户可以更高效地处理,让用户能腾出更多时间,产品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除了添加好友,微信对公众号信息的下发也一直非常严格,很多媒体人希望一天能多发几次,从他们的角度来说,发的越多越好。但对于用户来说,这些并不都是他们需要的信息。

限制诱导分享的原因也是一样的,因为诱导分享的定义是:转发信息的人得到了好处,但对接受这些信息的人来说没有任何好处,而且还要忍受这些信息的骚扰,这违背了微信的基本原则。

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

在商业化的问题上,张小龙认为:很多人比我们更着急微信的商业化,但我们认为好的产品和用户的价值、体验是不矛盾的。

微信的商业化,不是基于骚扰的、基于流量变现的商业化。所以,经过一年的缓慢发展,用户不但对微信朋友圈广告不反感,甚至有时会有些期待,就证明了“无形的商业化”是可行的,甚至可以说是成功的。

微信曾经派发了很多优惠券,这些优惠券的使用率非常低,而且优惠券太容易得到,没有什么价值可言,所以这并不是一种好的商业化模式。

目前微信正在尝试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的优惠券,当朋友在商家进行了消费并分享了优惠券,你就可以使用。这种优惠券是共赢的:用户信任自己的朋友所以愿意到商家去消费,商家得到了新的客户,而朋友看见自己的优惠券被使用了也会感到高兴。

这样的产品就是建立在“对用户有价值”的前提上来运作,而不是作为一个简单的广告投放,所以得到了不一样的效果。

应用号是否能将 app 取而代之?

张小龙认为,公众平台目前更像一个媒体化的平台,但公众平台的出发点并不仅仅针对媒体,他希望 2016 年公众平台应该为开发的团体做一些事情。

很多创业公司的第一个产品是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而不是开发一个新的 app,因为 app 的推广成本实在太高了。所以张小龙希望他们也能通过这个平台用低成本和高速度去让自己的产品触达目标用户,正如媒体之前所做的一样。

张小龙解释道,

我们将开发一个新的形态,叫做应用号。用户关注了一个公众号,就像安装了一个 app 一样,他要找这个公众号的时候就像找一个 app 一样。

微信公众平台在数年的蜕变中,渐渐已经成为了不少人群接收新闻、知识等信息的主要渠道,在这一点上,可以说这个平台上的媒体已经改变了部分网民的阅读习惯,从“聊天工具”到“信息平台”,微信已经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如果应用号普及开来,是否也会像此前一样改变(甚至进化)用户的使用习惯?曾经有人戏谑:

迟早,微信要做成“操作系统”了。

那么应用号的诞生,是不是微信走向“操作系统”的那一步呢?

附《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全文内容

大家早上好,我是微信的张小龙。

从昨晚的传播事件说起,为什么微信在很多的规则、平台接口或者系统方面很严格?

可能会有一些朋友觉得比较突然,我也是比较突然进来参加这样一个会议,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碰面。平时我很少参加会议,可能很多人都搞不懂,其实我们同事都知道,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在一个移动互联网非常发达的时代,参加会议是挺浪费时间的。所以一般我也跟我们同事说尽可能的少去参加一些会议,但我不是说大家来参加这个会议浪费时间,我觉得这个时间还是挺宝贵的。

其实会议本身不会浪费时间,但对于微信来说,我们会同时面对几亿用户,我们会觉得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聚焦在用户身上。以微信的体量来说,我们直接面对的可能是上亿用户的一些事情的发生,比如说一些传播。

平台遵循严格的规则设置接口

我们刚刚经历了一次特别大的传播事件。昨天晚上,可能在座的很多人都在朋友圈里晒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好友,发了多少红包这样一个数据,这个数据其实在昨天晚上把我们给忙坏了,我们说它是一次蝴蝶效应,一个非常典型的传播事件。可能大家没有想到,只是晒一下朋友圈这样一个 “微信公开课” 活动,却导致了一连串事情的发生。

我们昨晚看到这样一个活动页面被人在朋友圈里晒出来,这个活动其实它的意图只是说在活动现场大家来签一下到,现场的人可以访问这样一个数据,去晒到朋友圈。昨天这个链接就被泄漏了,被更多的人去点,然后就去传,这样就带来了第一个问题:这个链接访问太高,几乎是挂掉了。几乎挂掉以后就会带来第二个问题:就有人开始造谣了,打开这个链接就会把你支付宝的钱给偷了。很多人就信了,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再点进去发现打不开了。这个时候又发生了再后面的一件事情:我们支付的同事就发现很多的用户,甚至开始解绑自己的银行卡了。

那是不是真的被盗了?然后我们内部就很着急,就来处理这样一个事情。以前我们都知道有一个效应叫 “蝴蝶效应”,说一只蝴蝶在一个地方煽动翅膀,可能在纽约引起一场风暴。以前我们觉得很难在身边发生的一个事情,昨天晚上大概短短一两个小时它就真的发生了,并且出乎我们做这个活动同事的预料。所以刚刚我们跟公关部门的同事在讨论说,他们是不是开完这个会就解散了,我说,不用那么快。因为蝴蝶效应本身来说是很难遇到的,但是在微信这样一个平台上面,它真的是瞬间就会发生。

我用这个作为开头,其实是想跟大家说明一个事情,微信作为一个平台,为什么我们在很多的规则,很多的平台接口或者系统方面会很严格,是因为其实有一点小小的疏漏可能就会在这个平台里面被放大很多很多次,这个量级是很可怕的。

后来我们会有很多同事介绍微信平台各个方面的事情,我今天过来其实有一个想法是觉得,包括在座的各位都是有非常多的疑问,这些疑问其实我们很难一一去解答,而且我们的平台规则也在不断的演化。很多人会说,为什么你们的平台会变来变去?你们的规则为什么总是不清晰?为什么不能明确一点给我们写出来?很抱歉,我们确实给不出一个特别明确的东西,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在变化,我特别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最底层的一个思考,就是我们对待我们的产品和平台,我们的自己价值观是什么样的?我们知道做一个事情有很多很多方法去做到,做一个产品也是这样子,但是大家会做出不同的结果,除了大家用的方法不一样以外,其实有一个最底层的东西,就是你看待这个事情,你看待你产品的价值观来决定的,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了你会做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出来。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微信对于产品和我们的平台的价值观,如果大家能理解我们的价值观,那我相信你在做微信相关事情的时候,你会知道你做的事情会不会被我们拦截或者是我们鼓励的。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在这块,我想分享四个方面的价值观:

第一点,我说出来,在座可能腾讯的同事都首先熟悉这句话,这是腾讯公司里面一直在强调的价值观,就是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用户价值是第一位的,这句话看起来像老生常谈或者很普通,但是我要说的是,其实这句话让一个好的产品和一个坏的产品拉开了差距,大家都明白用户很重要,但真正把用户价值第一做到产品里面去的不多,大部分只是把这个作为一句口头禅在说,但是在微信和微信的平台里面,我们把这个作为第一要事,作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很多人是没有真正明白这一句话的,比如说给大家一个机会,说微信这里有一些特别的接口或者特别的权限给各位,都一定会很开心。很多公司内部或者外部找我们合作,为了合作大部分都是一个交换说我有什么资源,你有什么资源,我们来交换一下,这就是合作,但是所有的合作里面都会把用户价值放在最末端,因为你首先考虑的是一个资源的交换,所以我们不会跟任何的,包括外部的、内部的去做这种资源的交换取代用户价值的情况,当我们面对一个合作的时候,我们首先会考虑的是这样一个合作对于用户是不是有价值的,是不是用户所需要的,如果我们这样作为一个最基础的考量点,我们自然就会有很多的合作,很多的决策,做出一些判断,我们就会直接打掉很多没有必要的行为,对微信和微信平台来说,我们现在更多的挑战不是在于说我们再多做多少事情,而是我们能够挡掉多少事情。

从平台的角度来说,我们更希望的是我们平台会提供无限种可能性给第三方去开发,而不是说我们一单一单的去谈很多的合作回来,甚至这个合作对用户是毫无价值的。各位用微信的应该会体现这一点,会感受到其实微信一直在很小心翼翼保护你用微信的体验,你不会在微信里面看到突然有一个什么样的群发过来,突然有一些系统上的消息过来,你觉得这是很习以为常的,但是从我们看过来,其实是需要做很多事情才能让微信里面的内容非常干净,从一个业务推广的角度来说,我们公司内部也会有非常多的业务,在微信里面群发一条就可以帮助什么,但是微信里面不会有这样的结果。

对外部来说,其实我们更希望的是平台有一些公平、公正的一些规则来对待用户,所以基本上大家都会看到,微信这里会提供出一些特权出来,例如说很多朋友会跟我们说,我能不能让自己的好友数超过 5000 人,我说这个没有可能,因为系统里面就没有超过 5000 人的号,我的观点是白名单是一个系统的瑕疵。有一些朋友也会跟我们提需求说,能不能给我们开一个白名单,把微信红包的金额提高一下,因为我是一个土豪,我想给别人发 800 块的红包,开一个白名单对我们来说是举手之劳,对我们的客人来说会觉得这是与众不同的权限,可以炫耀一把,我们确实开过这样的白名单,但是前不久我们把它关闭了,因为我们发现如果开一个白名单出去,我们只会在用户里面造成一种攀比,造成一种不均衡,而这样的现象不是我们倡导的微信文化。系统要做这个事情只有两个方法:一是没有特权的白名单;二是如果这个需求普遍,就是有很多人有很强的需求,那么系统应该有一个规则来释放这个需求,而不是通过找关系或者是白名单这样的方式来满足少数人的需求,这不在我们产品鼓励的方向中。

这是关于用户的价值,这里可以举很多例子,又比如说很多的公众号可能把拉粉作为他最大的一个诉求,但你会看到其实微信里面几乎没有地方可以提供你可以很轻易的获取粉丝。这里要考虑一点,你吸引到了非常多的粉丝,这些粉丝真的是愿意被你吸引才过来的,这个区分很重要,如果是被你用各种手段牵过来的粉丝,这是没有意义的,也违背了我们以用户第一为价值观点的考量。假设一个公众号有 1000 万粉丝,可是这是在用户不太知情的情况底下获得的,可能很危险。为什么很危险?举一个例子,我们有一些号有很多粉丝,他不敢发消息,因为他一发消息就掉粉。大家可以再想象一下,假设用户对这样的号不喜欢,不断骚扰他的意见越来越大。微信里可能会出一个功能,其实对用户说一下这个号 3 个月没有访问了,是不是可以退订了,那就可以退订了,这样的话对更大的号反而是一个更大的损失,但是从用户层面,这是真正的用户价值。所以在微信里面我们一直说绝不允许骚扰用户,绝不允许把用户不需要的东西推给用户。

这是我今天分享的第一点,如果大家在做微信相关的项目,你会有很多的选择时,不妨也从这个角度来思考一下它是不是符合微信价值的价值观。

关于用户价值,我有一天分享过亚马逊 CEO 的一个文章,他的文章标题叫做《善良比聪明更重要》。我相信在座的人都是很聪明的人,因为大家会想到很多很多的方法去欺骗用户,欺骗用户是最容易做的事情,因为只需要聪明就可以了,这是不对的,因为欺骗用户虽然很容易获得流量,可以获得用户的点击,但是最终会把用户给赶跑了。所以这篇文章写的非常好,善良比聪明更重要,怎么样对用户是好的——这个会聪明会更重要一些。

让创造发挥价值

什么是让创造发挥价值?围绕公众平台来说的话,公众平台从它的诞生到现在,大家一直觉得这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利用这个平台可以获得粉丝,可以做营销,可以做推广,但是可能很少会想什么是公众平台的价值观。

公众平台到底想要变成什么?公众平台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公众平台的目标是要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发挥出它的价值。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在非互联网的时代,有价值的人或者是一个团队,即使做了一个很有价值的事情,也很难去触达用户。

但是这样的情况不应该出现在目前这个时代。所以大家有一个很强的愿望,既然有非常多的用户,我们就应该提供一个平台,让所有有才能的人都能利用这个平台去触达他的用户。这个有才能的人不是说只是互联网行业的人,而应该是各行各业的人,所以我们经常用一个比方来说:要让一个盲人在一个楼里给人按摩,他也能获得一个稳定的客户群,这是信息不发达的时候,对于地域,对于传统一些物理条件限制的突破所带来的好处。

所以从公众平台秉持的目标来说,我们是希望让这个平台里面涌现出更多的有创造力的事情出来,而不是说这个平台就是一个做流量的地方、大家可以在这个地方导流量,不是这样子的。这里我们是希望所有围绕微信开发的第三方都能想一个问题,你到底是想要用这个平台来做什么,是想要给你的用户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服务,还是只是想利用它做一个流量的导流?如果只是做一个流量的导流,那不是平台所愿意看到的。不管平台的规则怎么样变化,只有有创造性的东西、有价值的东西才是微信所倡导的,不管平台有什么变化,大家都不用担心我做的事情会不会被平台封杀。

我们去年花了很多时间去扶持原创。原创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在过去一段时间,从 BBS 到博客时代,很多文章写的特别好的人在互联网上其实是很难得到价值回报,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市场环境就会恶劣,劣币驱逐良币。所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把原创作为一个非常认真的事情去做,关于版权的保护、内容的保护,使得在过去一年里面原创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现在一个好的作者,他的一篇文章写出来可能会吸引上万的一个赞赏的回报,当然这只是非常小的一个回报。我们认为原创的文章更符合我们需要的价值,也更符合用户的价值,所以,为了扶持原创,对于原创文章里面的广告条,对广告分成也特别优惠,因为原创的流量不会特别大。平台里面我们发现这样一点,流量大的未必是好的,比如像昨天那种谣言传播的流量就非常大,所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未必能获得巨大的流量,所以从平台角度我们会去扶持它。

所以关于要创造几项价值,刚才说到我们原创号这里,可能在座还会有很多的人会说,我不是写文章的,我可能写不出好的文章,我其实只是想提供服务,后面我会讲到会有一个新的东西,在后面再跟大家分享一下。

好的产品应该是用完即走的

第三个,我想跟大家分享微信的一个基本价值观,我们认为一个好的产品是一个用完即走的,就是用完了我就走了,可能大家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一个好的产品不是黏住用户,而是尽量让这个用户离开你的产品,大家同意吗?说同意的都是没有认真思考的,因为我相信每个人做的工作都是围绕一点,怎么样黏住用户,怎么样让用户尽可能待在我的产品里头,不要离开产品。

我们认为任何产品都只是一个工具,对工具来说,好的工具就是应该最高效率的完成用户的目的,然后尽快的离开。如果一个用户要沉浸在里面,离不开,就像你买一辆汽车,你开完了,你到了目的地,你说汽车里面的空调特别好,所以要待在里面,那不是它应该做的事情。所以业界很羡慕微信是用户的时间杀手,但是我们要考虑的则是怎么样更高效率帮助用户完成任务,而不是让用户在微信里面永远都有处理不完的事情,所以大家会看到微信的朋友圈会限制很严,各种营销在朋友圈里面我们都会很严格的对待。我们刚开始看朋友圈里面都是一些朋友的动态,可是慢慢发现朋友圈里面有很多心灵鸡汤,被各种各样地诱导上来发了一些内容,如果这样的信息多了其实最终的结果未必好,最终的结果可能是用户觉得朋友圈里面的信息太水了、太杂了,慢慢他再看朋友圈的意愿越来越低,这会变得非常可怕。因为朋友圈的进入次数特别多,平均一个用户每天大概有 30、40 次进入朋友圈,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我们希望每次进来用户都不是很快的刷屏,而是看到的都是他愿意看到的内容。

对于微信里面其他的功能其实也是如此。我们希望用户在用微信的时候,最高效率把必须要做的在微信里面做完,把时间留出来去做很多别的事情。在座的各位,基于微信来做一些项目的时候不妨也多从这个角度思考一下,你做的事情是在帮助用户节约他的时间,提高他的效率,还是说只是想让他在这里不断地消磨时间。如果你想要让他消磨时间,你可以写一篇文章再写一篇文章,用户永远都出不去,但是用户可能下一次就不敢再进来了。在这一方面做的好的例子,我觉得是谷歌,谷歌在很多年前就提出来让用户搜完就走。在这点上,我们会希望微信里面的信息尽可能的少,少到只能满足你最基本的需求,这样你就明白微信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些规则。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是很早期的微信用户就会发现,微信其实一直不鼓励你加太多好友,所有的加好友都要经过你的验证通过才会加进来,其实如果微信作为一个产品要让好友变得很多的话很简单,只要把 QQ 好友、手机通讯录导进来默认变成你的好友就好了。但是我们一直非常谨慎,一直希望用户的好友不要太多,所以每次加好友都提示用户是不是确定要添加他,从来没有说批量导入过,我们业界经常说少即是多,但其实这也会变成一句口头禅,因为没有人真正明白,更少的信息意味着用户可以更高效的处理,意味着他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意味着这个产品的未来会变得更大。

大家也会看到,我们对于下发消息也非常严格,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一天只能发一次,为什么不是一天两次,每次还要限定那么几条。从微信的产品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很基本的体验性的东西,但是在外界看过来, 这是难以理解的,包括特别多的媒体人会说,一天一次真的是不太够,我们就希望发更多的内容给用户。那是因为更多的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说我发的越多越好,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发得多是不是意味着用户更愿意看。所以大家也会看到,为什么我们会对一些诱导分享有拦截,因为所谓诱导分享就是你分享出去了、你获得了好处,但你的朋友并没有获得好处,你的朋友要忍受你发来的一个东西,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原则。

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

第四个想要跟大家分享的观点是,我们应该尽可能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

为什么要让商业化于无形?我们发现很多人比我们更着急微信的商业化,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们确实认为一个好的产品它的商业化和用户的价值、用户的体验是并不矛盾的。好的商业化应该是不骚扰用户,并且是只触达他需要触达的那一部分用户,可能有一些人不玩游戏,但是并不妨碍另一部分人去玩游戏,玩游戏从系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商业化的过程。同样大家也会看到微信朋友圈的广告,我们也很高兴的看到朋友圈广告经过了一年的时间,很多的用户还在期待能看到一个朋友圈广告,因为平常他很少看得到,当用户有这样的心理,我们会觉得这个事情是对的,因为用户不反感它,甚至有时候会比较期待。我昨天还看到一个视频广告,觉得挺好的,但是当时我在底下评论了一句,有点开玩笑说 “货不对版”,因为朋友圈广告的内容和真正的尝试有点不太接得上,有点欺骗用户的嫌疑,但这是一个广告创意的事情。所以从微信来说,我们希望微信能做很好的商业化,但是它不是基于骚扰的、基于流量变现的商业化。所以你现在看不到的启动页弹一个广告出来,因为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比较低级的商业化的手段。而关于这一点,待会会有一个卡券系统的一个广告。在去年的时候,我们发了很多很多的优惠券下去,然后我们发现优惠券实际被使用率非常低,可能有超过 90% 都废掉了、没有被使用出来,这和现实里面其实是一样的。现实里面可能我们也会拿到很多优惠券,但是大部分都不会去用它,我们会认为这不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

可能有极少数的用户已经在微信里面用到了我们现在一种新的优惠券,这种优惠券来自于一个小故事,有一个朋友去丽江玩,他住了一个客栈,然后客栈的老板就跟他说,如果你介绍一个朋友再来住这个客栈,你的朋友会获得一个优惠,并且你自己也会获得一个小红包,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基于社交关系来做的一个传递的工作,它特别生动,特别有说服力。

这个故事让我们很有启发,我们会尝试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的优惠券,我们看之前很多做优惠券的都很难做出来,当一个优惠券本身太容易获得就没有价值了,因为你随时可以拿到。但是对微信来说,这个优惠券是一种基于朋友背书的优惠券,也就是说只有你的朋友去那里消费才能拿到那个券,他分享出来,你可以使用,这和刚才那个故事是完全对应的。我们把这样一个新的系统上线以后,发现核销率迅速就上去了,而商家也很高兴,因为这个真正帮他带来了新的用户。朋友也很高兴,因为他的优惠券没有被浪费掉,这是一个对几方都共赢的一个事情。

这里的重点其实是,它也是一个商业化的产品,但是它在对用户非常有价值的基础上来做,不是作为一个广告塞到这里的,是你的好友获得一个券分享给你的,这是很不一样的。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正在构思的一些东西。刚刚公众平台说到原创,其实很多人会觉得有一点郁闷,因为公众平台现在看起来确实更像是一个媒体化的平台,是对于自媒体、一些写作的或者一些传播内容的人特别有效。但是我们的公众平台,我们出发点不是仅仅针对媒体的,我自己也是很多年的程序员,我们觉得 2016 年我们应该做一些事情,面向开发的团体。

这个需求来自于哪里呢?我们自己也观察到发现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它做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基于微信的公众号来做的,而不是去开发一个 app,因为一个 app 的推广成本实在是太高了。相比来说,公众号能够实现大致同样的事情,并且也能获得它的用户,并且用户可以在微信里面获得的成本或者传播的速度会更好一些。

但是我们的本意并不是要做成一个只是传播内容的平台,我们一直说我们是要做一个提供服务的平台,所以后面我们甚至专门拆分出一个服务号出来,但是服务号还是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说服务号可以在里面提供服务为主,所有的服务号还是基于一个诉求,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现在我们将开发一个新的形态,叫做应用号。我们现在每换一部手机,手机里面的 app 就要重新装,我相信大部分用户也是这样的。现在 app 重复的安装率已经越来越低,但是有的时候你要找一个功能,你还得重新再安装一下这个 app。现在很多用户会在微信钱包里面买火车票,因为对一些不是很高频度的需求来说不需要再按一个安装,可是从公众号里面去装一个功能其实也不容易,我们希望存在一种新的公众号的形态,这种形态下面用户关注了一个公众号,就像安装了一个 app  一样,他要找这个公众号的时候就像找一个 app 一样,进去使用这个公众号,在平时这个号不会向用户发东西的,所以 app 就会很安静的存在那里,等用户需要的时候找到它就好了,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尝试做到让更多的 app 有一种更轻量的形态,但是又更好使用的一种形态来存在,这是我们在探讨的一种新的公众号形态,叫应用号,这里只是提前剧透一点点东西。

今天真的非常感谢大家能在这个现场参加这个会议,也非常抱歉,确实我个人不太喜欢参加会,我认为将来的会议是五年以后大家戴一个眼镜,坐在家里看跟在现场看是一样的效果,我很期待那一天。非常感谢大家,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题图选自:微信公开课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