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这家罗永浩在用的垂直招聘网站,刚刚拿到了 B 轮融资

新创

2016-03-02 16:06

创业团队准备好了,就差一个 CTO。这样的情况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每天都在上演,不争的事实是,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想法和创意,但是又太缺少能够将想法和创意变成代码的人。

市面上 3 年左右经验,能够在大型公司独当一面或在中小公司担任核心职位的程序员是求职市场上的抢手货,创业热也催生了程序员卖方市场的形成。

拿到 B 轮的 100offer 是干嘛的?

这种市场形成后,其实也是一个创业机会,100offer 是互联网招聘企业中相对做得非常垂直的一家,曾经只做程序员的招聘,现在则扩张到了设计和产品岗位。简单来说,如果想要凑齐公司的产品部门,对接的就是 100offer。

100offer 做的是一般招聘网站搞信息对称和匹配之后的事情,此前专注在中高端程序员招聘上,然后以这个卖方市场为依托,进行一个“人才拍卖”的模式:100offer 每周发布求职者(或许这个词并不恰当),通过 100offer 认证的企业,其中包括 BAT、小米、滴滴、锤子等互联网知名企业的 HR 选择合适的发出面试邀约,求职者面对多份邀约进行评估回复,进入招聘流程。

这个过程其实还有些类似《非诚勿扰》的感觉。其中 100offer 提供的独特服务包括招聘体验师,这种就相当于猎头和中介的角色,只是 100offer 的向企业的收费远比传统猎头低。

去年的 3 月 10 日,100offer 拿到了 2000 万人民币的 A 轮融资,今年 3 月 1 日,100offer 又召开沟通会,宣布获得 B 轮 2500 万人民币的融资。

拿到 B 轮之后,这笔钱怎么用呢?100offer CEO 贾智凡表示,从原来的程序员招聘,再到帮 CEO 搞定产品部门,现在 100offer 计划在技术岗位之外,扩张运营市场等所有互联网岗位(不知道会不会有编辑岗位),这是第一。第二则是在原有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五个互联网中心城市之外,扩展到南京、苏州、厦门、珠海、成都、武汉、西安等七大新兴互联网城市。再就是常规的产品升级和团队构建。

在沟通会上,贾智凡透露了两个数据,通过 100offer 找到新工作的程序员平均年薪在 30 万左右,按照去年 3 月的数据,100offer 用户平均涨薪为 35%,这其实又一次显示了程序员行业的火热。而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不少 BAT 技术负责人在 100offer 招聘员工后,也变成了 100offer 的求职用户。

100offer

两个关键问题和回答

沟通会后,100offer CEO 贾智凡也接受了媒体采访,现摘录两个有代表性的提问和回答。

记者:你们未来有没有想用数据挖掘的方式做招聘,因为现在招聘体验师还是做 HR 和猎头的工作,本质上没有极大的改变这个事情的效率,有没有一些技术来改变?

贾智凡:要不要通过数据挖掘或者机器算法减轻 HR 的工作量,我们是这样考虑问题的,做招聘的很多公司除了自己要做数据挖掘或者从大数据方向实现双方的匹配效率这个也是目前做互联网科技发展产生的必然结果。

招聘最后的形态是人跟公司的匹配,在互联网上用一个虚拟方式做这个匹配,这是人的简历以及公司的职位介绍,很多做数据挖掘的公司,希望通过分析简历或者语意分析和算法做这样的事情。

但是这跟人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把算法优化到非常高,统一简历和公司的匹配最后还是不能解决招聘问题,因为招聘是人跟公司的匹配,简历是取代人并发的信息。这是过去招聘里一定要跟 HR 聊一聊或者面试,实际的见一见,因为光靠一个简历描述一个复杂的人,这个情况太少了,这里面能够起到一些优化,但是并不能够真正从本质上解决 HR 招聘体验师的工作。

记者:领英在国外有非常大的市场,您认为社交招聘未来有什么发展趋势,是否会成为网络招聘的新的风向?

贾智凡:这个问题很深入,有社交招聘,移动招聘,还有像我们一样很垂直精准的招聘,领英在国外发展很不错,国内有很多模仿社交招聘的事情,但是后续的模仿者最近发展的不是很好。昨天听说赤兔团队也快不行了。

其实领英发展到今天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是有历史原因的,它是很早诞生的企业,他们比 Facebook 创立都早,在那个年代上网看到同事的头像主页是很神奇的事情。这是领英一直有高速用户量的增长和有更多人加入的原因,在那个时代里是很缺失的,大家都会到领英上玩一玩,但是领英并没有解决招聘的问题。

说到底我也不认为有任何一个公司把领英作为首选招聘渠道,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看过领英的财报,只有 40% 的收入来源于雇主品牌,他们在大公司上打一些雇主的广告,但是实际能不能招到人说不清楚。领英有很多优秀的平台,他们希望在领英上被别人看到,但是这个效果是不太好的。社交招聘的本质更多是社交品牌不是招聘平台,任何有人的地方都可以社交,微信、知乎,豆瓣等,HR 创始人可以上去招到人才。

任何地方都可以招聘,但是招聘需求不是这样诞生的,招聘网站的需求是帮助对方最高效招到人,让公司从50 人扩展到 100 人,这也是 HR 利用我们的原因。如果你是要招聘,只要时间够长在上面混着也可以招到人,但是这个效果比较痛苦。

领英 60% 的收入是来源于其他广告,不光是招聘广告,包括宝洁也可以在上面放,在中国环境下有很多模仿者并不是很清晰,他们觉得这个声音很大,

我认为中国最大的招聘平台是微信。所以包括后面的模仿者和其他的平台在中国还是很有机会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使用最多的职场社交就是微信,上面有很多同事,我并没有去单独的网站看同事们的动态等等这样的需求。

 

题图来自:itechtions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