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辉眼里的医疗健康创业是怎样的? | MindTalk 线场
说到做医疗的互联网企业,必然就会想到丁香园。
而作为丁香园团队中重要一员的冯大辉,是如何看待医疗健康行业创业,以及丁香园团队会如何迎接这个领域的种种挑战?
昨晚,他做客产品发现社区 MindStore 的在线访谈栏目 “MindTalk 线场”,进行了一番精彩的交流。
精彩问答
丁香园的健康文章如何保证定期定量输出?内容来源都有哪些,又如何保证内容的专业性呢?
冯大辉:丁香医生团队制作内容的方式我之前在知乎上说过,也没什么秘密,大致的过程是这样的:
我们向专业人士约稿,支付最高的稿酬,约稿的文章,团队有一个单独的医学团队做「内容评审」,我们还请了专家评审团进行审稿,类似学术界「同行评审」的机制,借鉴学术论文的发布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比对待学术论文的要求还要高,要知道现在学术论文作假的其实也不少,但是丁香医生的文章质量,要能经得起现代医学的验证。文章一经发布,还有不少专业的医生盯着,如果有人找出硬伤,我们会另外给奖励。(很欣慰,目前这种奖励发出去的不多。)
这样生产内容的方式,在医疗健康行业,应该是独一无二的。
你可以看到,我们的标准是要生产科学的、可信赖的医学健康相关知识内容,而不是追求阅读量,不追求传播量。
希望对你有所借鉴。 我看另外也有朋友在提类似问题,在这里算一并回答了吧。
丁香园的 app 那么多,请问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哪些是主要的?因为下了几个体验,都没找到特别好玩的。另外,你们产品团队现在多少人,有几条线再走?你们最希望解决当下医疗健康行业的哪些问题?对于产品的社会价值你们是怎么考虑的?谢谢
冯大辉:好用的工具不一定好玩儿。丁香园面向大众的产品,只有「丁香医生」这一款,其他工具都是面向专业群体的,甚至会设置一定的使用门槛,我们认为这些门槛是必须的。
产品团队二十多人左右,几乎每个人都有独立负责的产品 — 我们的产品实在是太多了。
做医疗,当然要解决医疗健康行业的真正的痛点:1. 医患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 2. 医疗效率低下造成的问题 我认为至少这些是比较关键的,其他问题,无关痛痒。
至于社会价值,说起来可能没完没了,但最起码应该要做到:提供的信息是科学的、可信赖的。能不能别坑人,别骗人?守不住这个底线就没必要做这个行业了。
请问丁香园的线下医院与春雨,微医等的线下有什么差别?在这个医生稀缺的环境下,丁香园是希望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提示效率?之前听说丁香园已经在开发自己的 HIS 系统,在各大医院封闭 HIS 的情况下,使用自己的 HIS 确实能解决很多问题,但对于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又如何保障呢?大部分中国人都有着遇到问题再去查询解决的习惯,又没有很好的阅读习惯,对于长篇大论的文章往往没有多大兴趣,很难培养用户连续打开 app 学习知识的习惯,丁香医生又是如何做使增加用户黏度,让用户主动学习的呢?
冯大辉:时间有些不够用,就这个话题我可以写几千字,挑重要的说:
我们希望提升医生效率。因为中国医生是有限的,医疗资源实际上是有限的。如果医生效率高不起来,无论如何医疗效率不会好到哪里去。
我们希望提升患者对医疗健康的认知。这就离不开对患者进行医疗健康的教育,在这一块,国内几乎是稀缺的。电视报纸广播乃至很多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虚假医疗信息,这些无疑让医疗大环境变得更糟。
我们希望改进治疗效率。丁香诊所的一些实践,也有这样的目的。
低频次的产品如何积累第一批种子用户?初期如何形成用户粘性,如何去做一些低成本的推广?以及在所处行业挖掘一些对用户来说有价值的东西?(在可利用的资源不是很充分地前提下)
冯大辉:种子用户和低成本推广的都没有探讨价值。有种子用户的自然有,那是团队天然的能力,比如名人创业,自然有一堆人去尝试他的产品;如果要低成本推广,好的时机好的形式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甚至,团队里有合适的牛人也是个概率问题。
如果能选择,就不要做低频次应用了;如果已经做了,早点放弃吧…如果不能放弃,那就忍受低频。
流传很广的 “健康” 类文章,大多采用耸人听闻的标题,误导性的叙述,利用人们的恐惧来最大化他们的传播。丁香园的正规医疗文章,是不是在宣传上天然的就有劣势呢?正所谓传谣文章比辟谣文章传播的快。请问 Fenng 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另外一个问题是,丁香园的写作者会不会和最需要正规科普的老年人等交流起来有代沟呢?
冯大辉:确实,谣言加上「刻奇」,让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我们也反复讨论过这个问题,宣传上确实有劣势,但有劣势不意味着就不做了,还是要持续的做下去,积累长期品牌影响力。 代沟的话,肯定有,这需要团队要持续学习并改进,俗称的要「接地气」一点。如果你看现在丁香医生做的内容,已经跟去年同期相比,在保持核心内容的情况下,学术味儿和说教味儿少了很多,更容易懂。
运营上,有的时候谁都忍不住要「刻奇」,但这个东西不是万能药,不能总吃,必须要保持克制。
互联网医疗的产品如何变现,不断生产优秀的内容确实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提高用户的信任,后期会通过怎样的方式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线下诊所准备铺开么?
冯大辉:线下诊所肯定会铺开,走线下、线上结合的途径,联动运营,提升效率。线上可以解决传播以及用户获取的问题,线下的治疗手段又可以通过线上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用户满意度,比如患者回访等。这本身就是个商业模式。
最近我们都很关注丁香诊所的进展,从线上服务拓展到线下实体空间,复杂度新增了好几倍,丁香园在做丁香诊所的时候,现在遇到怎样的挑战?
冯大辉:复杂度确实增加了很多。目前最大的挑战还是相关资质审批机制,流程上如果能再优化就更好了。诊所选址这样非互联网的因素带来的复杂性也会超出预期。 至于医疗团队搭建这些,是丁香园的强项,相对比较简单。
如何看待百度目前对病种贴吧的处理方式?对于此类贴吧或者医疗社区类产品,您认为最好的运营/盈利/存活模式是什么样的?病友互助类的社区,在疾病治疗中应该处在什么样的环节,才能更好的帮助就医?
冯大辉:对具体公司不想做评价。我一向认为,一家有社会责任有良好价值观的公司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已经把小膏药广告贴的到处都是了,还嫌变现能力不够强 ? 让旁观者说什么好。病友互助的社区本身也会存在问题,比如病友之间传递的信息未必就是完全可信的,但商业机构最起码应该保持中立。如果能主动剔除虚假信息就更好了。遗憾的是,很多公司或是团队让这个情况变得更坏。
信息的传播的过程总会存在偏差的问题,怎么保证读者很准确的理解作者的原意?避免好心做坏事的情况出现?
冯大辉:任何个人、任何团队、任何公司做事情都可能会犯错。如果不是主观故意犯错的话,一旦出现了坏的影响,还是应该主动承认事情做的不对,能道歉道歉,能说明情况说明情况,能纠正迅速纠正。还好有互联网,很多纰漏可以被迅速发现。
想请问大辉,现在的互联网加医疗还主要是体现在挂号服务上,公立医院的固有利益如医生资源和处方药售卖上,还是无法撬动,不知您怎么看这种情况的后续发展。另外,在个人健康管理方面(体检,亚健康,慢性病等),现在互联网可做的大都是穿戴设备,而穿戴设备本身又有许多限制,个人的医院病例体检数据和穿戴设备数据并不能打通,不知道您怎么看这个现状,丁香园会做这样的数据打通工作么?
冯大辉:我不喜欢 “互联网+” 和 “可穿戴设备” 之类的概念。我只看是不是解决问题,不能解决问题,概念先行没用的,反而会让更多人被忽悠。现有公立医院无法改变的话,我们就去改变另外的事情,自己做,而不是跟着公立医院后面做一些边缘优化的事情。什么在医院能支付了云医院雾医院,都是扯淡的事情,隔靴搔痒。
一个大公司做医疗,一定要看一下他们的诉求 (出发点) 到底是什么,是不是为了拓展他们已有的业务 (比如支付场景),还是真的要做医疗。遗憾的是,各有目的,就没看到哪一家真的要做医疗。这话说的有些不客气,但现实如此。
还有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链接回顾。
如果希望参与到 MindTalk 系列活动,或者推荐相关项目和人,请将产品提交到 MindStore.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