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抑或产品?——平板世界的潜藏
谁提出的平板?
最近苹果的平板电脑快出来了,坊间的流言满天飞,就连是否名字是不是 iSlate 都无法确定,不得不说苹果的宣传手法很强悍,仅仅靠流出的几张图片和在系统代码里面留下一点点蛛丝马迹就让人猜测纷纷。
光靠苹果一家公司的力量,就把这个概念吹得众人皆知,众多厂商也不甘人后,在 2010CES 大展上,展出了各种各样的平板产品。
但是,这么多年以来,诞生的概念已经不少,只是每个概念背后的逻辑,耐人寻味。
想当初 Intel 提出的 MID ,就是认为网络将成为切实影响人们生活的力量,认为以后每个人都有随时随地上网的需求。而微软和硬件大厂联合提出的 UMPC ,就是因为轻薄化才是电脑的未来发展方向。很久以前,甲骨文提出的 NC ,也是着眼于网络,并认为网络能够代替传统 PC 的工作。
多少年的风云里,不断有概念提出,在人的脑海里面闪过一下,只是,人们记住的有哪些呢?
不过,这些概念的提出,都反映了不同厂商对未来的看法——人们将会如何使用电脑?
既然平板电脑炒得火热,就让我们看看平板电脑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2000 年。谁提出的?微软。
平板电脑,原来不是什么新概念。
一个微软在十年前鼓吹的概念,到现在还没流行,反而在苹果的手下光耀夺目。
输入即输出,所见即所得,或者是?
长久以来,历史上处理信息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通过纸和笔。当然,在纸和笔出现之前,人类的记事是在石头或者是金属器皿上完成。只有我们中国特别一点,在动物的骨头上记事。
但,方式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在石头、金属器皿或纸的表面上,划下一道道痕迹。通过符号化的表达,这些痕迹,承载着信息。这种直接用手划痕迹来记录信息的动作,在历史上一直持续了很久。
什么时候,我们学会了用键盘来敲字?
不得不提打字机,这是个重要的发明。也许国人对打字机没有什么印象,但是打字机是第一个让人用敲键盘的方式来记录信息的工具。现在,电脑键盘的布局,就是那个时候奠定的。
打字机在 18 世纪在欧洲被发明了出来,但在 19 世纪中叶才有第一台为大众所知的打字机。虽然,打字机是欧洲人发明的,但却在美国得到了重视,当时的美国,基本上任何记录(公务文件、生意记录等等),都是通过打字机完成的。
直到七八十年前,电脑出现了,打字机才逐渐被取代。后来,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打字机基本上再无生存之地,终于停产。
扯了半天历史,那么纸笔信息处理方式,和通过敲击键盘的信息处理方式有什么不同?虽然都是借助工具,留下一些符号,但是这个过程却不一样。
用纸笔,笔在纸上画,直接就得出了图形;输入即输出,输入和输出都在同一个动作下完成。
用键盘,手在键盘上敲,然后字随之出现在纸上,或是屏幕上;输入的东西,未必是自己想要输出的东西,所以还需要调整,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即使是最近提倡的「所见即所得」的编辑方式,也无法完全能得到一个自己想要的结果。
所以,纸笔比键盘要直接,也更个性化。但,比键盘慢。键盘,比纸笔快,但无法不是什么想法都能靠键盘输出。所以,键盘和纸笔现在一直并存着。
微软的平板电脑梦
当初微软提出平板电脑这个概念的时候,多点触控还没出现,大多数的触控还是需要通过笔来完成。回首看当年微软发出的《Tablet PC: An Overview》这份文件,里面提出了很多对以后来说,影响重要的技术。虽然,平板电脑不火热,但是对其他领域的影响却很大。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数字墨水」。数字墨水,是基于触控笔的一项技术,也就是说,用触控笔在屏幕上任何地方输入文字,都可以被电脑识别并转化为电脑文字的一项技术。我的描述平平无奇,也许是看不出什么。
但是如果我这样说,大家就懂了:数字墨水,就是把电脑当作本子用的一个技术。
以电脑屏幕为纸,以触控笔为笔,把电脑当作本子,在上面用我们原有的纸笔输入习惯,来处理信息。
2001 年的微软,仍然是那个微软,充满锐气,追逐着当初的梦想:让每个人都用上电脑。所以微软开发出这个「数字墨水」的技术,用在平板电脑上,希望平板电脑那种接近纸笔的操作方式,能够吸引传统使用纸笔的人群。
所以,虽然平板电脑的提出,是称之为取代传统笔记本电脑的产品,但其目标,其实不是笔记本电脑而是人们手中的纸和笔。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在打字机出现之后,键盘的输入方式让人的文字输入和结果分开,而平板电脑却摒弃键盘回归到了原本的纸笔输入方式。
历史真是有趣。
苹果的多点触控和电容屏,还有水果牌平板电脑
苹果在乔布斯回归之后,气质虽然没变,但是行事的方式却发生了变化,现在的苹果,未必是最先进入某一个市场的人,或者也不是第一个开发某个革新技术的人,但是一旦他进入某个市场,那就意味着他肯定掌握了这个市场里面被人忽略但又十分重要的东西(当然,这种尝试也不是每每都成功的)。
比如:iPod 上的那个大转盘、iPhone 的多点触控、iTunes 的销售模式……
但我们也可以观察到,苹果是一家非常强调「方式」的公司,无论是电脑操作的方式、mp3 的操作方式、手机的操作方式、还是卖东西的方式。某些很陈旧的东西,通过苹果的魔术之手,就会变得神奇,变得吸引人起来。
这样对方式的追求,也和苹果本身的理念「生产让人舒服的电脑」不无关系。「让人舒服」是目的,而「如何让人舒服」,就是对「方式」的追求了。
苹果开发出多点触控这个技术,有一个重要的基本点,是和传统的触控技术不同的。那就是,多点触控的操作是基于人的手指,而传统触控技术的操作是基于笔。
从这点可以看出,多点触控与传统的触控技术,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谁提出这个想法,不得而知,也许是乔布斯某日把玩着 iPhone 的原型机的时候,突然想到,为啥我一定要用笔来点这个屏幕,用手指不是更快一点么?更自然一点么?
所以,为了适应手指操作的需求,苹果在手机的屏幕上使用了电容屏。而在 iPhone 上开发的游戏,都对触控操作进行了优化。
而用手指操作,这是在操作方式上,更自然的回归。人天生有手,而不是天生有笔。
所以,多点触控,是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技术。
只不过,这种革命也只是针对软件的操作方式,在文字输入和输出上,苹果一样不能拿出比打字机更好的方案(用了虚拟键盘)。
我们对 iSlate 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崇拜,而这种崇拜,基于苹果那般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我们希冀,苹果又能给我们带来一样「Be Different」的产品。既不一样,用起来又很舒服。
微软的平板梦想,能否在苹果电脑上实现呢?现在谁也说不清。只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苹果的平板电脑上,一定加入对多点触控的支持。
用手来替代键盘和鼠标。很肯定,是苹果的一个目标。
未来,又将如何呢?越界者
然而电脑那种非自然的操作方式,早就有人诟病。即使是苹果要改变,那么苹果也是一种局部的改变。
真正的操作改变,也许是这个:
打破了数字世界和实体世界之间的分界,这就是一种革命。
然而,电脑的世界里面,有着更多的隔阂,不论是数据库,还是计算机语言、不同程序的接口,这些隔阂阻碍了信息的流动。
我想,真正的改变,应该是数据能够跨界流动吧,不论是从数据是从哪个方向出发,最终回到哪里。
我们需要的是,越界者。
参考资料:
http://nanjingmeiao.blog.hexun.com/43476854_d.html
http://en.wikipedia.org/wiki/UMPC
http://en.wikipedia.org/wiki/Typewriter
http://en.wikipedia.org/wiki/Tablet
http://en.wikipedia.org/wiki/Network_compu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