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个机器人帮“小蝌蚪”游更远
首先,这里说的“小蝌蚪”不是一种动物,而是人的精子。
作为人类繁衍生息的必要过程,“小蝌蚪”必须要有一定的活力, 能够最终游到卵子那里,并且结合到一起。
而造成不孕不育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男性的“小蝌蚪”有活动力低下,即便数量足够,但是它们并不能最终达到目标。
据 Thenextweb 报道,最近德国莱布尼茨学会下设的固态与材料研究学会(IFW)中一群研究者就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法——打造“精子机器人(Spermbots)”。
实际上,这个“精子机器人”的结构并没有想象中复杂。它实际上就是一个极小的螺旋状金属结构,它的个头刚好能够套住“小蝌蚪”的尾部,并且卡住头部。
然后,在螺旋的磁场的作用下,螺旋的金属结构就变身为一个微型引擎,驱动精子向卵子的方向移动。
目前研究者已经在培养皿中实现了技术的展示,让人对这项技术的应用充满了憧憬,但他们也明确表示:
在实际的临床试验之前,还有非常多的工作需要做。
目前来说,这方面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人工受精,但实际成功率只有 30%。主要的原因是即便人工介入,精子的活力还是会影响最终成功率。而“精子机器人”因为全程借助外力,成功率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一发必中”也许并不是好事
精子作为“动物和低等植物成熟的雄配子”,肩负的任务不可谓不重大。但是每毫升精液中的精子数就在 6 千万到 2 亿个,还包含部分畸形个体。而精子间的竞争本身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而“精子机器人”的介入,让自然选择过程变得复杂。从理论上说,由于精子是否畸形与遗传物质是否不正常没有确切的线性关系,所以不管“精子机器人”推动的精子形态上是否畸形,对后代产生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也有外国网友表示这项技术是否能够反过来使用,比如用机器人抓住“小蝌蚪”之后给他们拖后腿。当然,前提是“小蝌蚪”有目标。
题图来自 Brothersoft
插图来自 Thenext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